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856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Word格式.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Word格式.docx

D.支付平台在依靠网络红包拓展用户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其社会责任。

【参考答案】A(只有近三成的网民认为网络红包基本没有

问题,所以“绝大多数”的概括不正确。

【评讲建议】可以联系其他几种常见图形,让学生学会把握统计图的主要信息并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恰当的结论。

【选题意图】非连续性文本是常考的热点,每隔一两年考一次,而统计图江苏还未考过,值得关注。

二、文言文阅读【2016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

“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

“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

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

“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

“亟取若笑资来!

”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

“奇才!

奇才!

”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①文恭:

张元汴,号阳和

,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

耕耘。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事文墨久矣 

 

事:

从事

B.病目眚 

病:

疲惫

C.詈不佳 

詈:

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 

鞫:

审讯

【参考答案】B(病:

生病)

【评讲建议】判断实词解释的正确与否。

本题蕴含了较为强烈的语境色彩。

做题时,不能只把所给的意义带入到句子中去检验是否符合,必须要还原到原文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事理上的具体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该题B项的“病”一词多义,若解释为“疲惫”,而“目眚”是“眼睛害病”之意,代入组合不合事理,故选B项。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参考答案】D(巡抚交下疑案,黄贞父让同僚不接,想故意为难张汝霖)

【评讲建议】该题比较典型地解答此类题目的思路:

找(确定对应区间)——比(比较表意异同)——对(确定正确答案)。

同D选项相关的内容是:

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

黄贞父对同事们说:

“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

”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

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

奇才!

”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

据此可知该项错误。

同A项相关的文字是“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同B项相关的文字是“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唏嘘。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蓑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

‘有是乎?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

‘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

’”同C项相关的文字是“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

‘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

‘亟取若笑资来!

’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参考答案】你就算了(1分),回去后教育(教

)儿子读书(2分),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1分)。

全句分为三小句,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两句得3分,三句全对得4分。

“已”是“停止”的意思,“已矣”也可译为“差不多”,“这样了”等。

“还”是“回去”,不是“还是”。

“明”是“希望”,也可译为“期望”,

【例一】你现在已经这样了,(1分)回来教导孩子们读书,(2分)按照期望不荒废先辈的基业。

(1分)(共计4分)

【例二】你这样停止(不读书)就罢了,(1分)还可以教导你的孩子来读书,以此来期望不败落毁掉你祖先的功业。

(2分)(共计3分)

【例三】你就到这里吧,回去要读书,来期望不要把先辈的产业减少。

(共计0分)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参考答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与我商量(1分),(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1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1分),他就堵住耳朵不愿听了(1分)。

全句分为四小句,每小句1分,大意对、语句通顺即可。

“相商”也可译为“彼此商量”,“敢”不译也可。

【例一】朋友用与经书有关的题目告诉他,(1分)(他)一听到就立刻把文章写完了,(1分)后来有说道这些的话,(1分)(他就)立刻把耳朵塞住不敢再听。

(1分)(共计4分)

【例二】友人用经书题字与他相互商讨,(1分)他一听文章就立刻就完成了,(1分)之后又听到这样的请求,就塞住耳朵不敢不愿聆听了。

(1分)(共计3分)

【例三】友人因书的题目来与其商量,用耳朵来听取文章,文章后都有论述激烈的地方,立马塞上耳朵不敢再听下去,(1分)(共计1分)

【例四】朋友经过一系列书题的相互商量,进入耳朵文言诗句就都争先恐后的出来了。

后来有说话的人,纷纷都塞住耳朵不敢听。

(共计O分)

【评讲建议】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

考向明确,难度适中。

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考生做好课内知识迁移即可得分。

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7.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字要好);

(2)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

(3)考题出自经书;

(4)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主观)或考试相对公平;

(5)苦读可以出成绩;

(6)可反复参加考试。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四点得4分。

【例一】书写美观十分重要影响结果,(1分)考察范围为四书五经,(1分)批改因阅卷者不同而有所差异,存在缺点,可能错失人才,(1分)对应考者而言十分重要。

(共计3分)

【例二】字写得好看与否很重要,(1分)考官专断很可能埋没人才。

(1分)参加考试要靠运气,制度不完备,只考写文章。

(共计2分)

