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白马生态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芜湖市白马生态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白马生态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
5.3规划建设方案
19
5.4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29
6.5实施进度安排
第六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31
6.1投资概算依据
6.2投资概算
6.2资金来源
第七章
财务评价
32
7.1财务评价依据
7.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
33
7.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7.4财务效益分析
34
7.6财务评价结论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35
8.1环境影响
8.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8.3评价与审批
36
第九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37
9.1可行性研究结论
9.2问题与建议
总论
1.1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芜湖市白马生态公园项目
2、建设性质:
新建
3、建设地点:
芜湖市弋江区
4、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在芜湖弋江区建设文化休闲区、名木花卉区、滨湖亲水区、山地体验区、民俗风情区、森林景观区、休闲娱乐区、儿童游乐区、寺庙景观区(含白马寺、三圣寺两个景区)。
1.1.4项目建设方案
1、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
2、市场营销及发展方案
对生态公园统一管理,项目建成后,合理规划“三山一湖”,使公园成为市民的休闲、健身、旅游的理想场所,逐步恢复规划区域的原生态。
1.1.5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
固定资产95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
资金来源为自筹。
1.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⑴总投资1亿元;
(2)正常投产营业收入7183万元(4)利润总额1300万元;
(5)所得税325万元;
(6)税后利润975万元;
(7)财务投资利润率14.38%;
(8)投资回收期10.25年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4、《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芜湖市弋江区分区规划(2006~2020年)》;
6、其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7、海螺商住城规划(参考)。
上述依据中第4和第5项均正在上报待批过程当中,反映了芜湖市最新发展思想与理念,作为上一层面规划,是本次规划重要的参考依据。
依据第7项作为安徽海螺集团对白马山水泥厂用地未来发展建设的规划意向,本次规划给予尊重,并加以统筹、协调。
1.3综合评价
1、项目的实施将给矿山开发后再利用已经恢复原生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的建成能推进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收入,改善周边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2、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大,设计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能满足要求。
在经济上是可行,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3、项目实施一方面为项目所在地提供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时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4、项目是通过矿坑的商业性利用,营造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引发一个集观赏、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项目,将给芜湖及至周边地区的市民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休闲场所,并为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从生产工艺、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各方面综合分析,该项目可行。
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节奏加快,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需要得到调剂,使自己能以健康的身心更好的投入学习和工作。
正如台湾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所言,20世纪是劳动时代,21世纪是休闲时代;
20世纪是劳动型文化,21世纪是休闲文化。
休闲生态旅游正是适应这一潮流而在全世界兴起的。
安徽省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形象日渐鲜明,业已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芜湖是一个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山水古城,目前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3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120多万,流动人口60多万。
