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带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6790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带答案Word下载.docx

《江西省南昌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带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带答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三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语文试题带答案Word下载.docx

因为建造车间的彩钢板,没有加用阻燃材料。

B.“冰桶挑战”最近风靡全球,活动的主旨在于唤起人们对“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人症)的关注并为对抗这一疾病捐款。

C.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普遍憧憬幸福而自由的退休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退休时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

D.“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唐代安史之乱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又对本地方的饮食习俗产生影响。

①由此形成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北民南移浪潮

②而此时的四川总体来说是和平繁荣的

③四川自然也就成了吸纳北方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

④由于黄河流域地区饱受政治动荡、战乱频仍、经济残破、民不聊生之苦

⑤自然也将北方的饮食文化习俗、传统烹饪技巧带到了四川

⑥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入四川

④①②③⑥⑤ 

B.④②①③⑥⑤ 

C.④①②⑥③⑤ 

D.④②①⑥③⑤

二、古代诗文阅读(5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旁边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

确实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

高兴 

D.不能喻之于怀喻:

明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B.引以为流觞曲水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仰观宇宙之大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

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课外文言文阅读(2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

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

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

“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遂相过其家,使赋诗。

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

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

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

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

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

尝叹曰:

“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

”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

“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

“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

”居顷,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

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

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

弥年绝迹。

乃诘之,曰:

“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

”今存十之四五。

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

孟子曰:

“其进锐者其退速。

”信然。

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

天夺之速,岂吝也耶!

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今兹惜哉!

(选自《唐才子传·

李贺》)

  【注】郑王:

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 承:

接受

B.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 

 举:

推荐,选用

C.孟子曰:

”信然 信:

果真,的确

D.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假:

授予,给予

10、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 

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④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是唐朝宗室后人,人长得纤瘦,手指细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时写

的诗文便震动京城。

B.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总角发、穿着荷叶

衣出来,他们才相信。

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

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传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

拔萃的天赋。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分)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3)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遣 悲 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

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

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3、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4、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

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气象大家——叶笃正

2005年,90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

“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

19岁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认识了学长钱三强。

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当时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

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

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

“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

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

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

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

”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

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画掉。

1950年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

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

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

“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千米左右高度的天气图,气象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

”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

这幅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慢慢在中国结束了。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

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

当时,他已接近古稀,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

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005年,91岁高龄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办公室。

几百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但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

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

“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

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

”叶笃正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

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

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

他还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2002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小行星被以叶笃正的名字命名。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

B.叶笃正年近古稀,仍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中国此领域的开山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

C.叶笃正说:

“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

D.叶笃正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他获得了“国际气象组织奖”,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的气象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⑵作为气象学家,叶笃正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⑶“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这种治学精神在叶笃正后来的治学中有哪些体现?

⑷“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这句话体现了叶笃正哪些独特的人格魅力?

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8分)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是我国著名的二十四节气歌,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而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

请以“难忘那一年的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选择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填入横线,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名真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答案

1、C(A卓zhuó

,B遗wè

i,D纤xiān)

2、D(A移徙B责无旁贷C邮戳)

3、A(毁于一旦:

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掉了。

功亏一篑:

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

前功尽弃:

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4、B(A语序不当,应将关联词语“不但”移至主语“厂房”之后;

C句式杂糅,应去掉“并且希望”或“是大家普遍的愿望”;

D成分残缺,应在“全版权运营模式”后面加上“全面升级”。

5、B(④②并列说明原因,共同形成结果①,因此④②①连在一起;

通读剩下的句子可知⑤应排最后,且由⑤中“自然也将北方……带到了四川”可知,主语应该是“北方移民”而非“四川”,所以⑥⑤相连)

6、C(兴:

发生、引起)

7、C(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事物”。

A.介词,在;

介词,对。

B.介词,把;

介词,因。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B(“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错误。

9、B(应当解释为“参加科举考试)

10、B(②句描绘李贺相貌,说其写字很快;

④句描述李贺平时很勤奋;

⑤句写李贺表哥自述,因嫉恨李贺傲慢,烧掉他所搜集到的李贺诗文)

11、B(韩愈、皇甫湜不是不相信李贺的年龄,而是不相信只有七岁的李贺能写出这样奇妙的诗文②不是“李贺梳总角发、穿着荷叶衣出来,他们才相信”,而是看到李贺出来并写了《高轩过》后他们才相信)

