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采撷陈道隆用五味子干姜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9936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林采撷陈道隆用五味子干姜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医林采撷陈道隆用五味子干姜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医林采撷陈道隆用五味子干姜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医林采撷陈道隆用五味子干姜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医林采撷陈道隆用五味子干姜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林采撷陈道隆用五味子干姜等Word文件下载.docx

《医林采撷陈道隆用五味子干姜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林采撷陈道隆用五味子干姜等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林采撷陈道隆用五味子干姜等Word文件下载.docx

笔者利用其外敷之效,治疗男女外阴湿疹二例,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龟头湿疹

汪某,男,35岁。

1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阴茎龟头处湿疹,患处有丘疹、水疱,伴有痛痒性。

继发少许糜烂、渗出等。

迭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病人痛苦不堪,忧心忡忡。

于2001年1月5日求治于余,余以马勃一个,嘱其每日2次清洗龟头后,用马勃轻轻挤汁喷洒患处。

三日后,病人来复,说取马勃一个(约10克)扑用,其湿疹痊愈大半,诊视龟头患处大部分结痂,干燥,已不渗液。

无红肿,趋近愈合。

病人如上法续治3日,来告湿疹治愈。

女阴湿疹

余某,女,12岁,两个月前,发现阴唇一侧有数个粟粒样小疮疹,伴痛痒,并有尿频尿急的现象,当时羞于起齿,没有及时治疗,迁延时日,双侧阴唇遍布湿疹,经搔抓后肿起,周围皮肤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和变厚,奇痒,伴尿频,白带亦多。

曾易医数人,终因效果不显而辍医。

后经他人介绍来余处就诊。

余以马勃20克,嘱其每次清洗外阴后,用棉球蘸马勃粉外搽阴唇患处。

一日2~3次不等。

未处其他方药。

5日后其母亲来告,“此药真神也,他处曾花300余元,疗效全无,你这单方一个,真的治好了我这孩子的疮。

”又云:

“自用药后,痛痒减轻,局部干燥,红肿渐消。

逐渐好转。

”缠绵二月之顽疾,渐告治愈。

马勃一药,前贤张山雷云:

“马勃,……,治恶疮马疥一说,盖既能散毒,又能燥湿,以疗湿疮固得其宜。

故陶弘景亦谓敷诸疮甚良。

今人用以为金疮止血亦效。

寇宗谓以蜜拌揉,以水调呷,治咽喉肿疼,盖既散郁热,亦清肺胃,确是咽病良药。

东垣普济消毒饮用之,亦是此意。

濒湖李时珍谓清肺散血热,解毒内服外敷,均告捷效,诚不可以微贱之品而忽之。

”由此可见,马勃既能散毒,又能燥湿,外用治疗迁延久治不愈、而又滋水渗液之湿疹,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湿疹之因,无外湿、热、毒,马勃之效,亦在散热、解毒、燥湿之功。

《中国中医药报》

按:

我临床上用于肛周湿疹效佳。

大伙不妨临床一试。

医林采撷-------歪打正着:

喜得丁香用法

古道瘦马按:

说来也奇怪,临床上对很多药物的认识,却来源于失误所造成的,正所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因祸得福,歪打正着。

下面就是陕西名老中医杜雨茂,歪打正着的一则,喜得丁香用法的佳话。

用药经验的获得,有时也常来自意外的差错,或偶然的发现,甚至来自某一医疗事故的启示。

对此也应注意留心,从中勘识恰到好处之量。

记得我曾治三原一因患幽门梗阻而呕吐不止的18岁患者,病人呃逆频作,食则即吐,形体明显消瘦,西安某医院经消化道钡透等检查,诊为幽门梗阻,给她准备手术治疗。

术前,病家抱着一线希望求治于余。

余据证处以半夏泻心汤加砂仁、丁香等,嘱先取一剂,少量多次频服,若效,可续服。

药后,患者呃逆减轻,呕吐开始缓解,遂继取前药两剂。

但由于司药粗,—时大意,竟将方中的丁香五分认作三钱(过去处方中,钱与分之手写体较相似)。

病人服后,自述该药辛辣异常,迥非前药,但自觉咽部却顿时通利,而有豁然贯通之感,呃逆、呕吐不止之症。

随即顿除。

病家来告,余也颇感蹊跷,后经检视其药,才知丁香量大之故。

余平时用丁香不过钱,由是凡遇幽门梗阻而吐、呃逆较甚者,余便不受此限,而放胆量大用之,获效甚捷。

此非拣药有误,岂能识丁香量大之利,如此之意外发现,临床中不乏其例,应善于分析,及时总结。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杜雨茂·