芜湖市滨临长江、青弋江,是安徽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内外贸易港口,皖南旅游区的重要门户;
是安徽省的重要工贸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全国“明星”城市之一;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和客商来芜湖观光旅游,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规划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秩序的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丰富的同时,越来越讲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发展假日经济、旅游经济和会展经济,举办国家级的茶博会、旅博会、农业观赏、比赛垂钓等新型项目,推动了城郊型旅游市场消费的进程。
对土地和水面进行多渠道、多用途的综合开发,是我国的基本指导方针。
本次规划以“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为首任,着重对如何利用原白马山经矿石采掘后形成的矿坑及周边地区,恢复生态环境,构建成生态型旅游景区——白马山生态公园,
总之,该项目经初步可行性论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
2、项目建设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该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可以调整项目所在地的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项目实施后,对于提高芜湖市市民及周边地区的人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提高市民的文化品味和文明修养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收入。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项目的建设起示范带动作用
本项目对矿坑、抛荒地、低洼地进行了有利的改造,结合自然景观,建设生态观光休闲的场所,对我市及其它地市的类似环境和低洼地的改造和利用,将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在经营上以三产服务创造效益;
实施长短结合,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效益。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项目位于芜湖市弋江区,弋江区位于芜湖市南部,东起荆山河,南临漳河,与芜湖县、繁昌县毗邻;
西濒长江,北依青弋江,与无为县、新芜区、镜湖区隔江相望。
总面积178平方公里。
辖火龙岗镇和马塘、鲁港、弋江桥、中山南路、利民路、南瑞6个街道办事处。
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22万人。
弋江区属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平均海拔6-10米,中南和西南部略低,沿东南边缘有小荆山、大官山、艾蒿山、马头山等低矮山丘散落分布;
沟渠纵横,湖塘密布,面积超300亩的湖塘有园牧塘、芦花塘、殷村湖。
弋江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冷夏热,春暖秋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16.1-18.7℃,年平均降水量1200-1410mm,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平均日照1939-209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40天。
境内物产丰富,非金属矿产石灰石储量较大,农副产品除稻麦、油菜、蔬菜,还盛产菱藕,水产品有名闻遐迩的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蟹),有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鲁港“三刀”(剪刀、菜刀、剃刀)。
弋江区水陆交通便捷,是市辖芜湖、繁昌、南陵三县进入市区的入口。
皖赣、芜铜铁路和205国道、芜马高速、芜宣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穿越区境,是本市通往铜陵、池州、黄山和皖南腹地的咽喉要道。
青弋江、漳河等内河航线与7500米的长江段航线相连,长江沿岸有鲁港、花园、桂花、渔业等港口码头,舟楫便利,青弋江上有6座不同风格的桥梁与中心市区相连,境内有利民路、中山南路、花津南路、九华山南路、峨山路等主干道路。
2、自然资源状况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无霜期219—249天,年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200—1400毫米。
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农村土地肥沃,平原丘陵皆备,水系发达,河湖水网密布,适宜农、林、牧、渔各业生产。
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长江芜湖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3、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是其必然趋势。
2007年春,芜湖市弋江区政府提出了“两湖一山”旅游开发项目。
项目位于芜湖市弋江区火龙岗镇,该区域为国家级生态环境示范区。
其中,“两湖”为南塘湖和黑沙湖,“一山”为白马山。
其周边已经开发建设了“陶辛水韵”、“花海石林”以及“马仁奇峰”等旅游景区,它们之间所具有的资源特色差异和资源空间组合差异,使“两湖一山”旅游项目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建设地点位于芜湖弋江区。
项目建设条件优势分析
1、政策环境
