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
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
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
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六、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七、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八、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
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
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十、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院感科2014年11月25日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流程管理
1.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问(区)、治疗室及处置室等。
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新生儿病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
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
诊疗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禁止未穿工作服随意进入新生儿病室。
2.探视人员管理:
新生儿室不设陪护、谢绝探视。
确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属进入探视者应严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换专用鞋并洗手后方可进入。
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
三、环境管理
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65%。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每天检查消毒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消毒器进行清洁、维护并记录。
3.桌面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4.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
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保持清洁无尘。
5.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
四、手卫生管理
1.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
2.凡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五、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
1.凡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一人用后一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6.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污染后随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
六、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管理
1.医务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2.每日医生查房应先查新生儿室患儿再查普通患儿。
3.每日各项操作应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诊疗。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4.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应尽快转分院治疗院,特殊感染的新生儿应收住隔离室,与正常新生儿隔离,病室或床边应悬挂隔离标识,物品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七、配奶与沐浴管理
1.配奶间、奶具清洗间分开设置,保持环境清洁;
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消毒;
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压灭菌;
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洁消毒;
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洁。
2.应保持沐浴间清洁。
沐浴水温控制在38-41℃,防止烫伤。
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发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时应采用非接触式。
4.新生儿使用的眼药水、药膏均一婴一用。
5.与早产儿和体重<
1000g的新生儿和须保护性隔离的新生儿皮肤接触的毛衫、被套等布类应清洗、灭菌后方可使用,普通新生儿被服类高温清洗。
八、医院感染的监测
按要求对新生室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暴发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内设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早产儿病房、隔离病房、配奶室、治疗室等,布局合理,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2.新生儿病房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M。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3.新生儿病房入口处应设有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4.非本室工作人员及家属不得入内。
本室物品不得外借,非本室物品不得随意带入。
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等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得接触新生儿。
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为55~65%。
配备空气消毒设施,每日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6.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和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任何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避免血液及分泌物污染环境。
7.为新生儿进行各种穿刺和其他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常规。
8.新生儿治疗、护理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使用。
9.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及暖箱,应每日更换湿化液(无菌水),湿化器、暖箱等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每周及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过滤网每月更换。
10.配奶器具必须保持无菌,配乳时应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11.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床头桌等,每日湿擦式清洁不少于1次,受到污染时立即擦拭,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12.地面每日湿式清洁2次,受到污染时立即清洁;
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13、对于极低体重儿,早产儿应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
14、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患有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儿,应遵循相关隔离原则,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专人护理,所用物品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出院、转出或死亡后,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高危新生儿保护性隔离制度
1.对高危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危重新生儿)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的实施单间隔离,应与感染患儿分开安置。
2.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前应戴帽子、口罩、专用工作服或隔离衣。
3.接触病人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4.保持环境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湿式清洁;
室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等均应每日清洁消毒。
5.接触患儿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6.如患儿需外出检查,应尽量缩短患儿在外逗留时间,最大可能行床边检查。
7.凡患呼吸道疾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均应避免接触病人。
8.谢绝床边探视,确需探视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一、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当新生儿病室出现此类事件时,医院应紧急启动此预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感染控制管理科接报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迅速报告主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2、在主管院长指挥下,经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管理科联合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以下感染控制措施
(1)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医务科、感染控制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开展,将受感染人群缩小到最低范围。
(2)新生儿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3)检验科负责各种病原学的检测。
(4)感染控制管理科进行流行病调查步骤A:
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
B:
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隔离病人,积极治疗。
对科室的用物、场地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
必要时,暂时关闭病房,停止接受新病人。
C:
积极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测。
D:
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做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认真填写调查表格。
E:
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因素,结合实验室结果和所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效果综合作出正确的判断。
F:
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写总结报告,制定防范措
二、工作人员更衣、洗手制度
1、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人上班必须穿工作服。
2、保持工作服、帽子整洁,并于每周一、五更换。
清洁工的工作服除每周更换二次外,随脏随换。
3、接触肝炎、梅毒、严重感染与隔离患者时,需戴手套操作,操作后并泡手、洗手。
4、化验报告确诊隔离的患者,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