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和实践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是世界上首推的一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其主要做法是: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学生一边在企业里训练实际操作,一边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企业训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企业训练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职工培训模式。
其它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
学校完全可以在吸收和借鉴国外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结合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和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3、当今国际职教理论界最有影响的学者福斯特积极倡导“产学合作”的办学形式,提出了实践课尽量在企业内进行,尽力缩小正规学校职教与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距离的观点。
这些思想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先导。
4、富尔在《学会生存——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中指出,“学会生存”是让学生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具有适应环境变化,求得自身生存发展的应变能力,包括思考、想象、分析、判断以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强调要实现“社会化学习”(开放式学习)和“终身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终身从事学习打好基础。
5、《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新知识观和学习观”,强调教育要有创造性的革新精神以及“学会怎样学习”,提倡终身教育。
再一次强调21世纪的现代人必须具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任务学习的本领。
6、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
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三、研究目标
1、调整职业技能素质培养体系。
学校要紧跟市场需求,把握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及人才市场的新特点,使人才规格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
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在企业和专家的协助下,构建切实可行且富有本校特色的“职业技能素质结构体系”和“职业技能素质实施标准”等内容。
2、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对已有的校企合作的做法、经验和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探讨研究,努力形成比较系统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的理论。
增强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和紧迫感,拓展合作思路,将校企合作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战略,创新办学思路,与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紧密的合作关系。
3、培训基地研究。
按照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互动,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践实训基地,满足基本的校内实践教学。
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作用,聘请各类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建培养计划。
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商定;
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
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
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中,以企业车间、实验室、研发中心、教学工厂为基地;
在顶岗实习、就业安置过程中,以合作企业为主体。
5、创新改革课程教学
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以各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
从行业、企业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把来自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
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大批校外实习基地,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管理精英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
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机制。
四、研究内容
经过校企合作,推进制度创新,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校企合作培养联办组织;
在办学理念上,要真正实现职业学校主动发展,积极培养“双师型”师资,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
明确培养目标,对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培养重点研究和创新建设。
强调个体在职业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为个体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形成符合国家标准和现实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标准;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职教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评定、专业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激励学生自信、引导学生乐学、督促学生苦练、帮助学生争取社会的认可。
五、研究对象、实施教师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确定为在校期间的中职学生和教师群体。
2、实施教师
本课题研究过程具体的实施者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学校形成一套研究实施机制。
(1)理论机制:
组织学习有关德育生活化的研究理论,进一步达成共识,加强学习,提升观念。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德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及时收集相关资料,把握中职德育改革动态,鼓励教师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之中。
(2)研究机制:
由教科室组织,积极提供教师学习所需的理论资料,开展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和校本研究。
通过教师“教育随笔”、“作自我的教育反思”、“撰写案例”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保障机制: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筹措必要的经费,奖励在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
(4)活动机制: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讲座交流研究心得,征集论文或研究报告。
组织必要的外出考察活动,也可邀请专家讲座。
课题成员根据所任学科进行德育教育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将好的经验在教师中推广本课题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
坚持课题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际工作为目标,强调研究与行动相结合。
在总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设立多个子课题进行块状研究,构建网络化课题研究管理系统。
3、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有关论文,提升到理论,揭示其规律,深化研究,指导实践。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从2007年11月开始,具体步骤如下:
(一)课题准备阶段:
(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
1、进行前期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学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方案。
2、对实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3、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方案阶段:
(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
1、依据课题的总体构思和各自承担的任务,具体实施。
2、撰写阶段实验报告、经验论文、个案分析。
(三)课题总结阶段: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
1、撰写总课题、子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编印成果材料,邀请专家鉴定。
七、研究成果