著》

----------三七的临床新用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

众所周知,乃止血散瘀,跌打损伤之良药。

临床中,我们发现它还对消除寻常疣(俗称猴痣),防治手术后粘连及瘢痕等疗效显著,兹向读者简介于后。

笔者用三七治疗其他疾病时,偶尔发现其原赘生的寻常疣竟“不治而愈”。

嗣后,单独采用三七治疗11例,都收到满意效效果。

用法:

三七粉10~15克,每服1-1.5克,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

例如:

汪XX,女,18岁,学生。

面部生有绿豆大小赘生物数颗,两下肢膝盖部亦生有数十颗,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给正常活动和衣着带来不便。

曾经皮肤科诊断为寻常疣,治疗无明显效果;

后因服红花等较多,致使月经淋漓不尽,转来治疗。

即以三七粉12克,每服1.5克;

每日2次,白开水送下。

药后,经尽正常,1周后欣告,所生疣不知不觉地消失无迹。

通过三七能消寻常疣的启示,我们将其用于防治手术后肠粘连及瘢痕疙瘩。

曾对14例肠粘连和6例瘢痕疙瘩的患者,施用三七口服治疗后,分别有8例和5例获得满意疗效。

对于预防手术后肠粘连,三七似亦有功效。

我们给12例下腹部手术患者,在拆线后即冲服三七粉3~5天,每天3克。

随访观察二年以上,无一例发生粘连症状。

(《中医百家言》胡源民)

我临床很喜欢用三七。

手术后肠粘连,慢性阑尾炎的肠粘连,妇科慢性盆腔炎形成的肠粘连,在治疗中的方剂中我都要加入三七,确实能收到良好效果。

此案扩大三七使用范围值得学习。

原文地址:

王幸福中医文集十(医林采撷)作者:

金航中医师

王幸福中医文集十(医林采撷)

医灯续传(杏林薪传姊妹篇)

-------古道瘦马中医实践与补遗文集

作者简介

王幸福(网名:

古道瘦马)男 

1956年10月生 

大学文化 

祖籍河南,飘零豫陕,定居西安。

16岁起随祖父习医,18岁始独自行医,中途亦官亦医,晚年定心阪依中医。

一贯奉行:

读万卷医书,治万计病人。

崇尚大道至简,效法仲景;

鄙视装神弄鬼,故弄玄虚。

一生无可炫耀之光环,亦无可挟之技,仅治过数十以万计病者,借古文卖油翁一言自我评价,“无他,但手熟尔”。

曾写过几篇豆腐块文章,出过临床心悟文集一部《杏林薪传》。

由于《杏林薪传》一书,写的比较仓促,很多话没有说透,且有言未犹尽之遗憾,故再补写续集以弥之,风格依旧,实话实说,希望大家喜欢。

此书已完成大部分,估计明年能出版。

我的地址是: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路80号望庭国际4-2-101室藻露堂友联医药店中医诊室邮编:

710065 

王幸福收。

电话:

目 

1、―――叶天士喜用熟地

2-------治喉十六字诀

3-------“千口一杯饮”治疗阳痿

4-----临证处方的确立

(一)

5-----临证处方的确立

(二)

6-----临证处方的确立(三)

7-----临证处方的确立(四)

8-----临证处方的确立(五)

9-----临证处方的确立(六)

10---------论炙甘草乃属烘烤干的生甘草

11--------生猪板油不可小看的妙药

12-------歪打正着2:

偶用留求子,识的驱虫药

13-------歪打正着:

