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节课 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231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4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27节课 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1427节课 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1427节课 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1427节课 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1427节课 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427节课 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1427节课 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27节课 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427节课 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方式:

讲解法,引导法,鼓励法,提问法,练习法

学习方式:

听课,做练习,参加思考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课前三分钟教育

 

教学过程设计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生1]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生2]怎样就能说明形状、大小相同呢?

难道只看着相同就行吗?

我认为这样不便于操作.

[生3]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

[师]很好.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全等形的准确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

Ⅱ.导入新课

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

将△ABC沿BC翻折180°

得到△DBC;

将△ABC

旋转180°

得△AED.

议一议:

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ABC≌△DEF,△ABC≌△DBC,△ABC≌△AED.

(注意强调学生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师]于是我们得到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

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问题:

△OCA≌△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请同学们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

[生]将△OCA翻折可以使△OCA与△OBD重合.因为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所以C和B重合,A和D重合.

[师]如何翻折呢?

能不能具体点.

[生]沿过O的一条线翻折就可以了.

[师]你分析得很精彩.那么我们现在来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就容易多了.请同学们说说看.

[生]∠C=∠B;

∠A=∠D;

∠AOC=∠DOB.AC=DB;

OA=OD;

OC=OB.

总结: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分析:

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和△ACD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根据位置元素来找:

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用方法

(1)我们可以得到AB与AC是对应边,AE与AD是对应边,那么剩下的BE与CD一定是对应边了.

用方法

(2)我们可以得到∠BAE和∠CAD是对应角.

解:

对应角为∠BAE和∠CAD.

对应边为AB与AC、AE与AD、BE与CD.

[例3]已知如图△ABC≌△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由学生讨论完成)

[生1]我是这样考虑的,借鉴例2的方法,可以发现∠A=∠A,在两个三角形中∠A的对边分别是BC和DE,所以BC和DE是一组对应边.而AB与AE显然不重合,所以AB与AD是一组对应边,剩下的AC与AE自然是一组对应边了.再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得∠B与∠D是对应角,∠ACB与∠AED是对应角.所以说对应边为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并且思路非常清晰,值得大家学习.不过不要忘记全等三角形这个前提,好吗?

[生2]我和他的想法不一样,我的做法是沿A与BC、DE交点O的连线将△ABC翻折180°

后,它正好和△ADE重合.这时就可找到对应边为:

AB与AD、AC与AE、BC与DE.对应角为∠A与∠A、∠B与∠D、∠ACB与∠AED.

[师]“生2”同学从运动的角度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可见图形转换的奇妙.我们是不是要为他鼓掌啊!

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从运动角度看

1.翻转法:

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2.旋转法:

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3.平移法:

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Ⅴ.活动与探究

2..如图△ABD≌△CDB,若AB=4,AD=5,BD=6,则BC=______,CD=______.

3.如图△ABD≌△EBC,AB=3cm,BC=5cm,求DE的长.

练习册有关部分

教研组长意见:

年月日

第15节课课时教学设计

]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习题12.1

2.通过自主学习,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直尺

第16节课课时教学设计

1.能够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两个三角形重合时,互相_______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________顶点的字母写在_____的位置上.

2.如图△ABC≌△ADE,若∠D=∠B,∠C=∠AED

则∠DAE=_________.

∠DAB=___________

12.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

一、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SSS)

二、例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教学知识点

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享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难点:

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出示投影片一,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

已知△ABC≌△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生]图中相等的边是:

AB=A′B′、BC=B′C′、AC=A′C′

相等的角是:

∠A=∠A′、∠B=∠B′、∠C=∠C′.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

怎样画?

[生]能,先量出三角形纸片的各边长和各个角的度数,再作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角分别和已知的三角形纸片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样作出的三角形一定与已知的三角形纸片全等.

[师]这位同学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来作图.请问,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

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出示投影片二

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

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

,一条边为3cm.

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

和50°

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6cm.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作补充交流.

结果展示:

1.只给定一条边时:

只给定一个角时:

2.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

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

(学生可能会发现:

给出两内角,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则第三角一定确定,所给出两内角,就相当于已知三内角.对此教师要极力肯定.否则教师可以在这点上加以引导).

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

[师]那么,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

[生]四种可能.即:

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有一边.

[师]在大家刚才的探索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

出示投影片三

做一做: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8cm、10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

1.讨论作法.

2.比较、验证结果.

3.探究、发现、总结规律.

教师活动:

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制作与讨论中,及时发现问题,因势利导.

活动结果展示:

1.作图方法:

先画一线段AB,使得AB=6cm,再分别以A、B为圆心,8cm、10cm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记作C,连结线段AC、BC,就可以得到三角形ABC,使得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6cm,AC=8cm,BC=10cm.

2.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都能够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3.特殊的三角形有这样的规律,要是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根据前面作法,同样可以作出一个三角形A′B′C′,使AB=A′B′、AC=A′C′、BC=B′C′.将△A′B′C′剪下,发现两三角形重合.这反映了一个规律: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师]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SSS”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请看例题.

[例]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

△ABD≌△ACD.

[师生共析]要证△ABD≌△ACD,可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证明:

因为D是BC的中点

所以BD=DC

在△ABD和△ACD中

所以△ABD≌△ACD(SSS).

(因为是初次涉及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题,所以教师要起好示范板演作用.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与书写习惯)

生活实践介绍:

用三根木条钉成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而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日常生活中常利用三角形做支架.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屋顶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等.

Ⅲ.随堂练习

1.出示投影片四

思考:

如图,已知AC=FE、BC=DE,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AD=FB.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

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还应有AB=FD这个条件,

由已知得AD=FB所以AD+DB=FB+BD即AB=FD.

