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976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14年02月04日《人民日报》作者蔡毅)

1.根据文意,下列对“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及现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诗与旧诗本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两者

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新诗与旧诗有着本质的联系,但我国近百年来注重发展新诗,对旧诗不加分析地排斥。

C.新诗、旧诗同属诗歌艺术,二者只有内容、形式的新旧区别,没有质量、成就的高低。

D.新诗、旧诗在当今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彼此想以己驭人,衡量标准不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新诗旧诗本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但二者之间似乎一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B.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入人心。

所以新诗不必注重形式和内容,

发扬它的自由无拘、求新求变、充满探索精神即可。

C.旧体诗要想在新时代辉煌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写出有思想内涵、触动心弦的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作品。

D.新诗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可惜二者现在没有一道发展,令人感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旧体诗中有部分作品思想内容不健康,宣扬封建落后思想,这些都需要摒弃。

而新诗需要学习旧体诗的严谨、简洁、精炼、重音韵、重意境、音调铿锵等特点。

B.作者认为旧诗才是人类文化的珍宝,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因此在写作新诗时勿忘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重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取向。

C.诗歌的发展天地大的很,新诗与旧诗应该“共舞”,对此作者满怀期待,希望彼此之间能求同存异,互相学习。

D.对于新诗与旧诗的结盟,目前具体的措施是要把民间诗词组织等人员纳入到正式机构内,提高他们的待遇,积极开展沟通交流、深度对话等活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宗字诸君,南阳鲁阳人也。

王莽时,为县阳泉乡佐。

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以宗为偏将军。

宗见更始政乱,因将家属客安邑。

及大司徒邓禹西征,定河东,宗诣禹自归

禹闻宗素多权谋,乃表为偏将军。

禹军到栒邑,赤眉大众且至,禹以栒邑不足守,欲引师进就坚城,而众人多畏贼追,惮为后拒。

禹乃书诸将名于竹,署其前后,乱着笥中,令各探之。

宗独不肯探,曰:

“死生有命,张宗岂辞难就逸乎!

”禹叹息谓曰:

“将军有亲弱在营,奈何不顾?

”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诸营既引兵,宗方勒厉军士,坚垒壁,以死当之。

禹到前县,议曰:

“以张将军之觽,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虽欲戮力,其埶不全也。

”乃遣步骑二千人反还迎宗。

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

及还到长安,宗夜将锐士入城袭赤眉,中矛贯胛,又转攻诸营保,为流矢所激,皆几至于死。

及邓禹征还,光武以宗为京辅都尉,将突骑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共击关中诸营保,破之,迁河南都尉。

建武六年,都尉官省,拜太中大夫。

八年,颍川桑中盗贼群起,宗将兵击定之。

后青、冀盗贼屯聚山泽,宗以谒者督诸郡兵讨平之。

十六年,琅邪、北海盗贼复起,宗督二郡兵讨之,乃设方略,明购赏,皆悉破散,于是沛、楚、东海、临淮群贼惧其威武,相捕斩者数千人,青、徐震栗。

后迁琅邪相,其政好严猛,敢杀伐。

永平二年,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将家属客安邑 

 

将:

带领 

B.署其前后 

署:

安排

C.宗诣禹自归 

诣:

到、往

D.为流矢所激 

激:

袭击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B.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C.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D.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

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宗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

他历经王莽、更始、光武等朝,曾担任阳泉乡佐、偏将军、京辅都尉、太中大夫、谒

者等官职,最后死在琅邪相之任上。

B.张宗临危不惧,勇于担当。

当众将大都畏惧敌人追击不敢充当后卫之际,唯独他不愿退缩,不顾营中老亲弱子,留在大军后面充当后卫。

C.张宗数次平叛,功勋卓著。

从建武八年到建武十六年,他先后率兵平定

了青州和冀州屯聚山泽的盗贼、颍川桑中盗贼、琅邪等地的盗贼。

D.张宗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他在担任后卫时以少胜多,击败赤眉大军,回到长安又夜率锐卒袭击赤眉军,后转攻各堡垒,多次濒临死亡也毫不畏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

(2)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不分:

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②生憎:

犹言偏憎、最憎。

③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8.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单单抒发离别之情,结合诗歌一,二联,分析这首诗都抒发了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曹操《观沧海

》中“ 

”两句,描写了水波汹涌澎湃,岛屿高高矗立的景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

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

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

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

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

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

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

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

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

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

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90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

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

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

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

又是何等的蕴藉。

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

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

鲜明的民族特点。

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

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

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

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

他关于屈原和《楚辞

》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他关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

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赞扬创造力,给学术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

就在于他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

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

林庚先生享年96岁,桃李满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

诗人的气质,学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

古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

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了他,这段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才显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诗,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诗。

他离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

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

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

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

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

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

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幼年颖悟、文化的熏陶、自然的美好使林庚

很早就心系诗歌,最初致力于旧体诗词,后转写新诗,其诗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B.因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所以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