14-------岳美中新解黄芪

15----------三七的临床新用

16―――名医陈道隆用药妙述

17―――马勃不起眼疗疾小神仙

18-------1.麻黄临证功效多

19------2.大汗用大剂麻黄取效之验谈

20-----4.谈枣仁功用与用量

叶天士喜用熟地

明代张景岳熟谙熟地之性,也能巧妙地应用,有“张熟地”之称。

笔者诊余阅读《未刻本叶氏医案》,感到叶氏非常熟悉景岳用熟地的旨意,本书医案大约有干余首,用熟地者就有近200。

在近200个医案中,除了人们熟悉的温肾添精养血外,还有一些医者少用甚至不用的例子.如咳嗽痰多、气逆、音嘶、喘闷、短气,尤其伴有外邪的,方中多用熟地。

但后世医家如徐灵胎等,遇此多以宣散为主,认为熟地滋腻恋邪,这对后世影响较大。

叶天士治咳嗽喜用熟地、麦冬、沙参、天冬、五味子等,但并不排斥用桑叶、川贝、杏仁、橘皮、天花粉、桔梗、旋覆花、射干、枇杷叶等宜散之晶,用熟地、麦沙等治咳嗽,大多数有阴伤或肾阴不足的一面,他是从治本入手,宗景岳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重,欤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

按今日学者之见,用熟地治嗽很有研究价值,为研究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等开拓了思路。

潘华信在《未刻本叶天氏医案发微》一书中提出,外邪咳嗽,多痰咳嗽,或久咳者可放胆投以热地。

80年代末期上海名老中医裘沛然在《中国医药学报》上介绍了他自己治疗一位咳嗽痰喘甚剧、病程半年、胸脘痞闷、腹胀不思进食、舌苔厚腻的患者,投以金水六君煎(用熟地45g)3剂胸宽,7剂后咳喘轻,胃纳大香,痰化而痞胀竟消。

若照一般说法,病人痞胀纳呆,痰多湿盛苔厚,正是用熟地的禁忌,而裘氏有胆有识,后来我照此方法疗效也很好。

叶氏与众不同的除了用熟地治咳嗽外,还以熟地治痢疾,食下腹胀,饥则尤甚,腹泻渐有腹胀,小溲不利,痰郁气阻脘闷,嘈杂中脘刺痛,肠红日久,头旋、便溏,格不能食,大便溏泄者。

他用熟地还有一个发人深思之处是在近200个医案中,没有用砂仁相佐。

潘华信认为:

“砂仁拌熟地是晚清孟河学说的经验,至今还有很多药学专书在熟地条下标明,可见其对后世极有影响。

叶氏则反其道而行之,是证其深谙热地之性,称得上延续景岳之学的典范。

熟地是一味很好的药物,温肾添精养血建功卓著,我临床上十方里就有五六个方子用到熟地。

治老年咳嗽一用就是60-120克,从不加砂仁。

效果奇佳,从无副作用。

六味地黄汤熟地也都是大量,3——5付药立马见效。

各位尽管放心用之。

医林采撷-------治喉十六字诀

咽喉病临床很常见,不是专搞喉科的很难得法,好在五官科大家干祖望老先生把秘诀告诉我们了,学习吧。

余治喉症60多年,总算不虚度一世,总结出十六字治法口诀,为:

先锋解表,把守四关,虚扶险劫,脾肾先衰。

所谓“先锋解表”,指一切喉病开始治疗时都可以用解表法来作开路先锋。

解表的涵义,是把病邪推出体外即“表而出之”。

君不见外科名著《外科证治全生集》用于治疗初期痈疽的方药,没有一首不是解表的。

作者清·

王维德强调“以消为贵”,的确有临床实用价值。

一般常用方为荆防败毒散,喉科则为六味汤。

以单味药来说,麻黄最神奇。

君不见外科治疗至阳至危的疔疮,就是用七星剑(麻黄、苍耳子、野菊花、稀莶草、蚤休、紫地丁、半枝莲)。

治至阴至毒的阴疽,用阳和汤(麻黄、熟地、鹿角胶、干姜、肉桂、白芥子、甘草)。

两种截然不同的重症,都恃麻黄为主药,绝不是偶然的。

《白喉忌表抉微》把麻黄列为喉科禁忌之药,而且还列为第一名,毕竟外行人写专业书,难免暴露出外行话。

解表适应期已过或解表法失效后,乃考虑四个关口,即痰凝、热毒、血瘀和气滞。

不过急症之痰,多风痰、热痰;

慢症多燥痰、结痰。

热在急症多实证;