(一)、确立了校企合作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重要地位,为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首先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着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三个方面就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温总理的报告阐明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当前的主要任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职业教育的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同时,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应当适度分担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和职业教育发展责任。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校企深度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三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学校内涵为目标,确定校企合作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重要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加强校企联姻,推动了学校事业全方位、跨越式发展。
学校先后成功创建为江苏省三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苏州市德育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使学校跻身于常熟职业教育“正规军”的行列,成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选资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大力推进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学校在原有校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先后与18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与2个企业建立了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依托这些企业,及时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实习、实训工作的开展,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肯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红火,毕业生供不应求。
对于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签订产品加工协议,由企业提供流水线生产设备和材料,根据企业的要求由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每有新的业务时企业派出技术人员若干名对相关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与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产品的安装方法。
学校可以适当降低工时费,这样校企能互惠互利,即企业成本低,学校能减少纯消耗实习实训的费用,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达到了校企双嬴的目标。
(三)、逐步形成了我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工作的模式,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近三年来,学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到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的开展,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实习实训工作的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一年级中专学生的参观见习,即中专学生在一年级期间安排进联合办班的企业参观见习,由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企业情况介绍、专题学习或参观学习等,让学生了解联办企业的情况及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感受联办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等,一般每次安排半天到一天;
第二种是二年级学生的教学实习,即中专学生在二年级期间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短期的、整班性的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通过短期的教学实习,让学生初步接触企业、认识企业,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从心理上逐步接受企业的管理方式,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体会企业职工的劳动强度,实现由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的转变,为以后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第三种是考工实训,即中专学生在二年级末或三年级初根据所学专业进行考工考证前的校内实训,一般安排二到三个月,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利用学校的现有设备设施针对性的训练,由于这种训练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通过二三个月的强化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劳动人事局组织的相关专业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考工考证一次通过率较高,为今后的正常就业和创业提供了保障;
第四种是顶岗实习,即中专三年级的学生在考工考证后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八个月左右,让三年级的准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双向选择进入对应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和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操作,基本与一线工人一样在各个岗位上进行劳动,待遇也与一线工人基本相同,因此本次顶岗实习是学生正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一次好机会,是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最密切接触的一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及岗位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后的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校通过四种实习实训模式的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基本上都能达到企业的需求,大多数准毕业生在顶岗实习结束时都能与实习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为确保我校应届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校还充分利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滨江人才市场建设在校内的优势,在每年的7月上旬,与人才市场联合开设一场较大规模的滨江职校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顶岗实习结束后未签约的应届毕业生再提供一次就业的机会。
通过多方努力,我校每年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接近100%。
(四)、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和广度,在“双师型”队伍建设和各专业的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十分重视提高师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因此学校定期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除了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外,还组织学校的一部分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培训,与企业的管理层和职工进行沟通,并深入车间生产第一线,与一线工人共同操作,共同生产产品。
通过培训,使学校的专业教师熟悉了企业的管理、生产流程的操作工艺等,提高了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更新了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联系更紧密、更有效。
同时这些教师通过多次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指导和培养优秀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双师型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逐年增加,到目前这止,常熟市高级双师型教师有5人,常熟市中级双师型教师有7人。
在2010年和2011年的江苏省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中,学校的邵志雅、王玲老师获化工类竞赛教师组一等奖,蔡蓓老师获财会类竞赛教师组二等奖,周志峰老师获机电类竞赛教师组三等奖;
唐怡同学获省化工类竞赛学生组一等奖,牟迎春同学获二等奖;
金晓洁老师和黄芳老师获全国说课比赛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双师型”队伍和技能大赛参赛队伍建设的新突破。
另外,学校还加强了各专业的内涵建设,在与联办企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各专业教师根据各年级各专业的课程要求,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联办企业对学生的一些特定要求积极编写校本教材。