近年来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扶持、支持旅游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更加有力,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一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全面铺开,全市旅游业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芜湖市投资环境优良,对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十分有利。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市、县(区)党政领导着力抓旅游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全市各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均有市领导牵头联系,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到位,落实措施有力,为推动全市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组织领导保证。
二是旅游规划体系逐步建立。
目前,市、县(区)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均已通过评审并付诸实施,为科学、有序地开发、永续利用旅游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政策扶持有力。
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整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
努力改善旅游投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旅游开发与建设。
大力扶持服务业发展,市财政还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近百万元,用以引导,鼓励和促进旅游业发展。
由于政策措施得当,投资环境优越,为国内外有识之士投资芜湖发展旅游创造了条件。
2、市场优势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秩序的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丰富的同时,越来越讲究提高生活质量,市场消费平稳发展。
芜湖市在传统消费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假日经济、旅游经济和会展经济,举办国家级的茶博会、旅博会、农业观赏、比赛垂钓等新型项目,推动了城郊型旅游市场消费的进程。
3、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位于芜湖市弋江区,该区具有良好的综合条件,所在的区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完全能满足项目需要。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十五”时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8.5%。
衣食住行等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正快速向高质量的小康生活水平发展。
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居民对生命质量和生活品味的关注程度在提高,因此在旅游休闲方面的支出也正在逐渐上升。
休闲观光是旅游业向现代生态自然延伸和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发展都市型现代旅游业的重要形式.依托区域内生态园区为载体,建设一批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融现代自然,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身的休闲观光景区,满足与适应市民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项目地处芜湖市南部地区,距市区很近,与马饮客运站仅一公里,在皖赣线和沪铜线汇合处,2路、10B路、103路等公交车可以直达项目所在地。
城乡居民喜好假日举家邀友到此游玩,回归自然,乐此不彼。
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会吸引外地游客的观赏,随着公园的建设及知名度增加,游客数量也会逐年上升。
我省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这个标志性界线,迈入了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都表明,在这一时期内,食品加工业发展和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将明显加快;
随着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较大幅度的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水产品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对渔业产业发展将有强势的拉动作用。
尤其对休闲、观赏、旅游、健身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2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1、销售策略
项目要主要围绕“健康、休闲、娱乐”的销售策略,展开一系列以此为中心的促销活动:
一是继续加这强和扩大自己的品牌;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扩大消费群体;
三是注意城乡居民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产品的开发力度;
六是朝规模化、集约化、现代生态型模式发展,使地区产业真正走产业化道路。
2、销售方案
市场主要定位在普通消费水平,部分项目面向中高档消费群。
3、营销方式