虚火或龙雷之火的虚热,都在慢性病中出现。

血瘀、气滞少见于急性病,独多见于慢性病。

出现虚证,当然必须扶正补养。

危症险症如会厌水肿、喉梗阻、声门痉挛等急症,则非劫法不可。

谈到劫法,只有喉科所独有,控涎丹、雄黄解毒丸以及外治法中的巴豆油捻子等,都是喉科劫法中的佼佼者。

还有竹沥水、六神丸、猴枣、明矾……有时也作为劫药来使用。

虚证在喉科急症中,除了白喉的恢复期往往很容易出现之外,

其他急性病基本上没有虚证,慢性病虚证习惯上多强调肾虚。

事实上并不尽然。

临床上属脾虚的多于肾虚。

治脾虚的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等,治肾虚的代表方为六味地黄汤之类。

《干祖望医话》

医林采撷-------“千口一杯饮”治疗阳痿

学医之初,曾随方鸣谦老师实习。

一次见方老为一阳痿患者诊病,四诊之后,遂开一方,嘱其配成丸药服用。

患者服丸药治疗月余后,来院告知,病情大有好转,效果显著。

故将该方录存。

1962年毕业之后,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亦常有阳痿患者来院求诊,多用方老治疗阳痿之方化裁,治疗数十例,均获满意效果。

1976年参加全国中医研究班,跟随名老中医王文鼎老师于门诊学习。

一日,见王老为一阳痿患者处方,观其药味与方鸣谦师所用治疗阳痿方近似,遂向王老询问该方的来龙去脉。

王老言:

“此方名为‘千口一杯饮’,系配成药酒,服时一杯药酒做千百口饮之,并意守丹田,缓缓使药下行,有道家方术之意。

”并言此方治疗阳痿效果甚好,有补肾、健脾、培补元气、填补精髓之效用,又取其缓缓饮之,并意守丹田,使药达病所。

近几年来,在翻阅资料时,偶见《验方新编》中,载有“千口一杯饮”方,言“此方专治阳痿不举,一杯作二三百口缓缓饮之,能生精、养血、益气、安神”,并言“其功不能尽述”。

方中有“高丽参(好党参亦可)、熟地、枸杞子、沙苑子、蒺藜、淫羊藿、母丁香、远志(去心)、沉香、荔枝肉等,上药浸入好烧酒1千克,三日后蒸三炷香久,取起浸冷水中,拔出火气,过卅一日饮之。

”方老所用之方又增加桑螵蛸、芡实米、炒山药,并以蜂蜜为丸服之。

王老则以原方配成酒剂服之。

从药味中可以看出该方有补脾肾、益气血、生精助阳效用,但并非辛热阳大补之品,诸如常为人们应用治疗阳痿的海马、鹿茸、鹿鞭、牛鞭,海狗肾……等药,该方并未选取,而是以平和草木之品为主,该方虽有益阳生精之药,但大都是补肾,益气以养心、生精、助阳,并非以骤补之法以求图得一时壮阳为快,而且并无伤正气、耗损真阴之弊,观其效果也较持久、巩固。

若兼有相火偏旺则复加知母,我还曾用汤剂服,只是沉香取面冲服,而后用丸药治之。

“千口一杯饮”治疗阳痿的确效果好,同道不妨一试。

此文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晁恩祥所撰写

医林采撷-----临证处方的确立

(一)

处方是中医理法方药中重要的一环。

经过病因病机分析,在明确了病情性质以后,就可以制订出治疗方法,接着就需要拟定一个处方。

辨证是了解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拟定处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拟定处方不外两种方法,一是采取以古方或成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

二是根据病情,自行设计和制定一个治疗处方。

临床制方时,是否采取经方成方加减,历来有不同见解,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举例来说,许多人都主张用经方、古方,临床要效法古方。

冯兆张在《锦囊秘录》中说“方之为言,仿也·

·

汉世才有方,为备于仿也。

”认为古方均是供人效仿之用。

关于这方面,那些日本汉方学家做得更为绝对。

大多数日本汉方学家崇尚中医经方,尤其推崇张仲景方。

他们用仲景原方不做加减变化,在药店里出售成方药剂。

例如小柴胡汤3剂或小青龙汤5剂等。

但是也有人反对用古方。

如清代陆成一主张治病宜熟悉药性,不必拘泥成方。

他说:

“方即开列诸药而成者也,何以云宜用药不宜用方乎?

