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2 过滤和蒸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483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2 过滤和蒸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2 过滤和蒸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2 过滤和蒸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2 过滤和蒸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2 过滤和蒸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2 过滤和蒸发Word格式.docx

《创新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2 过滤和蒸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2 过滤和蒸发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112 过滤和蒸发Word格式.docx

D.CO2(O2):

灼热的铜网

K2SO4+Ba(NO3)2===BaSO4↓+2KNO3,A正确;

盐酸能够将CaCO3完全溶解,B错误;

Zn+2HCl===ZnCl2+H2↑,Cu与盐酸不反应,故C正确;

2Cu+O2

2CuO,D正确。

B

3.某固体NaOH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现在要将该固体NaOH配制成较纯的溶液,则其主要的实验操作过程应是(  )

A.溶解、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溶解、加适量CaCl2溶液、过滤

C.溶解、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D.溶解、加适量盐酸、加热

NaOH固体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Na2CO3,除去杂质Na2CO3但又不能引进新的杂质,故选加适量Ca(OH)2溶液,然后过滤,C项正确。

4.

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如下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  )

A.4处      B.3处

C.2处D.1处

图中倾液时手握试剂瓶的标签没有向手心;

过滤操作中被过滤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

过滤时漏斗下口应紧贴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

胶头滴管不应横放在桌上,这样容易沾上污物,胶头滴管应插入洁净小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故共有4处错误。

A

5.从氯酸钾分解制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溶解、过滤、蒸发、加热

B.溶解、过滤、洗涤、加热

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实验室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用先溶解,后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为了除去二氧化锰沉淀上吸附的氯化钾,应将过滤后的二氧化锰进行洗涤,然后加热烘干除去水分。

6.下列关于蒸发皿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直接加热蒸发皿底部

B.蒸发液体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不断搅动蒸发皿里的液体直到把液体完全蒸干

C.将热的蒸发皿用手拿离火焰,放在实验台上

D.将灼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冷水中冲洗

蒸发皿是瓷质的受热容器,可以直接加热,A正确;

蒸发时边加热边搅动,是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但应加热到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即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B错;

热的蒸发皿不能用手拿,应用坩埚钳夹持,且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容易烫坏实验台,C错误;

灼热的蒸发皿骤冷易炸裂,D错误。

7.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四组试剂,某同学欲分离含有氯化钾、氯化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应选用的试剂组合是(  )

A.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钾溶液、硫酸

C.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D.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

此题是在给定试剂的条件下自行选择分离方案,注意的原则仍是方法简单易行,不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和不改变原物质的状态。

由于混合物中硫酸钡不溶于水,第一步可用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分离出硫酸钡。

第二步用硝酸银是无法分离氯化钾和氯化铁的,用氢氧化钾可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并可防止氯化钾溶液中引入其他杂质阳离子,然后通过过滤分离出氢氧化铁。

要将氢氧化铁再转化为氯化铁,只能用盐酸来实现,滤液中的过量氢氧化钾也需要盐酸中和成氯化钾。

最终蒸发(蒸发氯化铁溶液要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水解)得到相应的固体。

D

8.对下列未知盐的稀溶液所含离子的检验中,作出的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当加入氯化钡溶液时不产生沉淀,重新加入硝酸银溶液时,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可判定含有Cl-

B.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酸化沉淀不消失,可判定含有SO

C.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判定含有Mg2+

D.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判定含有CO

A项中加氯化钡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没有SO

、SO

、CO

、PO

、Ag+等,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一定含有氯离子,A判断正确;

B项中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有SO

离子,加稀盐酸酸化沉淀不消失,排除了CO

离子;

硫酸钡不溶于盐酸和硝酸,亚硫酸钡能溶于盐酸,也溶于硝酸,但该溶液中先加入了硝酸钡后加盐酸,溶液中就有了硝酸,可把亚硫酸钡氧化为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

因此该待测液中可能只含有SO

,也可能只含有SO

,还可能既含有SO

又含有SO

,所以B项判断不正确;

C项中加入NaOH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并非只有Mg2+,Al(OH)3、Zn(OH)2等也是白色难溶的物质,所以C项不正确;

D项中也可能是含碳酸氢根离子所致,故判断含有CO

是片面的,D项不正确。

9.提纯含有少量Ba(NO3)2杂质的KNO3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B.加入过量的K2SO4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C.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D.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杂质离子为Ba2+,可加CO

或SO

,使之形成沉淀除去,但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需用钾盐,可选用K2CO3溶液,过量的K2CO3滴加适量稀硝酸可除去,若使用K2SO4,则在后续步骤中无法除去过量的K2SO4。

10.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B.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A项中,溶解粗盐时,在保证粗盐溶解的前提下应尽量少加水,避免蒸发时困难;

B项中,该操作应在蒸发皿中进行,利用水分的挥发;

D项中,用大量水洗涤会造成食盐过多损失。

11.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

B.一定有CO

C.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SO

是否存在

向①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中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CO2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和CO

在②中的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为原溶液中已经加入了稀盐酸。

12.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甲:

CaCO3(Na2CO3)     乙:

NaOH(Na2CO3)

丙:

KCl(KHCO3)丁:

炭粉(氧化铜)

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

①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

②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③加适量盐酸,蒸发

④溶解,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甲—②,乙—④B.乙—③,丙—③

C.丙—①,丁—②D.丙—③,丁—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0分)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

(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

(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  )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

(4)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炭粉(  )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  )

(1)中利用CaCO3不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加水,过滤干燥即可除杂。

(2)中KCl和K2CO3均易溶于水,故不能用过滤法分离;

可用盐酸反应后,再将溶液蒸发即得到氯化钾晶体。

(3)中利用高温分解法,使CaCO3分解除去并生成CaO。

(4)中二者均不溶于水,可利用炭粉易燃方法,选用d。

(5)中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采用结晶法分离除杂。

(1)c 

(2)e (3)d (4)d (5)f

14.(10分)有一包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的提纯。

课外活动小组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

探究一:

这包粗盐中含有什么杂质?

(1)根据海水的成分和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推断该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CaCl2和MgCl2。

现在实验来验证这种推断:

取样品并溶解,加入足量NaOH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________;

接着再加入数滴Na2CO3溶液,目的是检验有没有________。

实验证明:

这包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CaCl2。

探究二:

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按下面步骤继续进行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

③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某种试剂,过滤;

④将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得到纯净的固体A;

⑤滤液在进行某一操作后,移入蒸发皿进行蒸发,得到纯净的固体;

⑥称量实验中得到的某种固体。

(2)步骤②③⑤中都使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它在步骤②和⑤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在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步骤⑤中进行的“某一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中你认为需要称量的固体是固体A还是固体B?

________,你不选择另一种固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检验Mg2+,加入Na2CO3溶液是为了检验Ca2+。

(2)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过程中都要用到玻璃棒,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起到加速溶解的作用;

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

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及晶体溅出。

(3)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CaCl2,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后进行过滤,除去CaCO3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除去多余的Na2CO3,即得到NaCl溶液,蒸发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

(4)由于在步骤③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多余的Na2CO3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所以固体B中含有的NaCl比原来含有的NaCl多。

(1)MgCl2 CaCl2

(2)玻璃棒 加快溶解 使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