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历年中考图形的变换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备战中考历年中考图形的变换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历年中考图形的变换题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河北省2分)将图1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的红心标志所在的正方形是正方体中的
A、面CDHEB、面BCEFC、面ABFGD、面ADHG
【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
【分析】由图1中的红心标志,可知它与等边三角形相邻,折叠成正方体是正方体中的面CDHE。
5.(山西省2分)将一个矩形纸片依次按图
(1)、图
(2)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4)的纸再展开铺平,所得到的图案是
【考点】剪纸问题。
【分析】严格按照图中的顺序先向上再向右对折,从左下方角剪去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到结论。
6.(山西省2分)如图是一个工件的三视图,图中标有尺寸,则这个工件的体积是
A.13B.17C.66D.68【答案】B。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圆柱的计算
【分析】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两个圆柱体叠加在一起,体积是两个圆柱体的体积的和:
底面直径分别是2cm和4cm,高分别是4cm和1cm,体积为:
422+cm2。
故选B。
7.(内蒙古巴彦淖尔、赤峰3分)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都相同的几何体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上面和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
圆柱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是长方形、圆、长方形,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
圆锥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是三角形、有圆心的圆、三角形,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
球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都是圆,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都相同;
长方体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是大小不同的矩形,三视图不相同。
共1个同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左视图相同。
8.(内蒙古包头3分)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只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①正方体
②圆锥体
③球体
④圆柱体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分析】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分别分析四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从中找出只有两个视图相同的几何体,可得出结论:
①正方形的主、左和俯视图都是正方形;
②圆锥的主、左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
③球体的主、左和俯视图都是圆形;
④圆柱的主、左视图是长方形,俯视图是圆。
只有两个视图相同的几何体是圆锥和圆柱。
9.(内蒙古呼和浩特3分)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A、2B、4C、2D、4
【考点】圆柱的展开。
【分析】圆柱沿一条母线剪开,所得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它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即2,宽为母线长为2cm,所以它的面积为4cm2。
10.(内蒙古呼和浩特3分)将如图所示表面带有图案的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
A、B、C、D、【答案】C。
【考点】几何体的展开图。
【分析】由原正方体知,带图案的三个面相交于一点,而通过折叠后A、B都不符合,且D折叠后图案的位置正好相反,所以能得到的图形是C。
故选C。
11.(内蒙古呼伦贝尔3分)如图,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答案】C。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分析】找到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
从上面看易得里层有4个正方形,外层左边有1个正方形。
12.(内蒙古乌兰察布3分)如图是由五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它的主视图是
【答案】B。
【分析】找到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
从正面看易得第一层左边有1个正方形,第二层有3个正方形。
13.(内蒙古乌兰察布3分)己知O为圆锥的顶点,M为圆锥底面上一点,点P在OM上.一只锅牛从P点出发,绕圆锥侧面爬行,回到P点时所爬过的最短路线的痕迹如图所示,若沿OM将圆锥侧面剪开并展开,所得侧面展开图是
【考点】圆锥的展开,扇形的轴对称性,线段的性质。
【分析】根据两点之间比下有余最短的性质,锅牛爬过的最短路线应是一条线段:
根据扇形的轴对称性,选择D正确。
14.(内蒙古乌兰察布3分)将正方体骰子(相对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和6、2和5、3和4)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①.在图②中,将骰子向右翻滚90,然后在桌面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完成一次变换.若骰子的初始位置为图①所示的状态,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10次变换后,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
A.6B.5C.3D.2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变化类)。
【分析】寻找规律:
可知,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3次变换后,骰子回到初始位置,因此连续完成10次变换后,骰子与完成1次变换的状态相同。
二、填空题
1.(北京4分)若下图是某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答案】圆柱。
【考点】平面图形的折叠和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
【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知道,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
2.(河北省3分)如图1,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到图2,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答案】2。
【考点】平移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如图,∵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
AM=AN=MN,MO=DM=DO,OD=DE=OE,EG=EC=GC,BG=RG=RB,
OM+MN+NR+GR+EG+OE=AD+CD=1+1=2。
3.(河北省3分)如图,给正五边形的顶点依次编号为1,2,3,4,5.若从某一顶点开始,沿正五边形的边顺时针方向行走,顶点编号的数字是几,就走几个边长,则称这种走法为一次移位.
如:
小宇在编号为3的顶点上时,那么他应走3个边长,即从3451为第一次移位,这时他到达编号为1的顶点;
然后从12为第二次移位.
若小宇从编号为2的顶点开始,第10次移位后,则他所处顶点的编号是▲.
