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产管理Word格式.docx
《碳资产管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资产管理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工具、产品以及手段最小化管理风险,发现机会,提升碳资产价值,应该是碳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
碳交易将是继行政手段、财政手段之后最有效率、最低成本、效果最好的手段之一。
简单来讲,企业要清楚自己的碳资产结构配置,比如明后年需要多少的碳排放指标、是买现货还是买期货、如何实现套期保值、是自己直接购买还是委托机构来进行购买等一系列决策,都需要企业做出精确的计量。
面对碳资产管理,应对得当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并增加盈利。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碳资产管理是个新名词,它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碳资产管理,比较容易理解的定义是指对《京都议定书》中所涵盖的包含二氧化碳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进行主动管理,如进行碳监测、碳披露、碳减排、碳交易以及在低碳时代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其他措施。
这些行动的自愿或是强制属性,将取决于企业所在的政策监管环境,其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营及品牌价值。
碳资产管理一般包括碳检测、治理与战略、碳绩效评估与披露等。
碳资产管理可分为7个步骤:
碳资产管理有7个步骤:
准备工作;
摸底监测;
设定目标;
信息披露;
评估改进;
实施计划;
碳交易。
在碳资产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是碳盘查。
如果要实施碳资产管理,公司应当清楚地了解自身碳排放情况以及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只有通过有效的碳盘查,才能获得可靠的数据,分析、计算企业那些看不见的“碳排放成本”,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
因为碳市场交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严格的盘查至关重要。
而北京环境交易所就是协助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的专业平台。
北京环交所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成绩如何?
目前,北京环交所碳管理与碳中和服务项目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我们开发了很多市场化交易产品,包括开发我国第一个减排标准———熊猫标准,开发我国第一个低碳指数。
同时,我们推出我国第一个碳基金,以帮助企业进行合理、高效、低成本的碳资产管理。
我们还推出第一个绿色金融协会,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通过金融手段、市场手段、市场化的工具来高效率、低成本地促进企业的减排和碳资产管理。
同时,建立国际化的合作渠道也很重要。
在规范严谨的治理结构下,我们会开发出更多市场化交易产品,然后借助国际化合作渠道,努力为企业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低风险的碳资产管理平台。
国内排名
1、中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电投(北京)碳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3、贵州恒远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4、龙源碳资产管理公司
国外据说雷克碳资产有限公司是比较领先的
碳资产管理是新兴事物
碳市场在全世界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其本身也还处于成长期。
欧盟不是首先建立碳市场的区域,但经过第一阶段(2005-2007年)后,它已经从一个追随者变成领导者。
第一阶段市场规则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市场的巨大波动,在第二阶段,欧盟调增了相应的法规和市场规则,这一切都在不断的演变。
自从有了碳市场交易,碳资产管理的概念也就逐步被企业所关注。
当碳市场交易品种的增加、现货交易发展到期权交易、甚至出现了碳基金,碳资产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
目前,国外有很多投资银行、专业碳机构、咨询公司均能够提供碳资产管理的相关服务,对于这些我们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武装自己,面对这些机构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确判断。
第三节企业新机遇:
碳资产管理
(1)
低碳之路
0000JTWR
选择字号:
大中小键盘左右键(←→)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碳资产管理,随着近几年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知晓。
今天,如果在XX上搜索“碳资产管理”,相关链接有近2万条;
如果在google上输入“carbonassetmanagement”,出现的搜索结果则多达156万多条。
这至少能说明两点:
第一,碳资产管理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
第二,与中国相关的碳资产管理正在风生水起。
从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国际碳交易市场爆炸式增长。
2006年交易额仅有312亿美元,而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值近1300亿美元,碳资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
据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NewEnergyFinance)于2009年6月19日发布的预测报告,全球二氧化碳(CO2)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是清洁发展机制(CDM)最大供给国,2008年中国CDM项目产生的CER成交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的84%。
联合国EB每年注册CDM项目(来自中国)预期产生减排额CER达19亿吨http:
//cdmunfcccint/Statistics/Registration/AmountOfReductRegisteredProjPieCharthtml.,20082012年累计碳交易资产将达到76亿吨,按照目前发改委最低指导价格8欧元计算,累计碳资产交易金额将达到608亿欧元(9045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如雨后春笋般正在申请国家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目前由国际发改委批准的项目已多达2232个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http:
//cdmccchinagovcn/web/item_newasp?
