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7131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文档格式.docx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文档格式.docx

对于被淹没了的水井或供水构筑物应停止供水,待水退后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继续供水。

②水源的选择原则是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经济技术合理。

选择顺序是应选择泉水、深井水、浅井水,其次才考虑河水、湖水、塘水等。

③如条件许可,最好的办法是就地打机井或手压井,水源周围要保持清洁卫生,附近没有厕所、畜圈、垃圾及废水排出口,应避免在低洼地或过去是污染源的地方取水。

④在内涝地区,应划出水质污染较少的水域作为饮用水取水点,禁止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⑤在流动的洪水地区,应在上游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⑥只有河、塘、湖水可作水源时,要选择位置适当的上游河段或水塘,取水点要向河中心伸延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宜在取水点设水码头,也可在岸边挖砂滤井取水。

水塘选定后,只能专供饮用水,不得做它用。

1.2饮用水水源的防护

1.2.1灾前做好充分准备,防止有毒有害物的污染

①对于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应在自然灾害形成前,迅速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一时无法转移的应加强保护,防止扩散或外溢。

②对于露天堆放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渣或废水池,也应及时清运到安全地带,或加高加固围堤。

③对于放射性物质,应妥善使用和管理放射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含放射性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液污染水体。

④应突击迁移水源防护带沿岸的粪坑,清除垃圾堆和无害化处理厕所内的粪便。

1.2.2饮用水源要防止人为污染

①集中式供水的的饮用水水源应按照《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划定水源保护区,禁止在此区域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深井的井室、河水取水点及防护带内有专人值班防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②泉水要注意出水口的卫生防护,清除出水口周边杂草、污物,在露头处建水池,进行消毒,加盖加锁。

③河水要分段使用,上段作为饮水水源的,应设有明显标志及禁止事项的告示牌,即不得停靠船只,不能有游泳、捕鱼和打捞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④大口井要建井台、井栏、井盖,备有专用的公用水桶。

井的周围30米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

⑤机井或手压井周围要保持清洁,防止污水沿井壁下渗,污染浅层地下水,周围30米内不得有厕所、畜圈、垃圾及废水排出口,应避免在低洼地或过去是污染源的地方取水。

1.3水质的处理与消毒

1.3.1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沏,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

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后(如澄清效果不佳,可使用明矾进行混凝沉淀和虑沙过滤)再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泡腾片。

使用方法为每担水(50公斤)加漂白粉精片1片或泡腾片1片。

先将漂粉精片或泡腾片压碎放入碗中,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分钟后测余氯不低于0.3mg/L即可使用。

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

同时应注意:

漂白粉精片和泡腾片易吸水潮解,应保存于密封塑料袋或玻璃瓶中。

1.3.2手压井的消毒

手压井一般只经过消毒处理,水质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

消毒方法同缸(桶)水消毒处理。

1.3.3大口井的消毒

1.3.3.1直接投加法

投消毒剂前先测量井水量及计算投药剂量,水井一般为圆筒状即

井水量(吨)=井水深(米)×

0.8×

[水面直径(米)]2

漂白粉的投加量(克)=

加氯量应是井水需氯量与余氯之和,最好能通过检测找出数据,但实际工作中不易做到,可根据井水水质按一般清洁井水的加氯量为2mg/L,水质较混浊时增加到3~5mg/L,以保证井水余氯在加氯30分钟后在0.7mg/L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质细菌学检验。

投加的方法是根据所需投药量,放入容器中,加水调成浓溶液,澄清后将上清液倒入水桶中,加水稀释后倒入水井,用水桶将井水震荡数次,使之与水混匀,待30分钟后即可使用。

井水的投药消毒至少每天2次,即在早晨和傍晚集中取水前进行。

1.3.3.2持续消毒法

将一定量(约500克)的漂白粉或漂粉精片(有效氯60~70%、0.2克/片),装入开有若干个小孔的饮料瓶中,加水搅拌后放入井中,利用取水时的震荡作用使药液流出,达到持续消毒的目的。

该法操作简便节省人力和药量,水中余氯较稳定,一次投药可维持数天,但每隔3~5天捞出饮料瓶检查是否阻塞,随时添加消毒剂,饮料瓶上的小孔数应根据余氯量在0.7mg/L左右而定,并同时系一空瓶,使药瓶漂浮在水面下10cm处。

若水井较大,可同时放数个持续消毒瓶。

1.3.3.3过量氯消毒法

适用于水井被洪水淹没;

新井开始使用前、旧井修理或掏井后;

井水大肠菌值显著变化;

在肠道传染病疫点并疑与水有关和水井落入脏物等情况下。

方法是:

先将井水掏干(若井水中查出致病菌,应先消毒后再掏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漂白粉溶液(漂粉精减半)清洗后,再按加氯量10~15mg/L投加漂白粉(或漂粉精)即每吨水加40克干漂白粉计,等待10~12小时后把井水打完,待再来水即可消毒取用,必要时经细菌学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蓄水池(箱)的清洗消毒可参照此法。

1.3.4运转正常的自来水厂的水质处理及消毒

在洪涝灾害期间,这类水厂应根据源水水质的变化,及时使用或加大混凝剂和消毒剂的使用量(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硫酸铝、明矾等),以保证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保证出厂水的余氯在0.7mg/L左右。

在此重点介绍漂白粉消毒方法。

漂白粉溶液的配制:

