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6950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6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就是非常称赞。

悦耳:

声音很好听。

  (六)组织学生朗读并书写生字。

  (七)作业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几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印象深?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四至八自然段。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生字词,谁知道曼谷在什么地方?

(在我国的南边,是泰国的首都。

那里高温多雨,不仅有许多热带植物,也有许多可爱的动物。

)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去曼谷,可不要忘了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象啊!

  

(二)学习课文

  1.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

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为什么?

  3.师生共读四至八自然段,思考体会:

课文是怎样描写阿玲的?

悦耳的铜铃声为什么不用“传”来而用“飘”来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看”了这幅画面,你有什么印象?

  阿玲不仅人长得美,而且她的心灵更美。

从哪能看出她心灵美呢?

  课文的哪个词是写阿玲的表情的呢?

通过阿玲的沉思,你能想象一下,阿玲当时正在想什么吗?

她为什么这样想?

阿玲指挥小象,一共做了几个动作?

在书中找一找,把其中的动词画下来。

  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小象?

为什么说小象拉出汽车是奇迹?

  按理说,汽车拉出来了。

阿玲已经把事情办完了,可她为什么还笑眯眯地摇头呢?

她在想什么?

这次阿玲又是怎样指挥小象的?

小象“听”懂了吗?

哪些词说明懂了?

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小象就完成了拉汽车,喷汽车的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

这几段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由于阿玲平时注意观察,精心训练,小象又很听话,所以它能明白主人的意思,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司机和作者很为难的事,作者只用了几个动词,就把小象写活了,就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

所以我们要写好一个物体,不在于说话多少,而在于细心地观察,精心地描写。

作者不正是通过小象的“一掀、一撬、一甩、一喷”把小象写活了吗?

  4.再读四、七自然段,一方面体会景美,人美,人的心灵更美,另一方面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读熟四、七自然段,思考课后练习题一。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说说小象是怎样拉汽车,喷汽车的?

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

  

(二)朗读全文,回顾课文大意

  请同学们想一想,汽车掉进一个普通的坑和陷入泥坑,对小象来说一样吗?

那么汽车究竟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坑呢?

是在什么情况下陷入泥坑的呢?

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如何?

请同学们一边看书中的插图,一边默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

  1.通过“点缀”这个词语,你能想象出曼谷近郊的景色是怎样的吗?

  2.通过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想象出汽车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泥坑吗?

  3.通过“叹了口气”这个词组,你能想象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吗?

  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思考:

阿玲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作者认识她吗?

  (三)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汽车陷得很深,司机和作者都很着急,作者又不认识阿玲,所以当阿玲主动帮助作者他们时,作者很受感动。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地帮助他”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意思?

  司机和作者都很发愁的事,小象却很快就干好了,你能用词来形容一下小象吗?

  一个素不相识的泰国妇女,在中国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体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朗读八、九自然段

  1.“啊,多么乖巧的小象!

”这句话为什么没加引号?

是谁说的?

  2.结尾又出现了三次不同颜色的晨雾,是作者的疏忽吗?

三次晨雾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

三次晨雾不同颜色的出现,并非作者的疏忽。

橘红色,阿玲刚刚出现由于时间早雾较大,太阳刚刚升起,还没有光。

第二次,金色,小象刚刚拉出汽车,这时太阳刚发光。

从升起到发光,只是片刻,而小象已经完成拉车的任务。

第三次,紫微微,是小象喷车后。

这时太阳光越来越强,雾渐渐散了,阳光里的紫色的光散射的便少了。

穿透了雾。

反衬出来,使阿玲在作者心中更高大了。

  我们已经知道,文章晨雾的变化,衬托出了小象的灵巧、可爱。

更突出了阿玲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

这种方法叫“用环境衬托中心”,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不妨加上些环境描写,也许会更好地衬托你要表达的意思

  (五)组织朗读全文,练习背诵4、7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案在突出课文重点和突破难点上有特色:

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以“画”代文来突破难点,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来解决难点。

  在解疑释难时,注意通过学生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阿玲与小象的动作、神态等。

在学习中理解阿玲助人为乐的精神,热爱保护动物的美德。

30 

手术台就是阵地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

当头一棒、敌人、激烈、陆续、淹没、仍然、吼叫、危险、形势、继续、迅速、争分夺秒等。

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

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

“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

”这个外国医生是谁呢?

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这段讲了什么?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2、3、4自然段。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思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什么?

  

(2)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3)朗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

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

面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

对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4.理解白求恩的两句话。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思考:

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感情朗读。

  3.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第三课时

  学习第五自然段,整体回顾课文。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

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连续工作四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小时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七)板书设计

  注意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并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及要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思维与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1*难忘的八个字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

  2.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

你了解他们吗?

你帮助过他们吗?

(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后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气恼、裂唇、畸形、倾斜、温馨、抚慰等。

  2.解决下列问题:

  

(1)“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

  

(2)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练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重点引导理解

  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

  五、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

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

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

  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我气恼,我…… 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3.讨论:

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

这么难忘。

  4.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

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

  5.弄懂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人生的看法。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再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八、板书设计

32难忘的八个字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32*新年礼物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按“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表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感受“表弟”美好的心灵。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新年礼物。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哪些地方有困难就停下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打上“?

”,然后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不懂的字、词、句。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作者围绕“新年礼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讨论交流

  1.向本组同学们汇报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还有哪些内容不懂。

  2.同学之间在小组内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师生共同交流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

  2.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准备送给老师新年礼物的过程中,改正了过去做作业不认真的缺点的事。

  (五)质疑

  1.在全班提出自学和小组学习中仍未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疏理所提问题。

  (六)自由读课文

  培养学生借助思考题自学课文的能力。

  (七)全班交流

  1.作者为什么说:

“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1)使学认识到这是作者对弟弟送给老师礼物的评价。

  

(2)作业清楚、工整、正确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的,所以说:

“算不上什么礼物。

  (3)联系弟弟过去的毛病,现在对作业的态度,作业的样子,可以看出弟弟是真心实意改正缺点,尊敬老师。

所以说又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2.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十)扩展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1)弟弟告诉爸爸,他们小队悄悄地商量过了,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要 

  

(2)他是用美好的心灵,在做着送给 

  2.从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朗读。

  (十一)板书设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师相机指导下,逐步使学生达到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理解课文,并学习用完整通顺的语句表达交流意见的方法。

附送: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

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

读作“zhà

i”,不要读作“chá

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

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

逐一解释。

  青苔:

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

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

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

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

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

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

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

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

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

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

请几名同学背。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

  2.解诗题。

  渔者——打鱼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

江上打鱼的人。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

”,不要读作“mé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渔”“鱼”。

  

(2)“君”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

  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

  往来:

来来往往。

  但;

只。

  美:

鲜美。

  出没:

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

风浪。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

  一、二句: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三、四句: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6)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2.课堂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

他们有什么不同?

  

(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

吃鱼人和打鱼人。

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

  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

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练习朗读。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4.汇报、评读。

  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

  6.作业:

  背默古诗《江上渔者》;

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

江上渔者 

北宋:

范仲淹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宿”读作“sù

”,不要读作“shù

”。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

天色将晚。

  柴门:

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

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

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

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

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

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

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