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Word文件下载.docx
《新能源汽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原料碳酸锂,正极材料,正着手电池级碳酸锂研发。
技术能力:
采用卤水法,只能生产工业级碳酸锂。
与成都开飞合资建厂,计划于2009年底生产出电池级碳酸锂,2010年达到5000吨。
优势与风险:
西台吉乃尔盐湖,氯化锂储量为308万吨,但含镁量太高,提纯难度很大,生产工艺尚未理顺。
量小,纯度很低,不能达到电池的使用要求。
中国宝安(000009,股吧)(000009)
天骄公司三元正极材料1200吨产能,市场占有率30-40%,2009年中150吨碳酸铁锂投产,另有180吨钛酸锂。
贝特瑞新能09年碳负极材料产能是6000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是1500吨/年。
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生产。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用固相法、火热合成法,申请7项专利,目前掌握部分标准制定权。
将与丰田合作开发电池级碳酸锂。
佛塑股份(000973,股吧)(000973)
与比亚迪合资金辉公司生产锂电池隔膜。
隔膜是锂电材料中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毛利率70%以上,占锂电池成本20-30%。
掌握了锂电池隔膜的生产技术。
金辉公司增资扩建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约542吨。
优势与风险:
国内隔膜的厚度、强度和孔隙率不能得到整体兼顾,国内绝大多数锂电厂家都选用进口隔膜。
路翔股份(002192,股吧)(002192)
收购甘孜州融达锂业拥有"
亚洲第一锂矿"
呷基卡锂矿134号矿脉511.4万吨锂矿石的开采权,也控制了地下将近3000万吨锂辉石矿。
上游资源,与比亚迪间接挂钩。
采用锂辉石矿提取技术,技术已经有一定突破,年底出品,明年启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从业内和部分科研所获得专业人才,正进行设备调试及竣工验收。
矿区环境恶劣,技术尚存不确定性。
杉杉股份(600884,股吧)(600884)
旗下6家公司,相对完整的锂电子材料产品体系,综合产能合计超过7000吨,居全球第一。
已有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完整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具备"
磷酸铁锂"
生产技术并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有一定技术优势。
电解液主要原材料为六氟磷酸锂,国内目前还不能生产,杉杉正积极研发。
杉杉控股当前正在与澳大利亚矿企合作开发镍钴矿产资源,向锂电池材料上游进军。
磷酸铁锂未量产,只是技术上跟踪。
江苏国泰(002091,股吧)(002091)
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锂电池电解液产能2000吨和硅烷偶联剂2000吨。
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必需的关键材料。
技术较好,占有率40%,毛利30%。
正兴建2500吨/年产能,年底调试生产,2010年有望达到5000吨产能。
科力远(600478,股吧)(600478)
与超霸集团合资成立科霸电池,为国内唯一一家能为镍氢动力电池提供配套原材料的企业。
预计于2010年达产,达产后产能每天160万只镍电池。
动力电池中较为成熟,商业可行性较强,但空间不大的一种。
目前已经产出部分汽车动力电池,正送国内部分厂商测试,即将出反馈结果。
另外与甘肃金川集团合资成立金科镍业,控制上游资源。
与松下、三洋相比有差距,难以介入外资品牌汽车市场。
长远看,有被锂电池取代的风险。
中炬高新(600872,股吧)(600872)
控股66%的子公司森莱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开发,2006年开发的"
混合电动轿车用镍氢动力蓄电池组的研发"
项目,被国家列为"
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重大项目"
。
2009年下半年,森莱公司拟投资13.15亿元,用于年产3.63亿安时镍氢动力电池总成扩产建设项目。
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投资收益率29.75%。
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
包钢稀土(600111,股吧)(600111)(600111)
控股子公司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项目转型生产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
公司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以达到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的目标。
为此,公司还专门向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借款用于该项改造,财务紧张。
厦门钨业(600549,股吧)(600549)(600549)
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用贮氢合金粉开发,贮氢合金粉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而贮氢合金是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影响其电性能的关键。
居于上游资源环节。
有了一定产出,但是未通过用户认证。
正在与比亚迪商谈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由双方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开发动力汽车电池贮氢合金材料。
比亚迪是厦门钨业(600549)(600549)贮氢合金粉的用户之一,但采购量不足厦门钨业(600549)(600549)产量的10%,厦门钨业(600549)的市场还有待开拓。
安凯客车(000868,股吧)(000868)
新能源客车行业先行者,最早采用锰酸锂电池。
近年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同时安凯还研制了混合动力客车和氢燃料动力客车等车型。
