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难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那年花开月正圆》片段。
同学们,刚才老师播放的这个片段,是前段时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是什么呀?
生答:
《那年花开月正圆》。
《那年花开月正圆》以陕西省泾阳县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励志传奇人生。
刚才的片段中,提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要办厂。
那么周莹为什么想要办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要办厂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探寻答案。
(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
第一篇章:
经济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教师讲述: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思考一下:
近代民族工业是在何时产生的?
又是由什么运动促进它产生的呢?
学生代表: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促进了它的产生。
教师总结:
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因为洋务运动的内容中有一条就是开办民用企业,无形中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我们可以称此时的民族工业为“小荷才露尖尖角”。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
“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
这里提到了一个人物,张謇。
那么,谁是张謇呢?
他是个怎样的人物?
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
这是大家眼中的张謇,还有大家所不知道的张謇。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
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教师讲述:
大家看课本,找找是什么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呢?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张謇为挽回中国的利益,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带动许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教师:
这个时候的民族工业,我们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使出来”。
3、民族资本主义的高潮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思考:
在什么时间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高潮时期呢?
辛亥革命至一战期间
孙中山强调发展实业,特设“实业部”,令各省开设实业公司,作为“富国裕民之计”。
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一经申请无不一一批准立案。
甚至国家拨款对实业发展予以扶植。
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这是辛亥革命后,那么一战期间,为什么我国的实业也能快速发展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短剧来了解一下。
学生代表表演历史小短剧《茶馆》片段。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演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所以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出示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使学生更加一目了然的看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繁荣发展。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为什么这么说呢?
4、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败(再度受挫)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
思考下列括号中,应该填写什么?
截至20再度受挫: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挫。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费正清教授为什么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因为帝国主义在战争结束后,再度的卷土重来。
这个时期的民族工业,我们可以称之为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处在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家。
出现了哪些民族企业家呢?
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搜集好了,下面情几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让同学们介绍。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他们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享有“面粉大王”的美称。
卢作孚,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民生轮船公司(现民生集团的前身)的创办者。
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
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
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学们都介绍的非常不错,看来大家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出示: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图,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图中的
(1)
(2)(3)(4)(5)应该填什么?
(1)
(2)(3)分别应该为:
产生、初步发展、热潮。
(4)(5)分别应该为:
短暂的春天、再度受挫。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教师出示材料: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提问这则材料体现了我国民族工业的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
教师出示另一则材料: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提问这则材料又体现了我国民族工业的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可以说是:
总体落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第二篇章:
社会生活的变化
今天的我们对于铁路,对于火车都很熟悉,但是我国的第一条铁路是在什么时候建成,工程师又是顶着多大的阻力前行的。
让我们通过一段小短剧来了解一下。
学生表演历史小短剧《詹天佑在逆境中勇敢前行》。
感谢同学们的激情表演,这是我国第一条铁路的修筑情况,那么我国的第一列火车是在何时引进来的呢?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出示一组图片:
显示改革前后交通通讯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请大家看课本的122页,分组讨论:
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并完善以下内容。
废除了其他一些陈规陋习,如废除有损人格的(),代之以文明简单的()、();
取消(“”)(“”)之类的称呼,代之以(“”)的称呼。
体现出平等博爱的新风尚。
教师展示:
改革前后,风俗、服饰、饮食、婚礼的变化图。
使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感受到当时改革前后的变化。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大家看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学生代表回答。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进了百年前的中国,目睹了我们的祖先,在中西文化相碰撞的年代,不断求新求变,创办中国自己的民族工业,改变以往社会中的陈规陋习,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生产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回顾过去,细看今朝,使我们再一次感悟了:
生活原本是一支不和谐的歌,有痛苦有寂寞,有幸福也有欢乐;
生活同时又是一支和谐的歌,但需要你努力追求、不懈追求和奋发开拓。
同学们,加油吧,期待着你演绎精彩的生活!
四、自评互评,巩固提高
1、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一位状元却放弃仕途,投身近代工商业。
这位状元实业家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
3、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毅然冲破传统观念,自称“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积极投身实业。
他兴办的企业是()
A、福州船政局B、第二位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D、福新面粉公司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比较落后
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以重工业为主
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五、回忆拓展,小结作业:
思考: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带给我们什么启迪?
六、板书设计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经济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以及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为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强,参与度也很高,课堂效果整体不错。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导入新课所运用的视频资料《那年花开月正圆》片段,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以此作为导入,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科的主题,我运用了图片、视频、社会调查、历史小短剧等多种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视角突出本课主题。
为了编排小短剧《茶馆》片段和《詹天佑在逆境中勇敢前行》。
我特意去准备了白羊肚手巾,茶碗,猎枪等工具。
这些实物道具的出现为本堂课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图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时代代入感,加深他们对于一百年前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渗透了关于本课的情感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出行方便了,交往密切了,生活丰富了等。
同时也要学生明确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变化是有限的。
但最终要让学生知道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课堂上有一小部分同学表现得比较懒散,积极性不高。
下次我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注意设计问题的层次性,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