人教版历史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地穴式房屋剖面图
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多用木头做支柱,这种房屋有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
3、半坡居民的食物来源——种植、养殖家畜、捕猎、采集野果
①种植粟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和菜籽
半坡居民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
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米,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②养殖家畜—猪和狗
西安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南北长300余米、东西最宽处近200米。
在这个村落遗址的北部发掘出一段长70多米、宽深各约5~6米的壕沟,壕沟继续向西侧延伸,构成一个椭圆形。
沟内是居住区,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是烧制陶器的窑区。
区内居住的房屋、储藏东西的窖穴、饲养家畜的圈栏等遗址,是村落的中心区。
③捕猎——捕兽、捕鱼
半坡居民狩猎想象图
半坡原始居民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用鱼叉、鱼钩、渔网捕猎。
③采集野果
采集想象图
原始的主要野果有:
野草莓、野樱桃、野核桃、野蔷薇、野杏、沙棘等,作为对事物的补充。
4、生活用具—陶器
在制作好的陶坯上用矿物颜料绘上图案,再入窑烧制成带色彩的陶器。
这种陶器被称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主,图案栩栩如生。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195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
此件陶器人鱼合一,人面呈圆形,嘴角两边各衔1条小鱼,两侧耳部则簇拥着两条小鱼。
高高束起的发髻用鱼纹装饰。
半坡人何以创造出人鱼合一的图纹成了千古之谜。
人面鱼纹陶盆是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5、使用乐器—陶埙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
陶埙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汉族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
6、简单纺织、制衣
半坡骨针
半坡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遗址的发现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约7000年左右,在浙江余姚,甚至全国都有盛誉!
2、河姆渡居民住房——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
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
3、饮水——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木结构水井示意图
河姆渡水井遗迹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水井遗迹,说明河姆渡的远古居民已经知道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
他们对水的饮用要比以前方便多了。
4、食物来源——种植、饲养家畜
①种植水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
在河姆渡遗址所有的发现中,当以人工栽培的稻谷的发现最为重要。
在先后两次考古发掘中,都在遗址的第四文化层发现了稻谷,其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极为罕见的。
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②养殖家畜—猪、狗和水牛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猪纹陶钵器高11.6厘米,长21.2厘米,宽17.2厘米。
圆角长方形,平底,外壁两面各刻有猪纹图像一,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
器内壁较粗糙。
5、生产生活
①使用农具——骨耜
骨耜及复原图
骨耜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肿骨制成的。
这种器物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是河姆渡文化的典型农具。
用它挖土,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②会制作陶器、玉器、乐器
骨哨
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骨哨上限距今7000年。
"
骨哨"
是截取鸟禽类中段肢骨加工而成的,长度4至12厘米不等,器身略呈弧曲。
其中有一件骨哨,出土时腔内插有一肢骨,将有孔的一段放入嘴里轻吹,同时抽动腔内肢骨,就可以吹出简单的乐曲。
3、懂得雕刻,使用天然漆。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
该牙雕于1977、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
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为一同心圆,外圆刻有光芒,形似太阳。
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成对称形。
四周钻有六个小圆孔,上四下二,背面制作较粗糙。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组建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原始人类狩猎想象图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长江流域是栽培水稻的最早起源地。
生产方式由原来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磨制工具进行耕种。
并且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
原始耕种
概括的说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渡人河姆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两者的建筑方式不同:
河姆渡居民干栏式;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
两处的制作陶器的艺术风格不同。
2、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从食物看: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
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
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
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历史小知识】
小麦种植的历史
小麦种植
小麦起源於西亚,大约距今5000年前左右进入中国。
此前,中国南方和北方已经分别形成了以种稻饭稻和种粟饭粟的农耕饮食文化。
在这种背景之下,经过漫长的旅程,小麦逐渐适应了中国的风土人情,成为外来作物最成功的一个。
小麦自出现在中国西北新疆等地之后,在中国扩张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而南的扩张过程,直到唐宋以后才基本上完成了在中国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