ColumnId=62.。
中国的碳资产规模之大,对于碳资产潜在所有者的企业来说,如果不能高度关注,将可能丧失重大机遇,或者遭遇隐形风险。
欧盟、日本以及美国的很多企业,由于一直比较重视对低碳的研究,如今已经大幅度加速了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提升。
丹麦很多企业掌握的能源技术产品和服务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相关技术出口收入近些年获得大幅提升;
日本大力发展光伏技术,其光伏企业已占领该行业的国际高端市场。
尽管美国没有承诺国家减排义务,企业也是自愿减排,但美国的很多企业已是节能降耗和减排技术的世界级领先者,其技术和服务已经具有世界市场,渗透到诸多领域。
由此,中国企业应从战略发展和未来生产力竞争的高度去看待低碳问题。
因此,企业一定要从碳资产管理的高度来认识低碳发展,而绝不仅仅是为了减少能耗而节约成本,或者是适应国际气候谈判的压力而体现出的一种企业环境和社会责任。
企业碳审计、碳评估和碳披露
1企业碳足迹评估和碳披露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碳足迹让企业能够评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能帮助了解自己在哪些地方排放了温室气体。
这对于在未来减少排放极为重要。
碳足迹也为评估未来的减排状况设定了一个基线,也是确定未来可在哪些地方采用何种方式减少排放的一个重要工具。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会要求企业量化其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评估碳足迹作为其企业社会责任(CSR)项目的一部分,目的就在于确保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合格的企业公民。
因此,由第三方提供的精确、独立的碳足迹报告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也能够让企业承担起对利益相关者以及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在碳足迹评估的基础上,企业进一步向公众进行碳披露,将是促进利益相关方沟通理解、加强自身和外部监督的重要举措。
作为WWF“碳减排先锋”之一的IBM,一直以来都强烈支持向公众公布排放数据。
公司从1995年起就参加了美国能源部的1605B报告、美国环保署的气候领袖项目以及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而且,所有的IBM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都经过独立审查。
一些国家已经着手开展“碳披露计划”(CarbonDisclosureProject)。
尽管这项计划的进展并不令人满意,但还是反映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碳披露计划”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者,也是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的组织者,代表了385家金融机构投资人的利益,名下掌控了多达57万亿美元的资产。
参与该计划的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行业,并要求报告碳足迹和气候变化相关信息,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减排目标和气候变化策略,公布发现的问题以测量供应链的碳风险和责任。
当然,该项计划的推进也存在重重阻力。
一些企业拒绝向该组织报告碳排放数据,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向“碳披露计划”报告了企业排放的详细资料,但条件是这些资料不能向公众发布。
通过碳披露计划,政府、企业或者个人了解和掌握了一些企业排放情况。
而企业通过向公众披露数据,一是督促自身加强掌握碳排放情况和碳减排潜力的能力,二是等于表明向公众承诺减排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
2碳足迹评估标准
确定个人的碳足迹相对简单,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就比较复杂了。
这是因为企业的碳足迹包含了十分广泛的排放源,从材料的运输过程到工厂的能源消耗无所不包。
为了帮助企业精确、系统地计算其碳足迹,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组织相继诞生。
其中接受度最高的是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GHGProtocol)。
该议定书是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共同发起和完成的。
欧美发达国家对碳排放评估起步较早,想法更领先,在减排方面实践经验丰富。
现有的碳评估理念和标准基本由西方国家制定。
2008年10月,英国标准协会、英国碳信托有限公司(CarbonTrust)和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联合发布碳足迹新标准PAS2050《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
借助这项新标准,企业可以对其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进行评估。
该标准称之为PAS2050,是计算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的获取,到生产、分销、使用和废弃后的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项标准。
PAS2050标准的宗旨是帮助企业在管理自身生产过程中所形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同时,寻找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供应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帮助企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开发出更小碳足迹的新产品。
PAS2050标准是采用英国标准协会严格的会议程序而制定的,包括英国和其他国家在内的近1000位业内专家参与了该项工作。
最终,该标准制定了一个比较健全完善的框架,企业和公共部门可以在该框架范围内按照一个统一标准来评估其产品和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CarbonTrust首席执行官TomDelay表示:
“长久以来,这是企业首次拥有一项可以测定产品和服务碳足迹的完善统一的标准。
”此前,英国碳信托有限公司(CarbonTrust)已尝试在多家企业约75种产品中试行PAS2050标准,这些公司包括百事可乐(PepsiCo)、博姿(Boots)、Innocent、马绍尔(Marshalls)、特易购(Tesco)等。
现在这个标准正在向全球扩大使用范围。
2008年7月,CarbonTrust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CECIC)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以期建立合资公司,共同发掘中国节能减碳的商机。
同年9月,CarbonTrust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正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CECIC)携手研究PAS2050标准在中国市场的应用。
CarbonTrust由英国政府成立,除了跨产品的碳足迹评估,还致力于行业碳足迹评估标准的开发研究。
2009年8月,英国奶协(DairyUK)宣布与CarbonTrust合作,制定英国奶业碳足迹指南,促进奶业企业之间的碳足迹对比,从而改善各自的环境表现。
并由此获得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更大认同。
奶业企业及相关领域的企业,如农业企业等,将给予该项目支持。
