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9495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第三版)

(7)中国公路学会编制的《交通工程手册》

(8)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

(9)《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交公路发[1996]611号)

(10)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1.3研究过程及内容

1.3.1研究过程简述

本次为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2011年5月研究人员在1/1万地形图上对路线方案进行方案比较,对重点路段进行了详细论证、分析,并赴实地进行踏勘和调研工作。

在踏勘过程中,研究人员认真听取了霍邱县发改委、项目所在地乡镇及沿线群众的意见。

同时,还就路线的起终点、主要控制点进行了现场踏勘。

另外,还收集了沿线地区的水文地质、经济交通和城镇发展现状及规划资料,现有桥涵构造物的荷载、损坏情况,还特别调查了老路沿线房屋和建筑物的分布、老路的拆迁量等等。

尤其是对老路的平纵面线形指标和路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在充分取得调查、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本项目路线方案和建设规模与标准进行科学论证与比选,提出推荐建设方案,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1.3.2研究内容

本项目改造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建设必要性;

2、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预测;

3、项目所在区域运输网现状及其发展规划;

4、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5、拟定路线方案;

6、工程环境评价;

7、节能分析;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问题及建议。

1.4主要研究结论

1.4.1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加快霍邱县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建设和谐霍邱,实现沿线农民生活小康的需要,是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

霍邱县是革命老区,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

2010年财政收入12.6亿元。

总体说霍邱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为落后,财力匮乏。

2000年6月,国家计委、交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规划目标、建设重点及有关政策和措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就需要我县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农”工作。

交通不畅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农村公路承担着农村地区农民生活和农村生产的大量客货交通流量,在路网中起着“毛细血管”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拟建项目是霍邱县重要的“经济路”和“通乡通村路”,为霍邱县“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加强沿线各村庄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改善目前农村路网只通不畅的局面,对加快霍邱县农村经济建设步伐起着重要的作用。

2、项目建设是方便沿线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拟建项目位于霍邱县扈胡镇马陈村、陈圩村、五楼村、盐店村、兴隆村。

扈胡镇位于霍邱县西南,西与河南省的固始县接壤,南邻叶集试验区,是霍邱县面积第一大镇。

105国道穿境而过,沣西干渠纵贯全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全镇辖21个行政村,面积143平方公里,人口6万人,2010年财政收入48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84元。

近几年来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扈胡镇的道路状况。

本项目为砂石路,原路路面损毁较为严重,影响了沿线村庄的交通和经济发展。

减弱了沿线村庄之间的客货交流,影响了沿线居民的生活生产。

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加强沿线村之间以及与外界的交通和经济联系,繁荣沿线街道商贸,解决沿线买难卖难问题,使农民的生产资料、农副产品能够运进来和运出去,改变目前沿线农民在阴雨天靠肩挑手提运送货物不畅信息闭塞的局面。

3、项目的建设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农民纯收入的需要

拟建项目建设后,将加强沿线村之间以及和城市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农民从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进行转变。

由于产业结构布局、农村劳动力结构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将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经调查研究,在农村公路网改造后,沿线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大幅提高。

项目改造可以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加快乡镇企业建设,同时有利于发挥城市对农村的经济辐射作用,沿线可以依托公路、农产品集散地以及乡镇工业小区,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同时许多农民可以沿路建房、设厂、开店,形成商品贸易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4、项目的建设是进一步完善霍邱县农村路网的需要

霍邱县公路网虽然密集,但总体路线标准低。

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阻碍了霍邱县的经济发展。

拟建项目是霍邱县“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在路网中占有重要位置,项目的建设是对现有农村公路网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5、项目的建设是改善道路状况、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

交通量调查资料显示,到2015年该路段混合平均交通量将达1009辆/日。

到2020年,混合平均交通量将达1431辆/日;

现有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由于道路等级低,路面窄,坑洼不平,路况较差,已很不适应交通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本项目对改善道路状况、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4.2交通量预测