主要是终端整车生产环节,也涉及锂电池材料的生产。
当前纯电动客车开发品种最齐全,技术相对最成熟。
今年将达到批量化生产的规模;
到2011年,安凯客车(000868)将建成新能源客车整车生产线。
底子薄,完全依赖新能源客车,风险集中。
福田汽车(600166,股吧)(600166)
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基地。
拥有与世界同步的三大绿色能源技术--清洁能源、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已建成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和高效节能发动机四大核心设计制造工程中心。
位于终端整车生产环节。
技术潜力最大,依托"
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
,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市各大科研院所的最新技术。
已经获得北京公交集团800辆客车订单,与台湾成运签订75辆车订单,与广州新穗巴士签订30辆销售合同。
其余公司:
燃料电池虽然前景不错,但目前尚处研发阶段,距市场尚有一段距离,相关公司包括同济科技(600846,股吧)(600846)、复星医药(600196,股吧)(600196)、上海汽车(600104,股吧)(600104)、长城电工(600192,股吧)(600192)、新大洲等。
新能源电池领域部分需客观辨认的公司,西部矿业(601168,股吧)(601168)自身并未涉及新能源,青海锂业由其母公司控股;
伊力特(600197,股吧)(600197)参股公司资质一般;
金瑞科技(600390,股吧)(600390)的覆钴氧化型氢氧化镍目前仍无明显技术优势,钴酸锂一般已经不用于锂电池。
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内尚未形成完全生产能力。
中通客车(000957,股吧)(000957)纯电动客车水准国内先进,金龙汽车(600686,股吧)(600686)主打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尚未能量产;
宇通客车(600066,股吧)(600066)已经研发成功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混合动力客车上了发改委目录。
上海汽车(600104)确立"
以混合动力为主,以燃料电池为前瞻方向,同时推动代用燃料和纯电动产品的研发"
的技术路线,投资20亿成立动力系统公司,战线很长,风险也大;
长安汽车(000625,股吧)(000625)和一汽轿车(000800,股吧)(000800)表现平平;
2009年4月25日,投资13.65亿元的万向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在杭州奠基。
目前万向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实现从电池单体技术向电池成组电源技术的跨越,成本比五年前降低了50%。
(理财周报)
东兴证券:
低碳之路将从新能源汽车开始荐5只新能源股
投资摘要:
随着扶持政策的颁布,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PHEV和EV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鼓励发展的主流,而以镍氢电池为主的HEV的发展则面临重大战略风险。
锂电池关键材料中,国内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方面都有充足后备产能,可以适应行业的增速发展,但隔膜领域仍存在技术短板,无法完全实现自给。
隔膜产品也因此成为毛利润率水平最高的电池材料,在70%以上,在此已实现技术突破的佛塑股份受益最大。
正极材料由于对电池性能影响重大,毛利润率水平也较高,达到50%左右。
我们看好行业内的纵向一体化战略,首先是电池制造企业的向后整合,即向上游材料供应领域的整合,以保障材料的来源、纯度、成分和质量,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包括杉杉股份、中信国安和中国宝安;
其次是整车制造企业的向后整合,即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制造企业的整合或合作,有代表性的公司为比亚迪股份。
另外,我们还看好在专业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和市场占有率的公司,如新宙邦(300037,股吧)、江苏国泰、佛塑股份。
超级电容器作为物理电池,与化学电池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仅用于城市公交客车系统,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而国内也仅有少数企业具备生产能力或有所涉及,包括振华科技(000733,股吧)、深圳惠程(002168,股吧)和新宙邦。
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已经展开,面对千亿规模的投入,充电设备提供商将极大受益。
交/直流开关电源技术成熟,奥特迅(002227,股吧)(002227)和许继电气(000400,股吧)(000400)动作迅速,进入市场较早,而国电南瑞(600406,股吧)(600406)依托国电(600795,股吧)背景,在未来充电站/桩建设的招标中,都占有优势。
为保证电能质量,有源滤波设备是充电站建设必备装臵,思源电气(002028,股吧)(002028)、森源电气(002358,股吧)(002358)等在有源滤波领域存在技术优势的相关上市公司会从中受益。
(东兴证券)
江海证券:
新能源轿车行业研究报告:
混合动力成为主流
中国必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原因是能源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促使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跨越式赶超的契机,中国本土汽车厂商已经掌握了一定相关技术实力。
轿车未来将出现传统内燃机、替代燃料内燃机、混合动力、电动车和燃料电池并存的局面。
新能源车在总成本上将逐渐领先于内燃机汽车。
电动机提升了车辆的扭矩,但是在功率方面则比传统燃料稍逊一筹。
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的使用方便性随着充电设施的普及而提升。
随着商业化开发时间的推移,混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