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日益提上各国政府日程。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企业作为减排主体的碳足迹测量评估,是国家推动减排决策的信息基础。
未来企业要打造低碳战略领先,其低碳领导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将依此确定。
目前,发展中国家在碳足迹评估和监管方面还十分欠缺,因此很有必要加强我国在碳足迹评估标准方面的研究和主导权。
碳资产负债表
传统的资产负债表是表示企业在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形成现时义务。
因此,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从来没有二氧化碳排放权一项。
然而,当碳排放权交易成为一种有可能超过石油的大宗商品,那些拥有碳减排能力的企业,就不能不重新审视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新型碳资产的价值。
图6-3资产负债表的重读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国际社会长期以来致力于促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形成了全球碳减排框架和碳交易机制。
基于国际减排框架协议和附件一国家的国内立法等形式,由法律的形式强制规定企业的减排义务和排放额度。
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制度安排下,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与有形商品一样由供求关系形成价格,因此具有了价值,从而可以为企业带来预期的利益或形成企业的义务。
在企业传统资产负债表中,作为一个新的会计项目,对企业参与碳交易形成的经济利益或义务进行核算与计量,并表内化,就形成了旨在加强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碳资产负债表”。
此外,在企业损益表中,可能需要在传统企业成本之外体现一项新内容,就是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什么?
由于生产活动或提供劳务而相对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所要付出的代价。
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河川、海洋)、土壤等,新兴的自然资本理论(NaturalCapitalism),就是特别在这方面进行探究。
此外,环境还包括有形的工作环境、住家环境及无形的人际关系环境。
以上这两方面都是传统会计理论“货币评价惯例”下所忽略的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一般分为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
内部环境成本,是企业已付出与环境相关的成本,这些成本长期以来被隐藏在各种不同的项目之下。
外部环境成本,包括企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冲击,这是目前企业在财务上无法掌握的。
环境会计学正在兴起。
日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环境会计体系,其环境报告书中明确要求揭示企业环境成本的降低,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
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单位产品、服务应负担的环境成本,如单位营业额应负担的二氧化碳排出量(吨/元)刘明辉、樊子君:
《日本环境会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10月26日。
企业无论是处于承担强制减排责任的国家,还是非强制减排责任的国家,都有加强碳资产管理的必要。
目前全球减排市场体系是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进行的。
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应当承担具体的减排目标,但是由于各国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意愿不一样,使得碳市场情况千差万别。
其中,欧盟减排贸易计划(EUETS)是强制型减排市场,欧盟交易指令(LinkingDirective)规定了EUETS每一阶段哪些企业必须成为受强制约束的排放源企业。
但是,并非所有的附件一国家都愿意以立法和行政手段逼迫企业减排,削弱其竞争力。
比如美国和日本。
美国在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而日本始终以自愿方式推动减排,这就出现了美国和日本的自愿式限制交易型的减排市场。
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全世界第一家自愿履行强制义务的减排市场。
日本在1997年,由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执行了环境自愿行动计划,覆盖34个行业82%的工业排放。
那些参与自愿行动计划的日本企业,减排义务与日本承担《京都议定书》的目标一致。
由此可见,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并没有强制推行减排的压力。
他们为什么要自立规矩束缚手脚,自愿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义务呢?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会员之一的IBM认为,通过自愿碳交易,企业可以搞清自身碳资产状况,整理成经过审计的碳资产,明确哪些碳资产可以买卖,摸清家底,为美国未来强制性的碳减排作准备。
这是一大考虑。
此外,非附件一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下承担“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不履行具体减排义务。
但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往往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碳排放量快速增长。
不久前,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对于气候变化问题,发出几个重要的政策信号。
温家宝总理不久前指出,应当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强调开展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8月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情况时介绍,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将是研究制定《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
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因此,中国企业现阶段应引入碳资产管理的概念,建立企业碳资产的资产负债表。
我们已经能够隐隐感到,碳环境将是企业未来生存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应当从目标使命、产品研发、渠道布置、投融资安排等各个环节发掘碳价值,整合自己企业的碳战略。
中国企业的碳战略先机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碳足迹披露还是碳足迹标准和核定,英国等欧盟国家都走在了前列。
在中国,“低碳战略”是一个新鲜词汇,“碳资产管理”则更像是一个另类概念。
但是,前沿并不代表脱离实际,很可能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前瞻性的中国企业,特别是有大量能源生产或者消费的企业,应该预先引入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概念,进行企业碳资产审计,建立自己的碳资产负债表。