对现有老路交通量调查,结合对影响区经济预测,采用增长率法对拟建项目交通量进行预测,把趋势型交通量、诱增交通量相加起来,即可得到最终交通量。

1.4.3建设规模、标准

依据扈胡镇马陈至兴隆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适应的远景交通量,再结合资金、施工技术等因素,本项目拟按照平原微丘区四级水泥路标准建设。

路线全长7公里,路基宽4.5米,行车道宽3.5米,沿线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主要工程数量及主要技术指标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4.4路线走向

拟新建的道路,东至马陈村,西至兴隆村,途经陈圩村、五楼村、盐店村,呈东西走向。

1.4.5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工期安排

1、投资估算

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并参照其他农村公路及沿线材料供应的实际情况,取定有关估算指标计算得本项目工程总投资为280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40万元。

2、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资金初步计划由如下来源筹措。

1、申请以工代赈资金220万元,全线280万元,占总投资的78.1%;

2、本着国家投资、地方配套的精神,地方政府自筹资金60万元,占总投资的21.9%。

3、工期安排

依据项目沿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环境,结合本项目的投资情况,对工程进度做如下安排:

(1)本项目路基、路面工程实行公开招标。

施工队伍通过招标,择优选择,同时通过招标,选择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监理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

(2)2011年12月底前均需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3)2012年6月底完成施工,并竣工通车。

实际工期为6个月。

1.4.6问题与建议

1、本研究报告中使用的1/1万地形图测绘年限较早,地物、地貌、建筑物、电力电讯及村镇等都有变化,少数路段与实际差异较大,对局部路线走向、平纵设计稍有影响,建议下阶段予以重视。

2、本项目投资数额较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以后,应尽快落实配套资金,以利于本项目顺利实施。

3、本项目为老路改造项目,在施工阶段应注意施工车辆对运营车辆的干扰,加强对施工车辆及运营车辆的管理,做到施工与运营两不误。

4、为尽量利用老路,节约建设资金,局部路段平纵线形指标相对较低,在下一阶段可结合资金状况、地方部门意见等进一步优化。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

2.1研究区域概况

拟建项目是霍邱县农村公路网的重要组成路段,路线位于扈胡镇马陈村、陈圩村、五楼村、盐店村、兴隆村,全线长7公里。

拟建项目受益人口9600人,建成后将沟通马陈村、陈圩村、五楼村、盐店村、兴隆村道路循环。

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扈胡镇的交通条件,促进沿线村庄的经济发展。

根据项目建成后受影响的程度,把扈胡镇马陈村、陈圩村、五楼村、盐店村、兴隆村作为项目直接影响区,霍邱县作为项目间接影响区。

2.2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直接影响区:

扈胡镇马陈村、陈圩村、五楼村、盐店村、兴隆村。

该项目是沟通扈胡镇中部五个村道路循环的重要通道,是扈胡镇十分重要的村级循环路。

道路全长7公里。

主要控制点有:

马陈村、陈圩村、五楼村、盐店村、兴隆村。

近年来,扈胡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全镇呈现出优质粮油、经济林果、畜禽养殖、鲜活水产各领风骚的格局。

镇内物产丰富,盛产霍寿黑猪、皖西白鹅、优质粮油、猕猴桃、葡萄、食用菌等多种农副产品。

生猪远销江、浙、沪、闽等地,是全省粮食、生猪百强乡镇之一。

扈胡镇的集镇建设突飞猛进,近年来重新制定了集镇规划,镇区面积扩大2倍,拥有“目”字型大街共七条和一个占地40亩的农贸市场。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

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光缆、宽带等一应俱全。

镇内边贸流通,市场活跃,商业网点密布,拥有数百家工商企业,尤其是农机具产销、粮油加工、建筑建材等行业,年商品成交额达亿元。

扈胡镇走“稳农、招商、兴工”的路子,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劲的发展后劲,宽松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引资政策,吸引众多的省内外企业家前来投资洽谈。

