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9秋[1115] 农业生态学在线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6160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19秋[1115] 农业生态学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南大学19秋[1115] 农业生态学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南大学19秋[1115] 农业生态学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南大学19秋[1115] 农业生态学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南大学19秋[1115] 农业生态学在线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19秋[1115] 农业生态学在线作业答案.docx

《西南大学19秋[1115] 农业生态学在线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19秋[1115] 农业生态学在线作业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大学19秋[1115] 农业生态学在线作业答案.docx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1115

学年学季:

20192

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面临的五大生态危机是指人口问题、粮食短缺、资源破坏、能源紧张和[ ]。

1.土地退化

2.气候变化

3.

环境污染

4. 生态失调

2、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初级消费者、次级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a等于b+d

2.a大于b+d

3.a等于b

4.a小于c+d

3、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哪种物质引起的?

[ ]

1.二氧化碳

2.甲烷

3.二氧化硫

4.

氟氯烃

4、下面所列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

1.牧草

2.

石油

3.降水

4.土壤肥力

5、可供陆地和淡水生物利用的水资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

1.1/4

3.

0.75%

2.3/4

4. 3%

6、形成初级生产量的生物类群是[ ]。

1.食草动物

2.土壤动物

4.

化能合成细菌

3.真菌

7、下列生态因子中,对植物起间接作用的是[ ]。

1.阳光

2.水分

4.

地形

3.温度

8、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

1.次生演替

3.

原生演替

2.快速演替

4.水生演替

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

1.农田生态系统

2.种植业和养殖业系统

4.

农业生态系统

3.自然生态系统

10、下面哪种措施最有可能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

[ ]

1.少耕

3.

秸秆就地焚烧

2.免耕

4. 秸秆还田

11、“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是由农业资源的[ ]所决定的。

1.可更新性

2.相对有限性

4.

区域性

3.稀缺性

12、决定一定区域内动物和人口承载量的是[ ]。

2.

初级生产量

1.热量

3.次级生产量

4.净生产量

13、下面所列属于腐食食物链的是[ ]。

1.青草→野兔→狐狸→狼

2.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3.

动物粪便→蚯蚓→鸡

4.大豆→菟丝子

14、农田弃耕后所发生的生物群落演替是[ ]。

1.旱生演替

2.原生演替

3.水生演替

4.

次生演替

15、下面所列属于再生能源的是[ ]。

1.煤炭

2.石油

3.天然气

4.

沼气

16、酸雨主要是由哪种气体形成的?

[ ]

1.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

3.甲烷

4.

二氧化硫

1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 ]。

1.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减产

2.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3.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4.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1.

18、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气相型循环的物质有[ ]。

2.磷

3.钙

4.钾

19、根据耐受性定律,任何接近或超过耐受性下限或上限的因子都可称为[ ]。

1.生存因子

2.主导因子

4.

限制因子

3.最小因子

20、在诸生态因子中,下面哪一种属于主导因子?

[ ]

2.

能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的因子

1.可以单独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3.对其它生态因子有可替代性的因子

4.对生物生长发育起直接作用的因子

1.

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

21、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 ]。

2. 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

3.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4.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22、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

1.种群增长

2.种群的暴发

3.

生态入侵

4. 种群平衡

23、农业生态系统是[ ]。

1.自然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

3.

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

4. 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

1.

稻田养鸭

24、以下哪个属于立体种养技术?

[ ]

2. 鱼鸭共生

3.果粮间作

4.林药间作

25、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 ]。

1.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2.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3.海平面上升

4.

气温升高

26、能量利用的十分之一定律是由[ ]发现的。

1.E.P.Odum

2. V.E.Shelford

3.

R.L.Lindeman

4. A.G.Tansley

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27、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

[ ]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决定着其稳定性的强弱

3.当生态系统的改变超过生态阈限值时,其自我调节能力就不起作用

4.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或消失时,就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28、海拔高度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

1.直接作用

2.