根据营销需要,加大宣传,同时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公司在行业中的品牌地位。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目前旅游市场占有率没有,整个市场前期开拓力度不够,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是制约项目的关键因素。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休闲旅游项目过于分散,景点间联系不够,没能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观光环线系统,设计的生态旅游活动雷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高。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尽管市场品牌很多,竞争激烈,但项目建设后积极开拓消费市场,形成特色体系,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力加强休闲的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休闲游乐、享受生态、享受文化的理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强餐饮、客房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猎奇、玩水、观景、享受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生态环境也应本着和谐、自然、安全、方便的原则,突出田园的特色,展现田园风光的魅力。
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
因此,必须在打造品牌、强化整体包装宣传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通过各种媒介,运用各种方式,面向广大城镇居民,广泛宣传休闲文化,提高生态旅游的知名度。
二是要把休闲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增加水上旅游项目。
建设方案
5.1项目区现状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用地范围北起规划的白马山路(暂定名,下同),南到凤凰山;
西邻三环路,东抵滨湖路。
用地呈“L”形,占地总面积5000亩。
2、用地条件
南塘湖(水域面积2880亩)、黑沙湖(水域面积1830亩)、白马山(面积300多亩)空间联系紧密,山水一色,形成旅游资源的互相辉映。
规划的城际铁路线将从用地西侧呈南北向穿越,境内线路总长2.8Km。
3、现有景点
区域内现有白马寺、三圣祠两座寺庙。
白马寺,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驾白马、驮经书途经此山,在此山洞中参禅打坐,后建白马禅寺。
白马寺几经兴废,明代曾改为护明寺。
每年二月二十九日都有香期庙会,一直延续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建国后五十年代,庙宇遭废。
改革开放后,幸逢盛世,佛山兴旺,白马禅寺得以重建。
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由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天宁禅寺主持松觉大和尚的关心,觉静大师和廓性师太的大力倡导和积极组织下,于1999年初开始了重建工作。
同年底建成了一座高达15米,占地30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
另建成佛堂及僧寮生活用房679平方米,寺庙初具规模。
本次规划将对白马寺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初步拟定,新白马寺的总用地规模为5公顷,寺庙殿堂区的总建筑面积达9703平方米。
三圣祠,始建于宋代,屈指算来已有上千年历史了。
明初,三圣祠被赐改为“护明寺”。
清代护明寺倒废后,在遗址以东建有一座祭祠“天花圣母娘娘殿”,以后每年农历三月十九都有盛大的庙会。
1993年,73岁的东梁山铜佛寺主持慈云法师来到白马山东端的尖山,经当地政府批准,亲自主持了三圣古寺的修复工作。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兴建庙宇殿堂4座,寮房、斋堂等10余间;
并全部对外开放。
2006年三圣古寺改建了山门,铺设了上山的台阶,粉刷了殿宇墙面,已初具庄严恢宏的气势。
目前正在申报AA级旅游景区。
4、周围用地现状
基地北侧紧贴城市道路;
西侧为市“三所一校”(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为封闭管理的特殊用地;
东侧为白马山水泥厂和新建的居住小区;
南侧为白马山水泥厂的职工居住区。
山体周围还零星散布村民的居住建筑和农田。
其中,白马山水泥厂占地面积大,工业建筑体量庞大,且水泥工业会造成一定的粉尘污染,成为方案设计中的一项挑战。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1、规划目标
随着生态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完善,将为周边地区发展带来新契机,自然化的城市生态绿地、山水景观将成为市民游憩娱乐的新热点。
生态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为鲜活的生态科普教材,让人们认识到:
“人类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是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要求人类应该尊重自然;
应该设法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单纯地让自然只满足我们的需要,更不是征服和破坏自然。
两座禅寺形成的浓郁宗教气氛,为在此处形成秀丽幽奇的山水景观,禅宗文化和谐传承的旅游、参禅胜地,奠定了基础。
白马生态公园规划的目标是:
以保护和修复现有城市生态绿地,使其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态型、科教型、人性化的生态空间,力求形成一个既有鲜明个性、又有文化内涵的集时代与传统、艺术与自然、生态与休闲、宗教与人文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生态公园。
2、规划理念及其原则
白马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是:
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作为第一要素。
规划设计原则是:
A、以生态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
尊重现有地形地貌,形成生态绿地使其更好发挥城市绿肺的生态效益为准则,保留现有的地形和绿地系统的生态形式,在此基础上恢复工矿废弃用地的植被,利用工矿废弃用地形成的地势,营造生态水系——白马湖;
结合现有山体,构建山水生态公园,服务于人民。