专业教师在编写过程中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请教联办企业的专家和工程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各显神通,经过努力,各专业先后编著了17本校本专业教材,机电专业开发了《项目课程之PLC》、《项目课程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装接》、《项目课程之气动控制》、《维修电工》五本校本教材,会计专业开发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课程〈基础会计〉》、《会计技能辅导用书〈会计实务实训〉》两本校本教材,化工专业开发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叁本校本教材、机械专业开发了《钳工实训教程(中级工)》、《车工实训教程(初级工、中级工)》、《AutoCAD简明教程》、《数控实训教程》四本校本教材,计算机专业开发了《计算机中级上机与实验指导用书》、《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指导书》三本校本教材,这些教材都结合中专学生的实际,合理地整合了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是真正体现中专教育特色、反映教改新成果的教材,它们具有结构优化、与相关教材衔接和配合、方便教学、节省资源等特点,在内容上表现出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能使学生减轻负担、增加学习兴趣,这些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取得良好效果。
其中《电子电工复习讲义》荣获常熟市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研究”优秀成果评比荣获二等奖;
《维修电工实训教材》荣获常熟市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由此各专业在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五)、积极推行了企业冠名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剂。
2009年9月常熟力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首先在我校化工部设立“力菱奖学金”,2011年林肯润滑设备(常熟)有限公司在我校的机械部、机电部及计算机专业设立“林肯奖学金”;
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在机电部设立“夏普奖学金”,常熟大昌威谱机械有限公司在我校的机械部设立“大昌威谱奖学金”,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在我校设立“耀皮助学金”,资助机械部、机电部的部分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每生每年资助3000元。
还有2家企业各提供5万元在我校分别设立“尚恩奖”和“飞莱克斯奖”,用于奖励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或资助贫困学生。
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学生是直接受益人。
每年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的获得者都是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或家庭贫困的学生,这些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数额不等,高的可以拿到1500元,低的也有300--500元;
而家庭贫困的学生获得的助学金一般可以在2300—3000元,对于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生活问题。
对学校来说,不用自己掏腰包就能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减轻学校资金压力,让有限的财力用到学校发展更需要的地方。
企业设置奖学金、助学金,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能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为掌握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剂,对于合作的企业而言,学校每年为这些企业优先提供优秀学生和技术骨干。
每届的准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安排时,凡是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的企业在获奖者中优先挑选,而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只能挑选剩下的学生。
因此这些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的企业就比其他企业得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
八、研究后的思考
校企合作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要求。
虽然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的深入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做了阶段性总结,但本课题的深层次研究还没有结束,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进一步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办到市场中,把课堂设在社会上,将专业办在地方经济增长点和企业兴奋点上,把课程设在社会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要求上,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接轨,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更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优质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2、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为更有效地打造双师型教师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3、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在“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半工半读”、“学徒培养”、“共建技能教室”、“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方面要加强研究,不断拓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培养出更多的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4、进一步开发校本教材,特别要加强与联办企业的沟通与对接,联合开发校本教材,使用校本教材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校本教材的使用效益。
九、获奖或发表作品
1、滨江职业技术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竞赛、教学集体荣誉汇总
获奖者
获奖类别
获奖名称
授奖单位
授奖时间
滨江职业技术学校
集体
2011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财会专业会计实务(手工账务处理、点钞)项目(中职组)团体苏州市二等奖
苏州市教育局
2011年1月
2011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珠算项目(含手工账务处理)(中职组)团体苏州市二等奖
2010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机械专业数控车床(中职组)项目团体苏州市三等奖
2010年1月
2010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财会专业实务等综合项目(中职组)团体苏州市三等奖
2010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珠算单项(中职组)团体苏州市二等奖
2010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珠算单项(高职组)团体苏州市三等奖
2011年“普析杯”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011年10月
“枫叶杯”全国石油与化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
2010年10月
2008年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
常熟市教育局
2009年1月
2008年度常熟市职业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常熟市劳动社会保障局
江苏省职业学校示范专业(机械加工技术、化工工艺
江苏省教育厅
2010年9月
苏州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09年9月
2008年苏州市职业学校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化工工艺)
2008年10月
苏州市级职业教育第二批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化工)
常熟市第十批先进教研组(化工、会计教研组)
教学研究室
2011年7月
常熟市第九批先进教研组(机械、机电、数学教研组)
2009年8月
2009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化工项目(中职组)团体一等奖
2009年5月
2009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计算机(中职组)项目团体二等奖
2009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财会项目团体三等奖
2009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数控车床(中职组)项目团体三等奖
苏州市2009年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CAD)竞赛团体三等奖
2009年6月
2008年“宝时得”杯苏州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计算机(中职组)项目团体三等奖
苏州市教育局
苏州市劳动局
2008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