间接作用

3.替代作用

4.补偿作用

29、农业生产中,将适应不同季节的作物通过复种、套作或轮作,占据不同的生长季节,这种现象属于农业生

1.组分结构

2.营养结构

3.空间结构

4.

时间结构

30、下面哪个不是现代常规农业的负效应?

[ ]

1.B.能源过度消耗

2.C.生产成本增加

4.

生物多样性增加

3.F.污染加剧

多项选择题

1.

温度

31、下列生态因子中,对植物起直接作用的有[ ]。

2.

水分

4.

土壤

3. 地势

32、下面属于半人工生态系统的有[ ]。

2.

农田生态系统

1. 城市生态系统

4.

人工草地生态系统

3. 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1.

畜禽动物

33、下面所列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有[ ]。

2.

森林

3.金属矿产

4.石油

34、下面两个物种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1.水稻与稗草之间

3.

反刍动物与其胃中的微生物之间

2.菟丝子与植物之间

4.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

1.

通过作物轮作控制病虫草害

35、下面哪些属于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技术?

[ ]

2.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4.

通过放养天敌控制病虫草害

3.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

36、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途径有[ ]。

2.

开展植树造林

1. 大力开发化石燃料

4.

积极发展再生能源

3.秸秆燃烧

1.

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2.

气候条件突变

37、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包括[ ]。

3.

灾害性病虫害的突然发生

4.

工业“三废”污染

1.

增施有机肥

2.

推行配方施肥

38、可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包括[ ]。

3.

推广高效低毒农药

4.污水灌溉

39、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工辅助能包括[ ]。

2.

饲料

3.

化肥

1.日光能

4.

机械

1.

农膜

40、下面所列属于工业辅助能的有[ ]。

2.饲料

4.

石油

3.种子

1.

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大

41、衰退型种群的特征是[ ]。

2.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3.年龄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型

4.年龄锥体基部宽而顶部窄

1.

农田施肥

2.

农村居民

42、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 ]。

3.

畜禽及水产养殖场

4.

农药

1.

马→蛔虫→原生动物

43、下面所列属于寄生食物链的有[ ]。

2.动物粪便→蚯蚓→鸡

4.

大豆→菟丝子

3.青草→野兔→狐狸→狼

4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特征是[ ]。

2.

矿质营养循环封闭

1. 食物网(链)简单

4.

稳定性高

3. 信息少

45、与气相型循环相比,沉积型循环的特点是[ ]。

2.

全球性不明显,循环性能不完善

3.

储存库为岩石圈或土壤圈

1. 可以转化为气体形式,并通过大气扩散

判断题

4.

循环比较缓慢

1.

A.√

46、在海洋和陆地交接处所形成的三角洲地区,其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通常明显高于两侧的海洋和陆地。

2. B.×

47、群落的演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但群落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2.

B.×

1.A.√

48、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2.

B.×

1.A.√

49、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与自然生态系统是完全相同的。

2.

B.×

1.A.√

50、西方国家的“替代农业”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应增加现代工业产品的投入。

2.

B.×

1.A.√

51、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2.

B.×

1.A.√

1.

A.√

52、农田土壤的磷素流失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2. B.×

1.

A.√

53、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2. B.×

1.

A.√

54、草原过度放牧,使优质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加,就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失调。

2. B.×

55、利用林果灌层下的空间种植药材或培养食用菌,会大大降低生态位的利用率。

2.

B.×

1.A.√

56、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种植业领域的应用分支。

2.

B.×

1.A.√

57、利用赤眼蜂防治棉花红铃虫属于食物链“加环”。

2.

B.×

1.A.√

1.

A.√

58、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对有毒物质的自净能力。

2. B.×

59、农业资源中的可更新资源的可更新性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

2.

B.×

1.A.√

60、磷肥的利用率低,主要是由于磷的挥发损失造成的。

2.

B.×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