B、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
神仙台、凤凰山、尖山等山体,植被良好、植物物种丰富。
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保护好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植被。
提倡使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
同时通过树种的选择和搭配,力求创造出“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景观效果。
C、传承文明、永续利用的原则。
区内的白马寺和三圣祠都有千年历史,传承历史文脉是生态公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文化个性及其魅力是生态公园的内涵。
充分发掘和传承白马山的自然和佛教禅宗的历史文脉,着力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修建文化空间,使之成为展示这些历史文脉的最佳场所。
以达到景点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5.3规划建设方案
1、总体布局
白马生态公园的主体是“三山一湖”,关键是保护好神仙台、凤凰山、尖山的生态环境和如何恢复未来矿坑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因此,矿石采掘区的采集年限直接关系到规划的深度与规划实施时序的安排。
据海螺有关部门声称,计划矿区采掘期限到2030年,采掘深度为相对标高-50米;
预计矿区采掘期尚有20年左右,采掘深度为相对标高-40米左右;
并表示原矿区采掘范围可作适当调整,可按规划的白马湖岸线进行采掘。
这一顾全大局、积极合作的态度,为本次规划设计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由于白马湖的形成尚待时日,还存在有诸多相关不确定因素。
因此,本次规划只宜对公园的性质定位、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控制分区等方面作以下探讨,旨在对生态公园用地的控制、近期生态保护及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逐步完善等方面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1)公园性质
白马生态公园的性质为:
具有文化内涵的集时代与传统、艺术与自然、生态与休闲、宗教与人文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型公园。
(2)用地规模
白马生态公园的用地总面积为5000亩,其中水面面积4700亩。
(3)功能分区
白马生态公园规划方案根据各个景点的性质和特色,将整个公园分成九大功能区,分别是:
文化休闲区、名木花卉区、滨湖亲水区、山地体验区、民俗风情区、森林景观区、休闲娱乐区、儿童游乐区、寺庙景观区(含白马寺、三圣寺两个景区)。
(4)道路交通系统
A、外围道路与出入口方位
园区北侧为规划的白马山路,道路红线宽度40米;
东临规划的滨湖路,道路红线宽为30米;
南临规划的沟通三环路与九华南路,道路红线宽为24米;
西邻规划的三环路,道路红线宽为80米。
公园共设有三个出入口,分别暂定名为景和门、紫云门、南屏门,均位于滨湖路上;
并分别通过四联路、滨湖路与城市道路连接。
B、园区道路系统
公园的道路系统分成两个等级:
公园主干路、公园游步道。
主干道路宽控制在7~15米;
是贯穿公园的环状主线,供公园游览电瓶车通行,也可供车辆临时通行;
主干道连接了公园的三个出入口。
公园的大部分景点通过曲折的公园游步道串联,公园游步道的路面宽度一般为2.5~3米。
而且路面材料多样。
山体上主要采用林间小路形式的游步道,曲折依山而上,以现有的山间小路为基础,尽量减小对植被的破坏。
两个等级的道路形成白马生态公园的道路网络系统。
C、静态交通
位于公园三个出入口附近各分设一处停车场,每处停车场面积在0.3~0.6公顷左右;
总面积达1.4公顷。
(5)景点规划意向
在白马公园的用地形态及其相关因素未成定局之前,对园区景点的规划布局,只能作出意向性表述。
A、文化休闲区
该区与白马寺景区仅一桥之隔,由琴棋苑、丹青院、白马碑廊、湖上茶社和风荷曲苑五个景点组成。
琴、棋、书、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
棋琴苑与书画院的设置,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为热爱传统文化的市民提供一个相互展示、交流互动的场所。
白马碑廊,用石碑记载白马寺和三圣祠千年来的各种传说和历史,展示和传承景区的历史文脉;
而风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离不开品茶的,因此在湖心设置品茗的水上茶社,与湖对岸的白马寺的禅意相呼应,意境深远;
凭湖相望即为风荷曲苑,一座小岛上设有风荷亭,在风荷亭及曲桥周围的水域中种植大面积的荷花,以共游人观赏;
荷花是佛教中纯洁、圣境的象征,且与湖对岸白马寺的禅宗意境相呼应。
B、名木花卉区
可设置名木园、盆景园、百草园、缀英园等景点和大片的疏林地。
四个景园集中展示各种花卉盆景,是充分展示园林艺术的舞台;
与环绕着的大片疏林地相互辉映,为人们展示植物生态群落的自然景观。
C、滨湖亲水区
该景区的核心是位于白马湖中的“九珠十桥”景点。
九珠十桥是白马湖水面上重点打造的特色景观空间,由一串共九座小岛和岛与岛之间十座形态各异的小桥相连组成;
仿佛水中的一串珍珠,故取名“九珠十桥”。
在小岛上设有茶舍、亭廊等园林小品建筑,使自然景色更具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十座小桥造型、材质及构筑工艺各不相同,可亦为石拱桥,亦为亭桥,亦为缆索桥……寓教于乐,为游客展示并观赏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外的桥梁建筑艺术,同时将游客导向山地体验区。
D、山地体验区
该景区位于凤凰山,游客定位主要是青年和青少年。
目前凤凰山西山植被覆盖状况良好,因此在不破坏现有植被的前提下,旅游项目的引进需慎重。
可设置生态教育馆、林间会所、山地活动体验中心和望月台等景点。
生态教育馆可展示出白马生态公园由工矿废弃用地向生态公园一步步转变的过程,进行环保和生态科教宣传。
林间会所和山地探险体验中心提供丰富的山地活动种类和形式,让游客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验生态和自然的重要性。
山顶的望月台是白马湖南端的对景和视线的焦点。
E、民俗风情区
位于凤凰山东麓、湖体南端的西岸。
以农家乐为主题,提供农舍住宿、农家种植、果实采集、湖边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