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4456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格式.docx

《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新高考历史教师用书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格式.docx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

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

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

1069年。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理财之法:

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

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

(4)影响和评价

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

①积极影响:

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

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②“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③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①政治上:

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上:

殖产兴业;

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③文化及生活习俗上:

倡导“文明开化”。

④军事上:

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

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②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戊戌变法

1898年。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传播。

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谕令各省督府举荐新政人才;

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创新发明;

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改革财政;

兴办邮政。

③文化教育上: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专门学堂;

鼓励私人办学,选派留学生到海外留学;

准许民间创立报馆;

设立译书局。

裁汰旧军,编练新军。

(4)影响:

是一次变法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经典例析]

1.(2019·

海南卷.2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匈奴、蒙古、女真皆有之。

1615年,努尔哈赤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

此后逐渐发展,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过清朝的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如平定三藩、攻取台湾、反击沙俄等。

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后为定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有名无实。

1791年,乾隆皇帝下谕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用。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被废除的原因。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作用及废除原因。

(1)问,主要结合材料中关键词句“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处理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处理重大军政事物”来进行归纳。

(2)问,要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大趋势来进行分析和评价。

简单说,君主专制强化,省略议政,君主独裁。

[答案] 

(1)作用:

延续北方民族政治传统,成为政治中枢;

团结平衡各种力量,维持清朝统治稳定;

维护了清朝大一统局面。

(2)原因:

不利于皇权集中;

失去存在意义。

2.(2019·

全国Ⅱ卷)(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

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作用,结合材料“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这一信息回答。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等信息,并结合明治维新前中下级武士的社会处境回答。

(2)问结合材料“西乡隆盛……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对政府极度不满”“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等信息回答。

答案:

(1)作用:

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原因:

前期:

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

后期:

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

(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

有利于改革的推进;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深化拓展]

1.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

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

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

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

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

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2.判断“改革的结局”的方法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失败有两个主要标志:

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3.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4.评价改革的原则及规律性认识

(1)评价原则:

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规律性认识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

[综合检测]

1.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

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D [从“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和“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的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故D项正确;

A、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题干中的做法只是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并没有剥夺三司的财权,故B项错误。

]

2.有学者认为:

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

作者旨在强调(  )

A.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

B.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

C.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D.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

B [“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表明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3.(2019·

江门一模)(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登国元年(386),在鲜卑贵族的拥戴下,拓跋珪复建代国,建年号登国,天兴元年(398)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初期的国家组织是一种鲜卑与华夏的混合体。

针对魏晋以来九品官人法中“以等级差别的形式,叙列担任公卿至于郎吏这些官职所需要的人品等级”的官品制度,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年(495)、太和二十三年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将官分品、从,品与从品再分阶,进一步细化了官品的等级。

这使官品由人品到官阶的性质转变,实现了汉唐间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的分级、分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陈长琦《官品的起源》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时期和北魏孝文帝时官品制度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官品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1)问,根据材料“(九品中正制)以等级差别的形式,叙列担任公卿至于郎吏这些官职所需要的人品等级”“(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官分品、从,品与从品再分阶,进一步细化了官品的等级”等信息回答。

(2)问,根据材料“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的分级、分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区别:

魏晋时期:

官品是官员担任官职的人品等级,即按等级差别、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