曰:

一药有一药之性质功用……洞明药性自能方。

”吴鞠通更直截了当地提出“拘方治病病必殆”的观点。

“学医犹学弈也,医书犹奕谱也……然对局之际,检谱以应敌,则胶柱鼓瑟,必败之道也。

医何独不然?

执死方以治活病,强题就我,人命其何堪哉?

故先哲有言日:

‘检谱对弈弈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

”(见《存存斋医书稿》)吴鞠通反对用古方,他在《温病条辨》中却采用了一些经方。

实际上其真正的意见是反对死板地照搬古方、成方,不做加减变化。

我认为仿古方治病与根据具体病情独立制方这两种方法不能偏废,应该结合使用。

我在临床上尤其注重采取经方名方,但是并非机械地效仿,而是根据具体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加减化裁,这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因为古方名方,多有严密结构,药物配伍也是从长期实践中不断锤炼而来,更重要的是所以被称为经方或名方,是经过长期历史的检验,而且为大多数人所肯定。

所以我以为,采用占方名方加减治疗,不仅疗效好,而且也是明智之举。

但是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来运用这些古方名方?

这是我们要很好研究的。

我们主张采用古方名方,并非是原封不动地拿来就用。

因为成方有限,而临床证候变化无限。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人,有一些特定的情况。

所以一个成方对一个具体病人,只能是大体上适用,很少完全吻合。

所以,虽然选择了某一个成方,但是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与变通。

通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老中医讲谈录:

周耀庭 

医林采撷-----临证处方的确立

(二)

1.在原方的基础上药物加减,或者在结构上调整 

举例说,一般都知道,《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可以用来治疗小儿肺炎。

但是临床实践证明,如果原方不做加减用来治疗小儿肺炎,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稍微审视一下,《伤寒论》原来麻杏石甘汤证与小儿肺炎临床特点即可发现,二者都有发热气喘,但有的证候有较明显区别:

前者是伤寒汗下以后,余热迫肺所致,见身无大热、汗出而喘;

而小儿肺炎属于温病范畴,温热之邪多热盛且多夹毒,故在方中必须加强清热与解毒之力;

其次,小儿肺炎常喘憋较重,表现为肺气上逆明显,所以又需要加入降气平逆之品。

因此我在应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时候,常在原方牛石膏之外,再加入黄芩、知母以加强清气之力,加入金银花、连翘以解毒,再加苏子、葶苈子以降气平逆。

这样加减结果,疗效明显提高。

又如,《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是清泄气分热的要方,为治疗外感热病所常用。

但是,白虎汤原方,主要是清泄气分里热,无形之热弥漫于气分。

表现为高热,面赤,口渴引饮,烦躁,舌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但是也并非一切气分热都能用白虎汤。

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白虎汤四禁:

“如其人脉浮弦而细者。

不可与也;

脉沉者,不可与也;

不渴者,不可与也;

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热势弥漫,脉应该见洪或滑。

今脉浮弦而细,虽身有热,必夹有阴邪,不可单纯用白虎汤清泄;

白虎汤证热势弥漫,邪机向外,故用白虎清泄。

如见脉沉,邪机向里,或有阳明腑实可能,则非白虎所宜,故亦属禁例;

气分热盛,消灼津液,故见口渴甚。

如口不渴,说明热邪不盛,或夹有湿邪,亦均非白虎所宜;

阳明经证,热盛逼津外出,故多汗。

如果气分虽有热,而表邪未解,表有邪郁,则无汗,也不是单纯白虎所能解决,故亦属禁例。

这样吴鞠通从正反两方,将应用白虎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交代得甚为明白,告诫人们要对证用方,免得误用生变。

但是我们又必须指出:

无论伤寒还是温病,白虎汤是我们治疗热病的重要武器,也不能被一些禁忌证所局限,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中医制方的灵活性,经过合理变通,许多情况又可以变禁忌为可用。