在装有漂白粉的溶药缸中加入少量水,调制成无块浆糊状,然后加水搅拌成10%~15%的溶液,即一包50公斤的漂白粉需用400~500公斤的水配制。

再将该溶液放入投药缸,用水调成1~2%浓度(第一次配制后的漂白粉渣仍有有效氯,可用水搅拌1~2次继续配制)。

漂白粉的投加:

可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方式。

重力投加即将漂白粉溶液投加于水泵吸水管或清水池中,若在清水池投加必须经4~24小时澄清;

若在泵前投加则不必澄清。

深井水加氯可在加药缸底部上约20cm处打孔装上水笼头(调节加氯量),通过食用塑料管沿井壁直接投入到水井中。

压力投加即将药液向压力管道投加,要经常检查投药缸的液面变化是否正常,管道是否通畅,尽量避免药渣流入管道而发生堵塞。

1.3.5被淹没的自来水厂的水质处理及消毒

被淹期间不能制水,在水退后先清出构筑物内的淤泥后清洗并排空污水,对管道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洗,向管道中投加消毒剂,保证水中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1mg/L,浸泡24小时以后排出。

清水冲洗后可使用。

对于覆盖范围较大的配水系统,可以采用逐段消毒、冲洗的方式。

1.4使用一体化净水设备

自然灾害发生后,可使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对原水进行处理和消毒。

对于使用的一体化净水设备要求每小时可产水2~5吨,对水源水质要求不高,可直接以沟塘水、河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

可有效去除胶体、悬浮物颗粒、溶解盐类、有机物以及微生物,效果可靠。

1.5运送安全卫生水

瓶装水运输方便,水质安全,可用来解决应急饮水问题。

用于送水的设备,无论是水车、消防车、洒水车、水箱(可用卡车、拖拉机载运)或聚乙烯塑料水桶,在运水前,都必须对盛水容器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待运水的余氯含量至少要达到0.5mg/L,运水人员要专职且身体健康,分水时要有专用的清洁用具,待运水储存不得超过2天,中间加一次漂粉精片,加量按20片/吨水或等效的其它消毒剂,并进行水质检测,防止运送的水受到二次污染,以确保运送水的卫生质量。

供水量可参考如下:

临时救援而设的门诊和医院每人每天40~60升,后勤供应处每人每天20~30升,集中居住的庵棚、帐蓬等每人每天15~30升,最低不应低于3~5升。

1.6自然灾害恢复期的供水设施消毒

①被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

②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

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

③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氯消毒。

漂白粉投加量按井水量以25~50mg/L有效氯计算。

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在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1.7饮水水质检验

应按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一2006)检验。

①水源水检验项目:

浑浊度、pH、色度、氨氮以及其他有关项目。

②饮水检验项目:

浑浊度、余氯、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色度、臭和味以及其他有关项目。

其中浑浊度和余氯两项每日每批处理水均测定,以便指导水处理措施的进行。

2灾区临时安置点的卫生要求

灾区临时安置点是灾后人们临时集中居住的地区,必须事先尽可能进行选址和规划并保证居住安全和卫生。

主要的工作原则如下:

①选择交通便利、有饮水水源、对人体安全有保障的场所或地点,需要搭建临时住所时,临时住所之间应保留充分的空间,预防因人口过密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在应急情况下,可先安置,后完善。

②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加强安置点的卫生管理,确保临时住所的环境卫生。

尽可能地保持原来建制,按户编号,各户之间能够相互了解,许多卫生问题可以有组织有领导地解决。

③搭建临时住所应选用轻质建筑材料,棚子顶上不要压砖头、石块或其他重物,以防棚子倒塌伤人。

④临时住所要能遮风防雨,满足通风换气和夜间照明的要求。

南方要设法降低室温,防止中暑,北方应注意夜间保暖防寒。

取暖做饭要注意安全,有人看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与火灾的发生。

⑤临时住所要提供一定数量满足受灾群众需求的供水点、饮食点和医疗卫生服务点。

⑥在临时居住地修建的临时厕所要布局、数量合理,避免污染环境,禁止随地大小便。

⑦设置垃圾收集站(点),修建污水、雨水等排水系统,并及时消毒。

禁止乱倒垃圾、污水,保持居住环境卫生。

⑧加强家禽、牲畜管理,禁止在灾区临时安置点内饲养畜禽。

⑨临时住所应设置纱帘,以防蚊蝇袭扰。

监测鼠、蚊、蝇等媒介生物密度,适时进行消杀。

3修建临时厕所,加强粪便处理;

临时厕所不仅是灾区人民的必要生活设施,更是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疾病发生与传播的必要措施。

①修建的临时厕所应达到应急性、便利性和实用性的要求,要做到粪池不渗漏,粪便不外溢,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远离水源,防止污染水源,;

每日清洁,防止蚊蝇孳生;

发生肠道传染病的病例或流行时,粪便必须有专人负责进行及时消毒处理。

②在灾区临时安置点的厕所位置和数量要按人口密度合理布局,一般可按照每45人一个蹲位配置或者1个蹲位/25名女性、1个蹲位和1个便池/35名男性设置。

有条件时可使用商品化的移动性厕所。

③临时厕所可选择粪便与尿液分别收集的设施,尿液及时排放,粪便每日施加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④尽量利用现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应选择远离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