本着亲商、惠商、安商的宗旨,招商引资蓬勃发展。

几个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陆续安家落户。

星鑫化工厂、蓝博旺精密液压件有限公司为全县翘楚,在全市也榜上有名。

现在,镇内拥有足球、刺绣、手套、银针、羊毛衫、针织等各类生产加工企业123家,大小企业星罗棋布、群星璀璨。

●项目间接影响区:

霍邱县

霍邱县地跨东经115°

50′20″-116°

32′31″,北纬30°

44′51″-32°

36′31″,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东以淠河与寿县分界,南与金寨、六安市裕安区毗连,西部与河南省固始、淮滨县接壤,西北部濒淮河与颖上、阜南县相望,总面积3493.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407公顷,林地17.4万亩,水面38.4万亩,32个乡镇,425个行政村,人口162.7万。

霍邱地处中纬度地区,处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上。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2)主要资源

霍邱县既是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油菜基地县,又是畜牧、水产生产重点县,许多产品和资源具有“国强省冠”之誉;

粮食和肉类总产在全国百强之列,杞柳基地及其开发居全国县级之首。

拥有霍寿黑猪、皖西白鹅、麻黄鸡、莲籽、银鱼、沣虾等大批名优农产品。

同时还拥有铁矿、磷矿、石煤、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等20多个矿种。

特别是霍邱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华东第一位,为国家大型矿产基地之一。

其中的吴集、李楼、草楼等铁矿采选工程项目已于2002年3月相继实施。

名胜古迹有位于城内工艺精美的大成殿,地处城西40公里的地主庄园李家圩,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东湖、城西湖水上风光绚丽多姿,安阳山森林公园,盛产中华玉泉酒的临水“八景象”—古壁信雨和日落独屏等,是旅游休闲胜地。

(3)社会经济

霍邱县是革命老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42.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7.08亿元。

全年财政收入12.6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773元。

总体说霍邱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财力匮乏。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顽强拼搏,整个国民经济仍然实现平稳运行,稳步增长。

目前我县经济正面临着不可多得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使处于承东接西位置的霍邱,对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产品扩散和投资转移,将从中受益;

二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对部分行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我县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产品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农业、矿产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四是国家大型建设项目临淮岗淮河洪水控制工程的建设,105国道霍邱段的二级公路建成,商丘到景德镇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贯通,宁西铁路的建成和运行,都将对霍邱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五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厚实的物质技术和社会经济基础。

霍邱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2-2:

表2-2霍邱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

年份

人口

(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90年不变价)

总值

工业

农业

1990

148.6

78563

117001

26117

90884

1991

151

43044

82523

31772

50751

1992

152

87669

145790

45591

100199

1993

153.1

102429

198449

90844

107605

1994

154.3

143923

325120

212194

112926

1995

155.7

166953

479894

347711

132183

1996

157.1

190721

781405

627006

154399

1997

158

224947

801110

174104

1998

159

206047

522595

334165

188430

1999

145.6

296863

559330

361602

197728

2000

146.76

299529

583829

393265

190564

2001

147.74

300864

620593

428465

192128

2002

148.49

324746

675795

457357

218438

2003

149.24

341042

675045

468847

206198

增长率

(%)

90-95

0.94

16.3

32.6

67.8

7.8

95-2000

0.8

12.4

4

2.5

7.6

2000-2003

4.4

5

6

2.7

注:

数字来源于《皖西五十年》《2004年六安统计年鉴》

2.3项目影响区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指标预测主要是在分析影响区历年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经济结构组成特点,参考其远景规划目标,采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逻辑曲线进行预测和分析。

为了准确预测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发展情况,剔除物价上涨等价格非正常变动因素,依据90年不变价作为基础数据进行预测分析。

用一元线性相关预测人口、用逻辑曲线对社会主要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和。

霍邱县今后的经济增长率为9.0%。

2.4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2.4.1交通运输现状

●霍邱县

目前,霍邱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194.48公里,其中国、省道228公里,县道494公里,乡道874.98公里,村道1594.5公里,绝大部分行政村实现了通公路。