在这方面,在吴鞠通以后的温病学家做出了榜样。

例如清代医家俞根初所著《通俗伤寒论》所制定的新方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如上所说,如果发热烦躁等气分热,为在表的寒湿所遏,见脉浮弦而细,可以采用俞根初的新加白虎汤(生石膏、知母、荷叶、薄荷、桑枝、益元散、竹叶)。

这样虽然脉浮弦而细,亦能应用;

如果阳明经证未解,而腑证已经出现,单纯白虎不能用,但是如果采用俞根初的白虎承气汤(生石膏、知母、粳米、芒硝、大黄、甘草),经腑双解,这样又可以变禁用为可用了;

更多的情况是气分热盛,但表邪未解而无汗,不能单用白虎汤,我在临床上常将白虎汤与银翘散合用,这样不仅不会妨碍白虎汤的应用,而且起到表里双解的作用,使治疗走了捷径,加快疾病的恢复。

医林采撷-----临证处方的确立(三)

2.多功能成方,要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做不同配伍 

如甘桔汤,其组成仅桔梗、甘草两味,但有三方面作用,即利咽、排痰、排脓。

如果用于利咽,则需配伍牛蒡子、黄芩、金银花、板蓝根、玄参、麦冬等;

如果用于排痰,须配伍陈皮、半夏、茯苓、瓜蒌等;

如果治疗肺痈,目的在于排脓,则需与千金苇茎汤结合,并加用鱼腥草、败酱草等。

又例如二陈汤是化痰主方,但是痰有寒、热、燥、湿、风、顽等不同。

治疗不同的痰,必须将二陈汤做不同的变通配伍。

如化热痰,二陈汤需配伍黄芩、瓜蒌、竹沥水、浙贝母、冬瓜仁等;

如化寒痰,需配以干姜、细辛甚或附子;

如化湿痰,需配以厚朴、苍术;

如为燥痰,需配以知母、川贝、麦冬、天花粉、百部、百合;

如为风痰,配以天麻、胆南星、白附子、僵蚕;

如为顽痰,则需配以枳实、礞石、大黄等。

3.根据病情,两方或多方并用 

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例,单一成方往往难以满足需要,这时需要采用多个成方结合应用。

例如,我在治疗一个顽固性呃逆的病人时,分析是由于肝郁气滞、痰饮内阻所致,则采用柴胡疏肝散、小半夏加茯苓汤、旋覆代赭汤等三方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在治疗腹泻的时候,如果是湿热泻,为了达到清热燥湿和分利止泻的目的,我常将葛根芩连汤与四苓散合用;

对于久泻,如是伤食泻,采用保和丸与四神丸结合应用,以消食固涩止泻,标本兼顾;

如久泻属于脾虚泻,则采用参苓白术散与四神丸结合应用,以达到健脾益胃,涩肠止泻的目的。

医林采撷-----临证处方的确立(四)

4.从古方中提取经典配伍 

在古方名方之中,有许多精妙的配伍,在长期应用中,被人们看作是经典的配伍。

我们将这些经典配伍,从古方中提取出来,应用到各种场合的处方重组中去,以制定相应的新方。

举例来说,麻黄、杏仁的配伍是一组很好的宣肺止嗽的配伍,它来源于《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

这一组合再经过不同的配伍,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咳喘证。

《伤寒论》中有五个泻心汤,用以治疗痞证。

这五个泻心汤中,除大黄黄连泻心汤以外,其余四个泻心汤,都有黄芩、黄连、半夏,这是一种精妙的辛开苦降的配伍。

我常将这一配伍,广泛地应用于脾胃病中有痞满症状者,收到良好效果。

《伤寒论》的茵陈蒿中茵陈蒿配栀子,是消退湿热阳黄的经典配伍,为治疗黄疸所常用。

《丹溪心法》中的二妙丸,乃苍术、黄柏相配伍,这是清热燥湿的经典配伍,是治疗湿热证的良方;

后来《医学心悟》在二妙丸中加入牛膝,变成了三妙散,更善于治疗下焦湿热,是治;

薏苡仁,进一步加强了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

我们在学习方剂学的时候,用心汲取这种经典配伍,对我们制方有极大帮助。

5.为了突出某一方面效果,需要在成方基础上强化用药许多成方名方,是我们制方的典范。

但是这些成方名方,仍然存在修改变化乃至强化的空间。

有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