【答案】3。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
【分析】根据移位的特点,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小宇在编号为2的顶点上时,那么他应走2个边长,即从234为第1次移位,这时他到达编号为4的顶点;
然后从45123为第2次移位,然后从3451为第3次移位然后从12为第4次移位。
234512四次移位为一个循环返回顶点2。
第10次移位后,他所处顶点的编号与第2次移位的编号3相同,即他所处顶点的编号是3。
4.(山西省3分)如图是用相同长度的小棒摆戍的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图案
(1)需要4根小棒,图案
(2)需要10根小棒,按此规律摆下去,第个图案需要小棒▲根(用含有的代数式
表示)。
【答案】6n-2。
【分析】找出规律:
如图可知,后一幅图总是比前一幅图多两个菱形,即多6根小棒,
图案
(1)需要小棒:
61-2=4(根);
图案
(2)需要小棒:
62-2=10(根);
图案(3)需要小棒:
63-2=16(根);
图案(4)需要小棒:
64-2=22(根);
则第n个图案需要小棒:
6n-2根。
5.(山西省3分)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B=AC,把△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BC,若AB=2,则线段BC在上述旋转过程中所扫过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结果保留)。
【答案】。
【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扇形和三角形面积。
【分析】根据题意,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扇形ABB-S△ABC)+(S△ABC-S扇形ACC)
由勾股定理,得AC=。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两扇形的圆心角为450。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a
b
图1
图2
6.(内蒙古包头3分)如图,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若将图1的阴影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比较图1和图2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你能得到的公式是▲.
【答案】a2﹣b2=(a+b)(a﹣b)。
【考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得图1与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由两图形阴影面积相等,即可求得答案:
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b2;
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b)(a﹣b)。
∵两图形阴影面积相等,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2﹣b2=(a+b)(a﹣b)。
7.(内蒙古包头3分)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OC分别落在x轴、y轴上,连接AC,将矩形纸片O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D的位置,若B(1,2),则点D的横坐标是▲.
【答案】-。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折叠对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过点D作DFOA于F,
∵四边形OABC是矩形,OC∥AB。
ECA=CAB。
根据折叠对称的性质得:
CAB=CAD,CDA=B=90,
ECA=EAC,EC=EA。
∵B(1,2),AD=AB=2。
设OE=x,则AE=EC=OC-OE=2-x,
在Rt△AOE中,AE2=OE2+OA2,即(2-x)2=x2+1,
解得:
x=。
OE=,AE=,
∵DFOA,OEOA,OE∥DF,△AOE∽△AFD。
。
AF=。
OF=AF-OA=。
点D的横坐标为:
-。
8.(内蒙古呼伦贝尔3分)用火柴棒按下列方式搭图形,按照这种方式搭下去,搭第n个图形需▲
根火柴棒。
【答案】6+6n。
观察可知,后一个图形比前一个图形多6根火柴棒。
第二个图形需12+6(2-1)根火柴棒,第三个图形需12+6(3-1)根火柴棒,因此第n个图形需12+6(n-1)=6+6n根火柴棒。
9.(内蒙古乌兰察布4分)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请仔细观察,第n个图形有▲个小圆(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第1个图形第2个图形第3个图形第4个图形
第1个图形中间有2=12个小圆,第2个图形中间有6=23个小圆,第3个图形中间有12=34个小圆,第4个图形中间有20=45个小圆,第n个图形中间有n(n+1)个小圆。
共有4+n(n+1)=个小圆。
三、解答题
1.(河北省8分)如图,在68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点0和△ABC的顶点均为小正方形的顶点.
(1)以O为位似中心,在网络图中作△ABC,使△AABC和△ABC位似,且位似比为1:
2;
(2)连接
(1)中的AA,求四边形AAC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解:
(1)如图所示:
(2)在Rt△OAC中,OA=OC=2,
根据勾股定理,得AC=2。
同理可得AC=4。
又AA=CC=2.
四边形AACC的周长=4+6。
【考点】作图(位似变换),勾股定理。
【分析】
(1)根据位似比是1:
2,画出以O为位似中心的△ABC。
(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AC的长,由于AA,CC的长易得,相加即可求得四边形AACC的周长。
2.(内蒙古包头10分)在Rt△ABC中,AB=BC=5,B=90,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C的中点O处,将三角板绕点O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BC或其延长线于E,F两点,如图
(1)与
(2)是旋转三角板所得图形的两种情况.
(1)三角板绕点O旋转,△OFC是否能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给出△O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BF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三角板绕点O旋转,线段OE和O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用图
(1)或
(2)加以证明;
(3)若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上的点P处(如图(3)),当AP:
AC=1:
4时,PE和P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1)△OFC能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①当F为BC的中点时,∵O点为AC的中点,OF∥AB。
CF=OF=。
∵AB=BC=5,BF=。
②当B与F重合时,∵OF=OC=,BF=0。
(2)OE=OF。
以图
(1)证明如下:
如图,连接OB,
∵由
(1)的结论可知,BO=OC=,
∵EOB=900-BOF=FOC,EBO=450=C,
△OEB≌△OFC(ASA)。
OE=OF。
(3)PE:
PF=1:
4。
证明如下:
如图,过点P作PMAB,PNBC,
∵EPM+EPN=EPN+FPN=90,
EPM=FPN。
∵FMP=FNP=90,△PNF∽△PME。
PM:
PN=PE:
PF。
∵△APM和△PNC为等腰三角形,△APM∽△PNC,
PN=AP:
PC。
∵PA:
4,PE:
【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1)由题意可知,①当F为BC的中点时,由AB=BC=5,可以推出CF和OF的长度,即可推出BF的长度,②当B与F重合时,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即可推出OF的长度,即可推出BF的长度。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连接OB,由已知条件推出△OEB≌△OFC,即可推出OE=OF。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
《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3)过点P作PMAB,PNBC,结合图形推出△PNF∽△PME,△APM∽△PNC,继而推出PM:
PF,PM:
PC,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推出PA:
AC=PE: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