12、

(1)(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一”“齐”“虚诞”各1分,句意2分。

尽了自己的心志(努力)却未能达到的人,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

这就是我的心得了。

(“尽吾志”“其”各1分,“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式1分,句意2分)

点上灯,让李贺吃饭,(李贺)就从婢女手中把写的诗句拿过来,研好墨,叠好纸,把这些零散的诗句补足成一些完整的诗。

(主语“李贺”省略1分,“书”“足成之”各1分,句意2分)

13、用典。

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

14、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

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

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15、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6、

(1)B、E(E3分,B2分,D1分,A、C不得分。

A.“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钱三强的观点。

C.“更光彩”不是贡献大,这是叶笃正对别人贡献的肯定和赞美。

D.叶笃正获奖并不能完全说明中国的气象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⑵①他带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成员画了第一张天气图,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

②他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并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③他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

④他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四点任选三点得6分)

⑶①打破常规的教学:

他的学生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

②一切从事实出发,以事实服人:

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画掉。

③朝前看:

1984年,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每点2分)

⑷①淡泊,谦虚。

叶笃正在气象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却如此淡然,表现了他的谦逊。

在所里,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

②开拓进取。

叶笃正说这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表明他认为科学无止境,我们还应该朝前看,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在年近古稀还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

③热爱事业,乐于奉献。

90岁高龄,仍愿意和大家一起做研究。

91岁,每周一、三、五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④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每点2分)

古文译文: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李亮的玄孙。

李贺七岁时就会写诗作文,名震京城。

韩愈、皇甫湜读了他的作品,感到很稀罕,却不相信,说:

“如果是古人,我们也许不知道;

是今人,哪里有不认识此人之理。

”于是二人共访李贺家,让李贺当场作诗。

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从内室出来,很高兴地接受命令,他旁若无人,拿笔就写,诗题叫《高轩过》。

韩愈、皇甫湜二人大惊,就用自己乘坐的马命李贺骑上,并骑而还,还亲自为李贺束发。

李贺之父名叫李晋肃,所以李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韩愈为此写了一篇叫《讳辩》的文章。

李贺后来官至太常寺礼郎。

李贺外貌纤细瘦小,双眉相连,手指细长,字写起来很快。

他白天出门,骑着瘦弱的马,后面跟着个剃着光头的小仆人,身背古锦做的袋子,碰到自己想出的诗句,就写下来放在袋子里。

李贺凡要作诗,都不先写出标题。

到晚上回家后,李贺的母亲就让婢女掏袋子里面,见到写的诗句很多,就生气地说:

“这孩子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母亲点上灯,让李贺吃饭,李贺就从婢女手中把写的诗句拿过来,研好墨、叠好纸,把这些零散的诗句补足成一些完整的诗。

除了喝酒大醉,参加丧礼,李贺通常都是这样的。

他的诗十分崇尚奇异的风格,组词造句犹如描花绘草,字字都有文采,所写的诗句都高迈惊人,完全超出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

李贺所作的那些乐府诗,被宫廷的乐工们谱成曲子来演唱。

李贺曾叹息说:

“我二十岁不得志,一生忧愁,心就像梧桐叶一样凋谢了。

”他忽然病重,恍恍惚惚在白天看见有个穿红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龙车腾空而下,手持一板文字,像上古时代的篆文,他对李贺说:

“天帝新建成了白玉楼,立即召你去写篇记文。

”李贺磕头推辞,说自己母亲年老多病。

那个人说:

“天上比人间更快乐,没有痛苦。

”过了一会儿,窗户里烟气滚滚,听见龙车声疾速驰去,李贺就断气了。

他死时仅二十七岁,无人不为之痛惜。

李藩想编集他的诗歌,于是托李贺的表哥访求李贺被遗失的作品,并请他加以整理,支付了李贺表哥有关的费用。

但李贺的表哥一年多不见影子。

到找到他责问时,这位先生说:

“我常常恨李贺傲气十足,瞧不起比人,我已把他的诗文都烧了。

”李贺保存到今天的诗文不过十分之四五,杜牧作序的《李贺集》五卷,流传至今。

孟子说:

“那些进步急速的人,他们后退同样迅速。

”这话的确是这样。

李贺天赋出众拔群,二十岁声名就达到极点,上天夺走其性命如此迅速,难道是上天太吝啬了吗?

如果稍微宽限他经历的年岁,使他能修养心性品德,看他的才能,成就应当不在古人之下啊。

如今真是令人痛惜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