【例三】风气不正,昏庸不明,选贤举能,腐朽愚昧,唯才是举。

(共计O分)

【评讲建议】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命制得比较精彩,显示出命题老师敏锐的眼光。

一是因文设题,自然浑成;

二是披文入题,有迹可循,如由“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可知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这类题目解答时应该先通读全文,抓住题干中“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范围限制,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

【选题意图】一是选文典范。

2016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考查仍选择人物传记,但又不出自较为浅易的二十四史,应该说难度适中,匹配考生水平。

2012年—2016年只有2014年考了论述类文章,4年文体类似,复习练习取材仍应以传记类散文为主。

二是设题典型。

包括实词、文意理解、翻译和筛选信息四个考点。

三、古诗词鉴赏【2015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8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

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8.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参考答案】①选取典型景物(列举景物);

②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

③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④对仗工整;

⑤色彩丰富;

⑥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答案分为六小点,每小点1分,答对4点即得满分4分。

不重复给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例一】①诗人选取了水、山、碧松、红药等景物,描写了友人新居旁秀美的风景(1分);

②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赋予红药以人的情态;

③用点来形容山,从远近的角度进行了描写(1分);

④“碧”、“红”显得颜色丰富,表达了诗人的喜爱向往之情(1分)。

(共计3分)

【例二】①远近结合,渠水与远山相结合,水光山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居所的美丽及作者的喜爱(1分);

②动静结合,“种”、“通”、“栽”、“待”的动作描写(1分);

③“碧”、“红”的色彩

相对,使画面更具动态美(1分)。

(共计3分)

【例三】①颔联描写出了“借景”的特点,门外见水,墙头见山,十分有空间感;

②颈联写了“碧松”与“红药”,色彩鲜明,相互照应,十分美丽(1分);

③且想象松间见明月,春日红药盛放,突出时间错综之感,更添趣味。

(共计1分)

【例四】①颔联:

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此处通水、看山,写出了此处的幽静。

②运用夸张,写出此处地势开阔。

③颈联:

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此处幽

静闲适的生活状态。

④运用想象手法,想象月光照应碧松、

红药开放的景象,写出了此处幽美之感。

(共计0分)

【评讲建议】对景物描写的鉴赏主要从四个方面设题,即景物的选取、景物的特点,写景的艺术,景物描写的作用。

辨明命题者从哪个角度设题,是个重点。

如果仅要求欣赏景物特点,那就要圈画意象,描述画面、概括特点,概括氛围特点。

如果是赏析写景艺术。

那就要掌握鉴赏写景艺术的方法,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解答此题首先要辨明写景手法是什么,然后结合诗句阐述此手法在诗中的体现,最后分析其效果。

关于写景艺术,主要从以下角度考虑:

选取具有特征性、代表性的景物;

多角度(远近、上下、俯仰);

多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内心感受);

多色彩、多结合(动静、虚实、点面、正侧);

表现手法的角度(寓情于景、铺陈描摹、白描等);

锤炼字词的角度(一字传神,惟妙惟肖再现景物特点等);

修辞手法的角度(考纲列出的七种)。

具备以上的知识储备,解答此题就

一定思路。

【选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D级。

具体考的是“写景的艺术技巧”。

景物描写是古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是高考中常考的考点,非常重要。

附:

2017届盐城三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

在滁州南岩寺内。

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

(5分)

【参考答案】①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2分),②通过山林中的濛濛细雨、湖面的处处涟漪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③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2分)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1分)

【评讲建议】本题设置很典型,答案组织也很完整。

先辨明了写景手法是什么(“山中伐木声”从听觉角度写,起到了以声衬

静的作用。

);

然后结合诗句阐述了“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在诗中的体现;

