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谯城区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6354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谯城区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谯城区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谯城区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谯城区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谯城区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谯城区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省谯城区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谯城区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谯城区初中化学中考模拟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B.该反应中反应物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3

C.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6.某物质完全燃烧后,消耗4.8g 

O2,生成4.4g 

CO2和3.6g 

H2O,则该物质中(  )

A.只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B.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C.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锥形瓶中的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镁离子结构

C.

物质的分类

D.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关系模型

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

C.、、D.、、

10.如图为运用数字化实验测量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入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后相对压强的变化曲线,结合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到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

B.曲线到压强缓慢下降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

C.曲线到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

D.曲线表明氢氧化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厨房中常用加碘盐作为调味品使用,加碘食盐中含有NaCl和KIO3,据此判断加碘食盐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______;

(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______;

(5)煤曾经是厨房中的主要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我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

(6)小明家现在厨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是主要成分是CH4,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7)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迅速用锅盖盖灭,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12.化学实验里,老师给学生准备了如图几种实验装置.

(1)指出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和Ca(OH)2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NH3,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3.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

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 

(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为了测定摩擦剂中CaCO3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了10g摩擦剂与36.5g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称量剩余物质共44.3g。

请计算: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14.“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

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1)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2)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3)甲醇(CH3OH)和乙醇都属于醇类,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尿素[CO(NH2)2]是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的一种化肥,人们控制条件可以使CO2和物质M发生反应:

CO2+2M=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

15.

“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

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均取20mL)

锌的形状(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分钟)

30%

锌粒

31.7

20%

锌片

50.9

61.7

79.9

(1)写出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兵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

氢气应从_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

(3)若用该收集CO2,并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______;

【收集证据】

(4)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

【得出结论】

(5)结论是______

【评价与反思】

(注意:

若答对(5)(6)两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6)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均为1分钟)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

H2的体积

3.1mL

16.7mL

11.9mL

9.6mL

7.6mL

6.0mL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______.

(7)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设计实验验证.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6.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

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产生一种俗称水煤气的气体燃料(其中不含甲烷等物质),为探究水煤气的成分,该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反应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水煤气中可能含有H2、CO、CO2中的两种或三种,则水煤气的成分可能为:

猜想1:

H2、CO;

猜想2:

______;

猜想3:

H2、CO、CO2

【实验探究】同学们为探究水煤气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结果分析】①观察到______时,证明水煤气中存在CO2.②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证明水煤气中存在CO;

③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证明水煤气中存在H2.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3正确。

【交流反思】有同学提出浓硫酸在该实验中没有作用,可以删去,立刻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你认为反对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

A、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

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故正确;

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

C、节日不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故正确;

D、农作物秸秆直接焚烧,会加重空气污染,故错误;

D。

A、根据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解答;

B、根据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可以防止水污染解答;

C、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空气污染解答;

D、根据农作物秸秆直接焚烧,会加重空气污染解答。

通过回答本题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讲究环保,不随便扔垃圾,不污染环境。

真正做到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3.【答案】D

A、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银原子质子数是47,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银元素元素符号是Ag,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银原子中子数为:

108-47=6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4.【答案】C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外壁有水滴,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会造成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④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水槽内的水可能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⑤用了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气体,不会使试管炸裂。

①②③④可能会造成造成试管炸裂。

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没有进行预热等。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安全意识。

5.【答案】B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物质X为甲烷,是化合物;

生成物Z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W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是氧化物;

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反应物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故错误;

C、X是CH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75%,正确;

D、甲烷气体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前要检验其纯度;

B。

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X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是化合物;

生成物Z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W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并据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判断方法解答;

反应物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根据X物质的化学式,以及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

D、能燃烧的气体在点燃前都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解答时要明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并铭记含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的物质,要计算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时要先将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去掉再进行计算,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使用前要检验纯度

6.【答案】C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00%=1.2g,氧元素的质量为:

4.4g-1.2g=3.2g;

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100%=0.4g,氧元素的质量为:

3.6g-0.4g=3.2g;

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3.2g-4.8g=1.6g;

由分析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来自于该物质,同时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该物质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7.【答案】C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杂质内空气受热膨胀,一段时间后,消耗氧气,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小,会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激光手电照射,能使温度达到纳米铁粉的着火点,而不是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中的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选项说法正确。

根据题意,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A.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故错误;

B.该结构中,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2个电子,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故错误;

C.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与化合物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故错误;

D.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A.根据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镁离子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9.【答案】D

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0.【答案】D

A、曲线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故A说法正确;

B、曲线②到③压强缓慢下降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故B正确;

C、曲线③到④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故C正确。

D、曲线的变化反映了石灰浆和二氧化碳反应,不表明氢氧化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及片给压强的变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及瓶内的压强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1.【答案】A;

C;

混合物;

+5;

醋酸;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H4+2O2CO2+2H2O;

隔绝氧气

(1)蔬菜富含维生素,牛奶富含蛋白质,大米富含糖类;

(2)塑料保鲜膜的材料是一种塑料,不是纤维,橡胶手套用的是合成橡胶,不是纤维制的,棉布围裙是用棉花纤维制的,棉花纤维是天然纤维,不锈钢炊具的材料是铁的合金,是金属材料.

(3)KIO3里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设KIO3里碘元素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

+1+x+(-2)×

3=0解得:

x=+5,所以碘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

(4)厨房里的醋酸能与水垢反应,除去水垢;

(5)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这种变化的优点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7)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应该迅速用锅盖盖上,因为这样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

(1)A;

(2)C;

D;

(3)+5价;

(4)隔绝氧气;

(5)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CH4+2O2

(7)隔绝氧气.

(1)根据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判断;

(2)根据材料的分类及各种材料间的区别判断;

(3)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计算;

(4)根据醋酸的性质分析;

(5)根据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分析;

(6)根据甲烷燃烧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7)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12.【答案】酒精灯 

锥形瓶 

AC或AE 

2KMnO4K2MnO4+MnO2+O2↑ 

分解 

BC 

CaCO3+2HCl=CaCl2+H2O+CO2↑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1)熟记常见仪器即可得出答案:

①酒精灯;

②锥形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故选择发生装置A,氧气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反应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3)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故选择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4)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和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故选择发生装置A,NH4Cl和Ca(OH)2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反应方程式是:

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1)酒精灯;

锥形瓶;

(2)AC或AE;

A;

C或者E;

K2MnO4+MnO2+O2↑;

分解;

(3)BC;

(4)A;

2NH3↑+CaCl2+2H2O.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当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时,用A装置;

当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时,用B装置;

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当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时,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时,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当气体不溶于水时,用排水法收集;

并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据反应特点分析反应类型;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故应选择不需加热的B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收集气体时只能用向上排气法,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4)实验室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和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并生成CaCl2和水,并据反应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本题重点考查了装置选取方法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13.【答案】2.2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0g+36.5g-44.3g=2.2g;

(2)设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2g

=

x=5g

答: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为5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4.【答案】二氧化碳 

AC 

2CH3OH+3O22CO2+4H2O 

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O2+Ca(OH)2=CaCO3↓+H2O 

NH3

(1)由于开始二氧化碳是反应物,而最后又是生成物,所以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