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副本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0232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副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度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副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度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副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度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副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度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副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副本Word文档格式.docx

《度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副本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副本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最新最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副本Word文档格式.docx

18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9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21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2“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24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山中杂诗》(吴均)

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六朝山水诗在大谢、小谢手中时,大多还是繁缛之作,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曾只用短短四句诗,已经很有唐人五绝的风味。

就境界而言,写出了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请写出这首诗:

 

(三)王维《竹里馆》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分)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峨眉山月歌》(李白)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嵋山月半轮秋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影入平羌江水流。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五)《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六)《逢入京使》(岑参)

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七)《滁州西涧》(韦应物)

1、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用以动写静手法描写雨景,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抒发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诗句是:

4、《滁州西涧》中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1、诗中点明初逢地及听歌频繁,表明杜甫和李龟年早有交情的诗句: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诗中描绘二人晚年重逢,彼此飘零异地、感慨万千的诗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含蓄地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国家的兴衰融合起来的诗句:

4、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出了国破家亡之际的深切感慨。

该诗中与此相类似的诗句:

5、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九)《送灵澈散人》(刘长卿)

1、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是: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十)《约客》(赵师秀)

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两句是: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十一)《论诗》(赵翼)

(1)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后人可以超过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旧的两句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赵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

(4)赵翼《论诗》一诗中有两句诗可以用来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这两句诗是:

(5)“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化用的诗句是:

第二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伤仲永》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一、解释划词的含义

1、世隶耕属于2、未尝识书具曾经

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

从此。

就:

完成

5、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6、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

每天。

扳:

通“攀”,牵、引。

谒:

拜访9、不使学使:

让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1、泯然众人矣完全12、贤于材人远矣比

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14、伤仲永哀伤、伤感15、养父母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17、从先人还家回18、卒之为众人卒:

最终

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20、固众人本来21、即书诗四句写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答:

“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

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

“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

“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答: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活到老,学到老。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5、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答:

虽然人的天资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学习,才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能够答出后天努力的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

二、《木兰诗》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字词翻译:

1木兰当户织(对着)(门)2不闻机杼声(织布梭子)3惟闻女叹息(只)4问女何所忆(思念)5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6愿为市鞍马(为此)(买)(泛指马和马具)7旦辞爷娘去(早晨)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水流声)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马叫的声音)10万里赴戎机(战争)11关山度若飞(过)12朔气传金柝(北方)(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13寒光照铁衣(铠甲)14策勋十二转(记功)15赏赐百千强(有余)16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17当户理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18著我旧时裳(穿)19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20雄兔脚扑朔(动弹)21雌兔眼迷离(眯着眼)22双兔傍地走(并排跑)

问题设计:

2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

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故事情节。

国家征兵,父亲年迈,弟弟幼小。

3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

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

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4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

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

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

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5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

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7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

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同意。

因为木兰当初代父从军是以为木兰热爱亲人,热爱祖国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是因为木兰热爱和平的幸福生活。

8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

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

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不失真实,因为作者这样构思,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渴望塑造一位传奇性的女英雄,反应自己内心的思想。

9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这么安排?

文中详写了木兰从军的动机,途中怀念爷娘的心理活动及回家后与亲人欢聚热闹的场面。

略写了木兰的多年的战争生活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她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10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吟唱者以双兔为喻,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木兰多年从军中未被发现时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11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12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容华,机智,警觉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14木兰在古代被称为女英雄,家喻户晓。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不乏众多的女英雄。

请你举出一例,同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英雄行为。

任长霞。

以为女子出任一方公安局长,积极从事打黑斗争是新时代的女英雄。

15结合本文请拟一幅对联。

木兰代父从军英雄扬名千古

三、《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称谓)。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解释下列词语

1权谓吕蒙曰(对-----说)2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权、当道)3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事务)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哪里、怎么)(研究)(通耶,语气词吗)5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6见往事耳(了解)(指历史)7孰若孤(谁)(像)8蒙乃始就学(于是、就)9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10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11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12即更刮目相待(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认清事物)14肃遂拜蒙母(于是)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反问语气,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感叹语气,啊

(三)解释成语

1吴下阿蒙:

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2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四)问答题

1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用“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劝学的原因。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交代劝学的目的,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用“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学习的可行性。

7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使人感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11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开卷有益。

12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学习方法是什么?

见往事耳但当涉猎

14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四、《口技》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字词解释:

1善口技者(擅长)2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3少顷(一会儿)4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5众宾团坐(围绕而坐)6但闻(只听见)7无敢哗者(喧哗)8欠身(打哈欠)9呓语(说梦话)10妇抚儿乳(抚摸,安慰)11絮絮不止(连续不断的说话)12夫叱大儿(训斥)13一时齐发(同时)14众妙毕备(妙处)(全,都)(具备)15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16默叹(默默地赞叹)17齁声起(打鼾)18盆器倾侧(翻到倾斜)19意少舒(心情)(稍微)(伸展,放松)20中间(夹杂)21曳屋(拉)22虽人有百手(即使)23指其一端(一头,一种)24不能名其一处(说出)25奋袖出臂(扬起,举起)26几欲先走(几乎)

二、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他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4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是时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久发生少顷、未几、俄而

3、问答题

1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清楚,这对文章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首尾呼应,内容上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2找出文中描述听众反应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了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3第一段中观众的反应是什么?

表现了什么?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表现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观众对口技艺人表演的的钦佩之情。

4第二段中描摹声音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