最后分析了写景手法运用的效果。

(营造氛围,表达诗人心境),这样答题是比较规范的。

三模考试就是要提醒学生更加注重答题规范,本题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导向。

四、现代文阅读【2017年南京三模】

小铜匠

叶绍钧

陆根元跟着六七个同学被先生带进高等小学里,觉得周身不大舒服,但是形容不出。

高等小学里的学生围着他看,都放出好奇的目光。

根元只想什么地方有个洞,自己隐藏在那里。

他看那高等小学里的运动场也十分可怪,广阔到难以言说。

他站在廊下望对面的围墙,低矮且渺茫,他想,总有两三里的距离吧。

许多学生在场中踢球,足尖触着球身,那球突然升腾空际。

空洞的音响散布开来,似乎一切都有点儿震动。

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不能稳定地站立。

他的先生平时穿着蓝布的大褂,今天换了件新的深蓝纺绸的,还加上一件玄纱的马褂;

衣服上纵横的褶纹十分清楚,可知被搁在箱子里的时候久了。

先生举步时,头向前微俯。

先生带了自己的几个学生走进高等小学的办事室,室中人便请他坐下。

他只坐着椅子的一角,上体向前两手支在膝上,这才坐稳了。

他和婉且谨慎地恳求学校收下他的初等小学的学生。

说罢,他的头俯得更低,上体前屈算是鞠躬。

一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随意答说:

“他们在本校念书就是了。

但是,停一会有个测验,请关照他们等着。

“是,是。

”根元的先生连忙答应,仿佛属僚受了上司的命令。

根元看着那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见他受先生的十分的敬礼,只觉得害怕。

再看其他不认识的先生们,个个有一种异样的威严,他非常不好过,仿佛周身有压迫拢来。

根元有三四天不到学校了。

级任先生点名时问起,有学生回答说:

“他的母亲死了。

”级任先生随即浮荡起―种无着的伤感。

第二课正开始,根元推开了室门走进来。

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白布长衫,上边很有些油污的痕迹;

束着白带,形成难看的皱褶;

然而白布长衫依旧嫌长,下缘只是在地上扫。

他掩上了门,双手下垂,便隐藏

在长而宽的衣袖里。

当他向先生行了礼,走向他的座位时,中空的衣袖口轻轻拂动,正像街上走过的道士。

这使全堂的同学觉得有趣而低笑了。

根元的没表情的脸面与往日一样,只瞪视着前方,口略张开,颧颊微泛红晕。

他被笑得羞愧了。

全堂的同学端详着他的脸面和白衣。

他觉得四周全是眼光,于是更为惘然了。

“你的母亲死了?

”级任先生忧

愁地问。

“死了。

”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患的什么病?

“不知道。

”根元摇着头。

他觉得这差不多像被考问功课一样,懦怯的心使他的头低着,又慢又轻地继续说道,“只听她说不好过,在床上躺了两天,便死了。

“家中什么人守着?

“锁着。

”他的手在衣襟那里按了一按,又说,“父亲出去了,钥匙在我的衣袋里。

级任先生无可再问,望着根元只是出神。

此后根元照常到学校。

他的功课做得很不好,全校的教师都说他是低能儿。

尤其是教算术的田先生,他曾指着根元的额角说:

“你这么笨,今生学不会算术了!

希望你不要来吧!

过了重阳,根元果真不到学校了。

这一天学校里整理房屋,预备暑假后开学。

有几处门窗的旋手和窗钩已经损坏了,须唤个铜匠来重新装过。

唤来的铜匠便是根元。

他穿着破旧的青夏布衫,裤管卷到膝上,赤足拖着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样。

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

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

他见了学校里的诸位先生,都叫一声,不等先生们答应,便走了过去。

他工作了两三点钟工夫,应行修理的门窗都弄好了。

他用脏黑的手拭了脸上的汗,带着工具自去。

这真是一件细微的事情,但感动了田先生。

晚上他和几个同事在运动场中乘凉,忽然拍着葵扇说道:

“我们不如那个铜匠,不如那个铜匠!

”他又说道:

“陆根元这孩子,我们用尽了方法,总不能凿开他的浑沌的窍。

谁知他学铜匠倒有点儿近情!

根元的级任先生听田先生说道,便表示自己的意见:

“用尽了方法么?

这还不能说。

像根元这一类的孩子,我们不能使他们受一点儿影响。

我们与他们,差不多站在两个国度里,中间隔着一座又高又厚的墙,彼此绝不相通。

我们怎么能把他们教好呢!

田先生说:

“你先生何不把这座墙打破了?