一家企业只要有碳排放,就会形成潜在的碳资产或者碳负债,管理得好是潜在的资产,管理得不好就可能是隐藏的负债,未来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相应的数据调研已经悄悄开始。
2009年2月14日,以扶持、促进落后产能企业转产和推动排放权交易为宗旨的“企业转产中国行落后产能企业排查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
这次活动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国家落后产能转产推进委员会共同主办。
同时天津成为该行动第一个合作排查城市,率先为推动我国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信息。
“企业转产中国行”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些活动,包括:
分区域、分行业、以点带面对落后产能企业进行系统排查,了解并收集其资金、资产、人员状况;
对已关停并转和即将关停并转的企业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包括煤耗量、煤含硫量,闲置资产、土地状况和下岗员工情况等;
摸清核实“十一五”期间通过关停并转落后产能企业而产生的节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COD等排放数据。
这样可以为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首批排查在全国选择10个市县进行,计划6~8个月完成。
专家估算,“十一五”期间将淘汰25亿吨标煤落后产能。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和定量指标,如“单位GDP能耗下降20%;
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下降10%;
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
事实上,在前四年,我们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减排成效。
从政策层面发力,通过企业切实节能减排,已经产生了客观的环境权益资产。
摸清区域企业节能减排情况有助于下一步国家制定决策确定方向,以及在操作层面推动指标分解和完成初始排放权的分配。
归根结底减排还是要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实体。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副总经理穆玲玲不久前曾透露,中石油每年签发的CER量是全国的1/10,蕴藏着巨大的减排潜力,目前我国最大的一笔碳交易就是中石油完成的。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经考察了中石油的三四个油田,并把中石油的碳减排信息登记、整理,形成碳资产管理。
这一做法如果能形成一种模式的话,对其他央企也是一个借鉴。
在切实掌握自身碳排放信息的基础上,企业要对碳减排空间资源或者碳排放增长潜力做到心中有数,设立相应的碳资产管理机构或外包。
目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了碳资产管理的服务链条,尽管还很不完善。
比如,北京和上海有超过100个私营项目开发商、碳中介和碳咨询机构,他们竞争激烈,合作有限,主要致力于帮助企业确定和开发碳减排额。
一个新的趋势是,那些潜在减排潜力巨大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高碳行业的央企,尝试下设自己的碳资产管理公司。
2008年6月25日,中电投(北京)碳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是由中电投集团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碳资产公司旨在积极推进集团公司和相关企业的清洁能源的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
该碳资产公司的前身CDM开发中心已经对近50个项目进行CDM项目和VER项目开发,项目遍布20个省市自治区,销售总量达1700万吨二氧化碳。
此外,大唐、华能等电力公司都有自己的CDM中心。
无论是自己设立碳资产管理机构抑或外包,培育和实现减排量是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的前提。
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和排放权分配可能对未来世界图谱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一,低碳战略会成企业未来竞争优势所在。
未来随着欧美企业承担强制性的减排指标,企业碳资产状况必然成为企业主要的财务信息,超额减排企业形成碳资产,达不到要求则形成碳负债,就需要去碳交易市场购买减排额度。
上市公司势必被要求披露这一信息,中国大量公司在海外上市,很可能面临同一要求。
第二,绿色消费正在形成一股新浪潮,低碳企业必是人心所向。
随着低碳经济的概念在国外消费者中普及,未来像绿色食品一样,在商品上标识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消耗情况的碳足迹将变得越来越普遍。
详尽掌握企业碳资产状态,能够对产品进行碳标识更有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在国内钢铁企业中,重庆钢铁公司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了。
第三,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技术升级的投入,都可以形成潜在的碳财富,理论上都可以变现。
但前提是企业必须摸清自己的碳资产情况,并按照成本收益的比较对碳资产的使用做统一安排,确立企业的碳资产管理策略。
大量企业的实践说明,大部分低碳技术和措施是可以产生额外经济效益的,能够有助于提高企业赢利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莱钢通过实施低碳技术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升级步伐,自2001年来共获得了83亿元的经济收益,相当于其全面销售收入的10%左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赢利水平。
同力水泥自2006年以来通过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和40余项技术改造,取得了104亿元的经济收益,相当于其全年销售收入的44%,全年净利润的50%。
表6-4同力水泥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总体情况与效果
年份项目数(个)经济收益(万元)能源节约(tce)二氧化碳减排量
(万吨)200612840560016820076860580017520082282055001652009*2923001300035*代表2009年预计。
数据来源:
企业低碳领导力,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企业低碳发展之音”项目组。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通过低碳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收益已经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低碳发展正成为扩大市场规模外,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一极,创造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最重要的是,企业家应当形成低碳思维。
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中国企业为迎接必然到来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