全县各乡镇于98年底全部实现通水泥或油路。

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G105、国道G312、省道S310为主骨架,以县乡道为经络,辐射各乡镇,连接毗邻省区的公路交通网络。

霍邱县公路技术状况见表2-3、表2-4:

霍邱县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构成状况表表2-3

行政级别

技术等级(公里)

合计

二级

三级

四级

等外

县道

2

153

328

11

494

乡道

13

741.48

114.5

874.98

村道

459.8

1134.7

1594.5

8

166

1529.28

1260.2

2963.48

霍邱县农村公路路面类型构成状况表表2-4

沥青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

沥青贯入、碎石、表处

砂石

无路面

132

295

56

62.55

133.34

228.59

120.5

64.5

14.5

607.7

907.8

259.05

442.84

1222.29

1039.3

2.4.2现有老路技术状况

本项目是霍邱县农村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扈胡镇的一条主要干道,原有道路为砂石路,线形一般,路宽5.5-6.5米,路面坑洼不平,路况较差。

沿线有绿化,保持较好,但除局部穿塘路段设置挡墙外,全线防护工程较少,全线目前混合交通严重,横向干扰大。

全线共有圆管涵30道,其中可利用的圆管涵有22道。

桥梁一座,还可利用。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3.1建设规模的论证

1、公路建设里程

拟建项目起点东起马陈村,途经陈圩村、五楼村、盐店村,西至兴隆村,全长7公里。

2、公路等级确定

公路等级的确定,主要依据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适应的远景交通量,再结合资金、施工技术等因素,在需要与可能之间综合考虑裁定。

(1)拟建项目是霍邱县农村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致富路”和“通乡通村路”,对完善区域经济网将起到重要作用。

沿线地形条件较好,工程量较小,沿线人口不多,在资金较困难的情况下应按适当标准建设。

(2)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2015年该路段混合平均交通量将达1009辆/日。

原有老路是砂石路,但路况不尽人意,行车条件极差,不能满足交通量发展的要求。

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03)规定,本项目应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

综合考虑地形条件和建设资金情况,结合对远期交通量的预测,本项目按照平原微丘区四级水泥路标准建设。

3.2建设规模

路线全长7公里,路基宽4.5米,行车道宽3.5米。

路基填方55立方米,挖方910立方米,路面面层24.5千平方米,涵洞30道,平面交叉2处,土路肩0.5米×

2,沿线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3.3技术标准

全线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1。

表3-1主要技术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地形类别

平原微丘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

公里/小时

20

设计洪水频率

1/25

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路线长度

公里

7

最小平曲线半径

60

最小竖曲

线半径

1200

850

最短坡长

200

最大纵坡

%

6.5

停车视距

第四章建设条件及方案选择

4.1建设条件

4.1.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区域内地形起伏不大,地貌属淮北冲积平原,多湖洼地。

本项目老路线形较好,路线基本沿老路布设而项目所在区域位于霍邱县,属平原微丘区。

2、气候

项目所在区处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上。

项目区域水文特征主要受降雨量支配,旱期流量小,汛期及雨季流量大,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洪汛期间。

沿线地表水比较丰富。

3、区域工程地质评价

项目所在地区域属淮河平原。

场地无影响稳定性的地质构造经调查,路线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公路建设。

但施工图设计时应对沿线工程地质作详细勘察。

4、地震

根据《安徽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项目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VI度,公路工程一般应按基本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5、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1)对工程方案的影响

项目沿线地势平坦,选线均较为便利。

(2)对施工条件的影响

沿线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这些自然条件对工程建设是有利的,但该区域春、夏之交季风造成的梅雨和夏雨时间较长,暴雨洪涝。

伏秋季的干旱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常有出现,对工程施工产生不利;

应针对每年的雨情、旱情及地形条件合理组织安排施工计划。

(3)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自然条件较好,决定了本项目工程造价不高。

4.1.2筑路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