2.课本练习.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刻度分别与M、N重合”.

即CM=CN.

于是在△OMC和△ONC中

所以△OMC≌△ONC(SSS)

所以∠COM=∠CON(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即OC是∠AOB的平分线.

(要求学生仿例题书写证明过程)

补充例题

[例1](补充例题)已知:

如下图中,AB=AC,DB=DC,AD、BC相交于点O,观察AD、BC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

试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其中“

”表示“只要证”):

要证明

CO=DO,AD⊥BC

△ACO≌△ABO

AB=AC∠CAO=∠BACAO=AO

(已知)

(公共边)

△ACD≌△ABD

AB=ACDB=DCAD=AD

第17节课课时教学设计

如图,一个六边形钢架ABCDEF由6条钢管连结而成,为使这一钢架稳固,请你用三条钢管连接使它不能活动,你能找出几种方法?

过程:

让学生思考、探索,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结果:

(1)可从这六个顶点中的任意一个作对角线,把这个六边形划分成四个三角形.如图

(1)为其中的一种.

(2)也可以把这个六边形划分成四个三角形.如图

(2).

§

12.2.2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二)

一、两边一角

二、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SAS).

三、例:

四、课堂练习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定义2.SSS3.SAS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边角边.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画图、思考、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了解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开拓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师]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三角形中只给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给出三个条件时,有四种可能,能说出是哪四种吗?

[生]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角一边.

[师]很好,这四种情况中我们已经研究了两种,三内角对应相等不能保证两三角形一定全等;

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今天我们接着研究第三种情况:

“两边一内角”.

(一)问题: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内角,那么它有几种可能情况?

[生]两种.

1.两边及其夹角.

2.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师]按照上节方法,我们有两个问题需要探究.

(二)探究1:

先画一个任意△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C=A′C′、∠A=∠A′(即保证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把画好的三角形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探究2:

先画一个任意△ABC,再画出△A′B′C′,使AB=A′B′、AC=A′C′、∠B=∠B′(即保证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1.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ABC与△A′B′C′,将△A′B′C′剪下,与△ABC重叠,比较结果.

2.作好图后,与同伴交流作图心得,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教师可学生作完图后,由一个学生口述作图方法,教师进行多媒体播放画图过程,再次体会探究全等三角形条件的过程.

操作结果展示:

对于探究1:

画一个△A′B′C′,使A′B′=AB,A′C′=AC,∠A′=∠A.

1.画∠DA′E=∠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3.连结B′C′.

将△A′B′C′剪下,发现△ABC与△A′B′C′全等.这就是说: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播放课件: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和“SAS”.

如图,在△ABC和△DEF中,

对于探究2:

学生画出的图形各式各样,有的说全等,有的说不全等.教师在此可引导学生总结画图方法:

1.画∠DB′E=∠B;

2.在射线B′D上截取B′A′=BA;

3.以A′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此时只要∠C≠90°

,弧线一定和射线B′E交于两点C′、F,也就是说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满足条件,而两个三角形是不可能同时和△ABC全等的.

播放课件:

也就是说:

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它不能作为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归纳总结:

“两边及一内角”中的两种情况只有一种情况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即: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

(三)应用举例

[例]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结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师生共析]如果能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

在△ABC和△DEC中,AC=DC、BC=EC.要是再有∠1=∠2,那么△ABC与△DEC就全等了.而∠1和∠2是对顶角,所以它们相等.

在△ABC和△DEC中

所以△ABC≌△DEC(SAS)所以AB=DE.

1.解:

C、D到B的距离相等.

因为在△ABD和△ABC中

∴△ABC≌△ABC(SSA)所以BD=BC.

[生乙]

2.证明:

因为BE=CF

所以BE+EF=CF+FE即BF=CE

在△ABF和△DCE中

所以△ABF≌△DCE(SAS)所以∠A=∠D

活动与探究

已知:

如下图,AO=DO,EO=FO,BE=CF.能否推证△AOE≌△DOF、△ABE≌△DCF?

在△AOE和△DOF中

∴△AOE≌△DOF∴AE=DF,∠AEO=∠DFO

又∵∠AEB+∠AEO=∠DFC+∠DFO=180°

∴∠AEB=∠DFC

在△ABE和△DCF中

∴△ABE≌△DCF.

结论:

可以推证△AOE≌△DOF、△ABE≌△DCF.

[例1]如下图,已知C是AB的中点,∠A=∠B,AD=BE,MD=NE.

求证:

△ADC≌△BEC,△MEC≌△NDC.

在△ADC和△BEC中

所以△ADC≌△BEC所以DC=EC又因为MD=NE

所以MD+DC=NE+EC即MC=NC

在△MEC和△NDC中

所以△MEC≌△NDC

[例2]如图,AD∥BC,AD=BC,那么AB与CD平行吗?

请说明理由.

要说明AB∥CD,需证明同旁内角互补,或内错角相等,或同位角相等.不妨连结AC,只要证明∠1=∠2即可.

如图13.2.18,连结AC

因为AD∥BC所以∠3=∠4

在△ABC和△ADC中

所以△ABC≌△CDA所以∠1=∠2所以AB∥CD.

复习题有关部分

第18节课课时教学设计

1.

(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

各是什么?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如果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

12.2.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

一、两角一边

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ASA)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AAS)

例: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定义、2.SSS、3.SAS、4.ASA、5.AAS.

教学知识点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角边角、角角边.

2.三角形全等条件小结.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究全等三角形条件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操作、归纳获得数学规律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

3.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通过画图、探究、归纳、交流,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已知两角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