C.对林庚诗一般的生命历程和他在中国百年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记叙使全文充满深深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D.抗战爆发后,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封闭的生活环境让林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史》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E.林庚教学出色,成就非凡,专著享誉学术界,其诗也总是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艺术效果深入浅出,明朗不尽。

(2)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

(3)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其“魅力”体现在何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4)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就是一首诗”。

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

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题(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 

,平时吵闹不休,表现得很厉害,而真到紧要关头,他们却噤若寒蝉,躲在一边。

这样的人不适合深交。

②女汉子们总是什么事都自己扛,力求比男人更有力量更能干活,看着大咧咧,内心却很敏感,属于 

的性格。

③我国军事专家认为,韩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并不弱,但限于战斗机数量少于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所以韩国空军实际已是 

A.外强中干外刚内柔色厉内荏B.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外刚内柔

C.外刚内柔色厉内荏外强中干D.色厉内荏外刚内柔外强中干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海牙法院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B.在高考改革过程中,配套制度建设更为重要,需要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与考生利益。

C.中国大陆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

D.两会上有许多代表委员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好的东西才不朽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

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有审美诗性的话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①⑤⑥③④② 

B.⑤⑥④①②③ 

C.②①⑥③⑤④ 

D.④②③⑤⑥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 

① 

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 

② 

,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

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 

③ 

,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

16.简单叙述下图内容,并阐述其寓意。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

五、作文(题型注释)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4年9月19日,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登陆纽交所,上市挂牌交易,马云正式成为中国首富。

现在的一切与他对梦想的执着密不可分。

对于梦想,马云曾说:

“人可以十天不喝水,七八天不吃饭,两分钟不呼吸,但不能失去梦想一分钟。

没有梦想比贫穷更可怕,因为这代表着对未来没有希望。

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有梦想就不在乎别人骂,知道自己要什么,才最后会坚持下去。

有老朋友对马云说:

“我佩服你能熬过那么多年难熬的日子,然后才有今天的辉煌。

你真不容易!

”马云说:

“熬那些很苦的日子一点都不难,因为我知道它会变好。

我更佩服的是你,明知日子一成不变,还坚持几十年照常过,换成我,早疯了。

马云的“梦想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1.C2.B3.B4.B署:

写上,题写。

5.C 

6.C

7.

(1)后适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宗便率领三四百名阳泉百姓起兵夺取土地。

(关键词“会”“乃”“略”各1分,大意2分)

(2)张宗带兵刚出发,而赤眉军突然到来,张宗和他们开战,把他们打退了,才得以回营,因为这诸将佩服他的勇敢。

(关键词“引”“卒”“却”各1分,大意2分)

8.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诗人描绘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春天美丽景象,而面对乐景,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可见诗人是用乐景来反衬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

(如答比喻,对比可以酌情给分)

9.首句表现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

第二句写出了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

第三四句写出了当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使相见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和人生苦短的迟暮飘零之感。

10.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1、

(1)DE(A

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

B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与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无因果联系。

C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

(2)①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寻求创作的经验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

②他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

③他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

(对一点给2分)

(3)①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并创造性地将中国诗歌的民族形式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之中。

②他的学术研究独具慧眼,成就非凡。

③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严谨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

(对一点给2分

(4)观点一:

人生作为都指向青春,理想和美,有追求,潇洒自如,诗意生存。

理由:

①林先生自幼心理埋下诗的种子,一生坚持诗歌创作,诗意新颖,意识现代,语言浅显而含义深邃;

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交融着他的人格魅力,始终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

③诗人的气质、风骨和学者的胸襟、追求完美统一在林先生身上。

观点二:

高瞻远瞩,孜孜以求,执著探索,精神永驻,生命如诗。

理由:

①林先生首先

是诗人,一生心系诗歌,由旧体诗到新诗,勤于创作,不断探索,诗歌贯穿生命始终;

②学术研究独具慧眼,学风严谨又灵活,一生笔耕不辍,奋斗如诗;

③讲坛上才华横溢,诗人风度,吸引考生,教学出色;

离去潇洒从容,生命最后的遗憾也诗意。

12.D(色厉内荏: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①项中有些人看起来很厉害,而紧要关头,噤若寒蝉,表现出怯懦。

外刚内柔:

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

②项语境强调女汉子外在大大咧咧,内心敏感。

外强中干:

形容外表好像强壮,内里实际上很空虚,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体质、经济能力、国家实力等等。

③项语境中强调对象是日本空军的实力,作战能力并不弱即“外强”,而限于战斗机数量少于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表明其内里是空虚的。

13.BA项逻辑不当,去掉“禁止”;

C项成分残缺,句末加上“压力”;

D项并列结构不能一一搭配,“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

14.D

15.①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②发布的信息往往无法证实

③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说服人(每点2分)

16.内容:

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应侧重说明画面内容,言之有理即可)(2分)寓意:

空巢老人缺少关怀,儿女们要常回家看看。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