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6413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八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八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八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八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八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八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x

《专题八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八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八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档格式.docx

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或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

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八级

1.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例如,有些词汇或表达法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2.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例如,文化崇拜或文化歧视);

3.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

4.了解英语国家最突出的文化特色;

5.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重要(历史)文化现象的渊源;

6.初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在日常生活和人们价值观中的体现。

【教学建议】

一、文化与文化能力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有关文化的定义也种类繁多,有文化即文明、文化即交际或跨文化交际、文化即社群互动场所、文化即人们之间的动态建构等不同观点。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其内容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与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五个层面,是文化五个层面的整合体,通过下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语言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语言的学习不可能离开文化,外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文化教学。

文化的层面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

产品

语言用于描述或操作这个产品

实践

语言用于参与文化实践

观念

语言识别、解释、判断文化观念

社群

语言恰当地进入特定文化社群

个体

语言个体用于表达文化之中的独特身份。

文化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目标内容之一,并在目标描述和内容标准中详细描述了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

那么,什么是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目标语文化的社会规约、价值观、信念的知晓。

根据人们对文化的知晓程度,文化意识可以分四个层次。

在第一层次,学习者对于明显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但认为它奇特不可理解;

在第二个层次,通过文化冲突,学习者了解到与自己文化明显不同的某些有意义的但却是微妙的文化特征,但是,仍然是不理解;

在第三个层次,通过理性的分析,了解到那些微妙而有意义的文化特征,从认知的角度认为可以理解;

在第四个层次,通过深人体验其文化,学会了能设身处地从目标语文化的视角看问题,达到视其所视、感其所感的理解。

跨文化交际

对于交际能力,从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模式到卡内尔-斯温、巴克曼到李筱菊提出的交际模式,虽然都设计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分,但是都是一个包含文化内交际和文化间交际两个方面的广义的交际,对跨文化因素涉及较少。

由于,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具备一般的交际能力要求以外,还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如文秋芳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所示(图4-7)。

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交际双方必须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图4-7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构图

(资料来源:

文秋芳:

《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第9页)

莫兰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文化能力、学习能力等同属于个人能力的一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表现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认同,对文化的适应,所做的改变和自我建构。

图4-8Moran的能力结构图

Moran,P.P.《文化教学:

实践的观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第116页)

文化学习

有关文化学习的研究发现,文化中相当大部分不是遗传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和社会活动中学习的。

与其它知识的学习不同,文化学习的社会性、传播行和动态性比较明显。

文化的学习既有隐性的习得,更有显性的学习。

对于文化的学习,人们曾提出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默兰在科尔伯(Kolb)体验学习基础之上提出的文化体验模式。

根据文化体验模式的观点,文化学习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文化内涵、文化内涵学习活动、预期结果、学习内容和实际学习结果。

体验学习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隐性的学习方式,而是带有明确文化学习意识的、显性的、体验性的学习循环。

如图4-9所示,文化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

学习者不时地接触学习者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文化差异进行描写、解释,做出自己的回应,达成对目标文化的适应。

学习者通过反复的差异接触、描述、解释与适应,逐步接触目标文化,直到达到预期文化学习目标。

这一体现学习循环模式说明,文化学习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涉及文化比较,涉及学习者的情感管理和学习者自身文化影响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图4-9语言教室内的文化学习

(资料来源:

第121页)

二、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目标

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主要目的,而文化意识有等级之分。

因此,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文化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如《英语课程标准》就列举了二级、五级和八级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各级目标不仅学习内容逐步加深,文化理解要求也逐步提高。

二级要求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交际用语、文体活动、饮料食品、节日等文化载体,感受文化物质载体的不同。

五级则要求学生理解文体活动、节日、服饰穿戴、体态语的文化内涵,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八级不仅要求学生能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理解语言中文化的表现与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培养世界意识。

文化学习包含语言目标、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

学习者不仅要掌握正确表达思想和文化的语言能力,具备发现、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认知能力,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还应学会理解、尊重、认同和宽容异族文化,培养对异族文化的情感。

从跨文化角度来看,文化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跨文化意识,即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鉴别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内容

从《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目标的描述可以看出,文化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五个方面。

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文化教学的最直接的内容,《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饮食、住所、服饰家庭、亲属、建筑、音乐等都属于文化产品的范围。

文化实践:

文化实践主要指文化行为与运作,《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称谓、问候语、身势语、人物传记、故事、各种仪式等都属于文化实践的范畴。

文化观念:

文化观念指人们的感知、信仰、价值观和态度,是文化产品和实践所折射的文化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在五级和八级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各种文化产品与实践操作的文化内涵所表达即文化观念。

文化社群与个体:

文化社群和个体是文化产品的制造者,文化实践的执行者和发生地,是文还观念的持有者,文化教学的内容自然包括文化发生的环境、各种组织机构以及各种关系。

(三)文化教学模式

文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知识本文教学模式、行为本位教学模式、和文化体验教学模式

知识本文教学模式(knowledge-basedapproach)

知识本文教学模式是把文化作为一种显性的知识融于语言教学之中,以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和文化产品文学作品、艺术等为主。

行为本位教学模式(behavior-focusedapproach)

行为本位教学模式视文化为行为模式,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习得跨文化交际技能。

本模式采纳交际教学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实施有目的有意义的交际任务学习文化知识、应用文化知识,从事有效的文化交际。

文化体验模式(cultureexperienceapproach)

教学模式是学习模式的体现,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正是文化体验学习模式。

体验由四个互动部分组成:

内容认知(knowingabout)、方法认知(knowinghow)、观念认知(knowingwhy)和自我认知(knowingoneself)。

内容认知通过有关文化信息的收集了解文化知识;

方法认知即文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学习者需要参与目标语文化的生活实践,了解其文化行为,达到自我调整溶入目标语文化;

观念认知即对目标语文化基本观念的理解,指学习者能够探究、分析解释文化现象,理解其文化信念、价值和态度;

自我认知即通过文化体验反思,学习者能够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价值、观念、情感、问题、反应、思想等各方面的意识感。

自我意识是文化信息、技能和理解的观念,一个人的文化行为依赖其自我意识。

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文化体验训练。

文化体验的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即:

具体经历(concreteexperience)、反思观察(reflectiveobservation)、概念抽象(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和积极实践(activeexperimentation)。

在具体实践阶段,学习者参与各种文化体验活动,感知各种文化行为。

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文化行为,对文化信息进行述实性描述,以了解其文化内容。

基于对文化内容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概念抽象,分析、探究文化的本质、价值和态度,从而得以解释其所经历的目标语文化实践行为,借此形成自我意识,达到对目标语文化的适应。

因此,具体实践即参与,属于方法认知,反思观察即描述,属于内容认知,概念抽象即阐释,属于观念认知,而积极实践即反应,是学习者认知自我形成自我意识阶段。

图4-10文化体验教学模式

第19页)

可以看出,文化体验模式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在到实践的认识论模式。

学习者首先是进行文化体验,然后是对其所体验的文化行为进行描述分析,探究其文化内涵。

这本身所反应的就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理性的思考达到对文化的阐悟,形成自我意识。

另外,文化体验模式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模式,对文化的参与、描述与分析都是为了自我能力的发展,使自己能够适应异族文化的需求,溶入目标语文化。

(四)文化教学方法

在文化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不同的方法:

1.附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