”大家默然。

他又说:

“我们与他们中间并没有什么墙,只是我们所用的教法太柔弱无力了。

根元的师父铜匠王三,镇上人都叫他烂醉鬼;

但是他教徒弟并不烂醉。

他不问怎样,不

听他的话就是打!

这才使徒弟有个惧怕,不敢不用一点儿心。

我们也能照他那样命令学生就好了,可惜不能!

“这就根本怀疑了?

”级任先生失望地说。

田先生不回答。

但他想:

“学生如能同艺徒一样,因惧怕先生的责打而绝对服从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

当那样的先生才有效而多趣味呢!

他望着运动场中夏夜的幽景,又想:

“如果自己就是铜匠王三,此刻不在窄隘的小铺子里凑着昏晕的煤油灯工作,便在酒气熏人的小酒店里靠着墙壁醉倒了。

总之,决不会在这夜景清幽的运动场中乘凉。

”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1922年12月10日作

(选自《叶圣陶集》,有删改)

9.在进入高等小学时,小说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和他的先生。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参考答案】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环境和人物,就带上了他的感情色彩,(1分)并增强现场感。

(1分)他看到的运动场古怪、广阔,表现他对这一环境的内心恐惧,(1分)为下文的退学埋下伏笔。

(1分)他看到自己的先生衣着不同寻常、举止谨慎恭敬,(1分)反衬出高等小学先生的威严,增加了他的内心压力。

(1分)

【评讲建议】

“陆根元的视角”,可以考查出考生是否知道小说的表现视角及其作用。

“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观察描写他的先生”,一个考查环境描写,一个考查对次要人物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应先答出内容、特点,然后说明它对心理和结构的作用。

次要人物描写的作用,应先答出人物形象的内容、特点,然后说明它的作用。

10.小说题为“小铜匠”,但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

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

【参考答案】

(1)写他的学生生活多,是为了通过他的学习过程批判旧式的学校教育。

(2)写他的铜匠生活少,是为了引出他的师父,并与学校的先生作比较,引出对教育问题的讨论。

(3)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发展变化。

(4)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对教育的批判。

(6分。

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结构和主旨。

“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就相当于告诉我“详写了陆根元的学生生活,略写了他的铜匠生活”。

如此详略安排,其用意应该跟主旨“批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紧密相关,比如写他的学生生活多,是为了通过他的学习过程批判旧式的学校教育;

写他的铜匠生活少,是为了引出他的师父,并与学校的先生作比较,引出对教育问题的讨论。

答题时,还要注意详略并写的作用——为了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发展变化。

还有,详写的生活跟略写的生活是异质的,所以还隐含着对比的效果——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对教育的批判。

【选题意图】

(1)文本风格符合江苏特点。

江苏省高考命题人偏爱选择解放前的文学类文本,比如沈从文的小说《会明》、师陀的《邮差先生》、汪曾祺的《侯银匠》。

而此前,很多大市选了废名的一些作品。

(2)文本便于命题。

叶圣陶的这篇小说内容丰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都比较多,情节有大的转折,主题涉及教育方式,有命题价值。

(3)题目涉及的得分点比较多,便于评分。

五、作文【2017南京三模】

1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70分)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

佩索阿)

【审题与立意】

这是一则哲理类材料作文题,是关于“感觉”与“思考”关系的哲思。

如何形象表达抽象的概念,将两者关系具象化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感觉”和“思考”在这两句话中的作用并不相同。

“用感觉来思考”,“感觉”是名词,“思考”是动词;

“用思考来感觉”,“思考”是名词,而“感觉”是动词。

“感觉”作为名词,可以是本能、直觉、欲望、情绪等;

作为动词,可以是感知等。

“思考”作为名词,可以是思想等,作为动词,可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

“用……来”这样的句式可以表目的,即“用……代替……”,用感觉代替思考或用思考来代替感觉。

“用……来”这样的句式也可以表方式,即用“用……方式来思考”,用感觉的方式来思考或用思考的方式来感觉。

“感觉”“思考”并无高下之分,但从不同角度看“用感觉来思考”和“用思考来感觉”,则有可思考的空间。

从佩索阿看来,大多数人凭感觉认识事物、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