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莆田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5912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莆田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莆田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学年福建省莆田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莆田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莆田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故选:

C。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高考中对百家争鸣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百家争鸣的背景,②儒、道、墨、法各家的思想,③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董(督)是非”。

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事无巨细,大权独揽B.参与决策,监督执行

C.秉承诏令,上传下达D.拾遗补阙,以备顾问

【答案】B

【解析】“事无巨细,大权独揽”属于皇帝的职权,排除A;

材料中“参对(君主)而议政事,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说明丞相有参与决策和监督百官执行的权力,故B正确;

“秉承诏令,上传下达”,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军机大臣的职责,排除C;

“拾遗补阙,以备顾问”是废除丞相之后,殿阁大学士的职责,排除D。

B。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

主要考点:

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

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古代官职的主要职责,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试题相对简单。

3.自文、景以后,汉代土地“买卖由己”成交后,要订立“契约”,注明买卖时间、土地方位、亩数、地价、双方姓名及中间人签字等。

这现象说明汉代(  )

A.土地产权私有已合法化B.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买卖

C.农民失地现象非常严重D.小生产者利益得到保护

【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要订立‘契约’,注明买卖时间、土地方位、亩数、地价、双方姓名及中间人签字等”结合所学可知契约就是土地买卖的法律依据,经买卖双方签字后,即具备了法律效力,由此可知汉代土地产权私有已合法化,故正确;

B.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的行为,不能得出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买卖的结论,故排除;

C.材料中只涉及了土地买卖的契约,不能得出农民失地现象非常严重,故排除;

D.小生产者是普通的手工业者,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

A。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侧重于考查的是汉代土地政策。

材料只是强调土地买卖双方之间订立的契约,没有涉及政府、农民、小生产者的行为,通过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公元313年~公元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

湖北6万;

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人。

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B.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

C.南方经济开发具有人力资源D.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是在南宋时期,这与题干所给材料时间不符。

B.题干所给材料只强调人口的南迁,没有涉及南方的自然资源。

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

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D.“南方经济向深度发展”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

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人”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及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5.宋朝诗人张来在《阜谣》中写道……楚天万里无纤云,早气塞空日昼昏。

土龙蜥蜴竟无神,田中水车声相闻。

努力踏车莫厌勤,但优水势伤禾根……材料描述的工具是(  )

A.曲辕犁B.简车C.水排D.翻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早气塞空”“努力踏车”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工具是翻车。

翻车是农业灌溉工具。

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故D正确。

曲辕犁是翻土工具,故A项错误。

筒车是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不用人力,故B项错误。

水排是冶铁工具,故C项错误。

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进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

努力踏车莫厌勤,但优水势伤禾根。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6.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稻农发明了一种耘田的工具“耘耥”,“既胜耙锄,又代手足”,而明清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农民则弃而不用,以两手耘田,匍匐禾间,膝行而前。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B.社会体制制约技术传播1

C.官营手工业的封建性D.商品经济对技术的限制

【解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耘耥”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但是明清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农民则弃而不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长,造成劳动力的过剩。

B.“社会体制制约技术传播”与题干所给材料无关。

C.题干所给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技术的革新,而不是限制技术。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并明确农村人口的增加会制约农业的发展。

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具的倒退。

首先,人口的增加以后,使得土地越分越细,土地越分越细又使得一些较先进而又复杂的农具在小块土地上失去了用武之地,这就限制了生产工具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由于农村劳力很多,原本一些可以采用先进工具来完成的作业,都采用手工劳动来完成。

生产工具的改进也成了多此一举。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

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

7.据史料记载:

“今(唐代)所货木棉,特其细紧者尔。

当以花多为胜,横数之得一百二十花,此最上品。

海南蛮人织为布,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

即古所谓白叠布。

”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A.商品经济十分发达B.纺织业技术分工细

C.纺织工艺水平较高D.棉花种植波及南北

【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只是强调棉纺织品的生产,没有涉及棉纺织品的买卖,不能直接得出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结论。

B.题干所给材料只是强调纺织技术的高超,没有涉及纺织业技术的分工。

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特其细紧者尔。

当以花多为胜,横数之得一百二十花”“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可知,唐代纺织工艺水平较高。

D.题干所给材料没有体现出“棉花种植波及南北”。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顾得纺织业的发展,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特其细紧者尔。

当以花多为胜,横数之得一百二十花”“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的主旨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8.元代匠籍制度规定,“匠不离局,每日绝早入局,抵暮方散”,在官吏、头目、堂长等监视下工作,“务要造作如法,工程不亏,违者随即究治”。

这一制度(  )

A.保证了手工产品的质量B.束缚了生产者的创新力

C.提高了工匠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

【解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元代工匠工作时间长,在官吏头目、堂长等监视下工作,还有可能受到严厉的恁罚,这些做法降低了工匠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元代工匠工作时间长,在官吏头目、堂长等监视下工作,还有可能受到严厉的恁罚,这些做法降低了工匠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束缚了生产者的创新力。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工匠的社会地位没有提高。

D.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官营手工业的匠籍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匠不离局,每日绝早入局,抵暮方散’,在官吏、头目、堂长等监视下工作,‘务要造作如法,工程不亏,违者随即究治’”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9.明初的造船业曾居世界首列,广东的广州,福建的漳州、泉州,浙江的明州(宁波),山东的登州,河北的直沽,辽宁的金州等沿海多地造船业都很发达。

永乐初,命福建造海船137艘,永乐五年,又下令改造海船249艘。

这一状况可以说明明初(  )

A.海外贸易不断拓展的状况B.朝廷鼓励民间海外贸易

C.实行了较宽松的海禁政策D.官方远洋航海规模宏大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永乐初,命福建造海船137艘,永乐五年,又下令改造海船249艘”可以看出明初官方远洋航海规模宏大,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对外贸易拓展状况,故A项错误。

明清时期实行的是海禁政策,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海禁政策内容,故C项错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需要掌握明朝远洋航海状况。

解题的关键是对“永乐初,命福建造海船137艘,永乐五年,又下令改造海船249艘”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明朝远洋航海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唐代,“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今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息”,于是德宗下令废罢王公百官及各地长吏,在扬州所“置邸肆贸易”。

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的生活来源依赖市场B.政府对城市控制逐渐放宽

C.位置优越的扬州商业繁荣D.商业的辅助机构比较健全

【解析】根据材料“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今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在扬州所‘置邸肆贸易’”等可知扬州商业繁荣,故C项正确。

A项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城市的控制,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业的辅助机构,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观察使以广陵(今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1.明代天启年间的商人程春字在其所著《士商类要》中记载了当时全国100条繁华的水陆商路,其中徽州13条,杭州8条,苏州7条,芜湖7条,南京6条,扬州5条,此外上海、宁波、福州、广东等地各占一定比例。

这反映出当时(  )

A.未突破地区性市场的局限过B.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

C.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