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4385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旨在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用光催化分解代替电解水制氢气,可实现节能环保

C.天然气、沼气和太阳能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D.“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故A错误;

B.电解消耗电能,而光催化还原水制氢可利用太阳能,更节约能源,故B正确;

C.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故C错误;

D.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净水作用,明矾不能降低海水的盐离子浓度,不能使海水淡化,故D错误。

故B正确。

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古诗文

化学知识

A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

“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诗经·

大雅·

绵》:

“堇茶如饴。

”郑玄笺:

“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糖类均有甜味

D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

“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A.AB.BC.CD.D

【答案】A

A项,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的,钾的焰色反应是紫色的,通过“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可判断该鉴别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故A正确;

B项,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由“惟玻璃可盛”可判断,强水不可能是氢氟酸,故B错误;

C项,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例如淀粉属于多糖,没有甜味;

D项,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故D错误。

点睛:

本题以文言文的形式考查了有关物质的性质、鉴别等知识,既考查了化学知识又考查了文学素养。

解题时应结合所学知识弄明白文言文中描述的有关物质的性质,然后作出正确判断,注意找准文言文中的关键字眼,如A项通过紫青烟判断真硝石,利用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B项考查了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

D项注意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组分中任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硬度一般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0.1mol苯完全转化为环己烷,破坏的碳碳双键总数为0.3NA

B.1mol·

L-1的CH3COONH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大于2NA

C.4.6g钠用有小孔的铝箔包裹后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H2的分子总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由CO和N2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2NA

【答案】D

【详解】A.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在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故A错误;

B.未知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CH3COONH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故B错误;

C.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0.2molNa与水完全反应生成0.1mol氢气,但是钠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可以与铝箔发生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会生成一些氢气,所以生成氢气的分子总数大于0.1N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LCO和N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依据一氧化碳分子和氮气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相同,所以0.1mol混合气体中含原子0.2mol,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2NA,故D正确。

故选D。

4.已知a、b、c的分子式均为C4H8O2,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a、b、c均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a、b、c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D.c的二氯代物有六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详解】A.a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错误;

B.a、c中含有酯基,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反应,b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

C.b中含有饱和的碳原子,所以其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

D.c的结构简式为:

,如果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二氯代物有6种,故D正确。

【点睛】在推断烃的二元取代产物数目时,可以采用一定一动法,即先固定一个原子,移动另一个原子,推算出可能的取代产物数目,然后再变化第一个原子的位置,移动另一个原子进行推断,直到推断出全部取代产物的数目,在书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重复和遗漏。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核内质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的核素Ts可表示为:

B.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COCl2的结构式为:

D.H2O2的电子式为:

H+[

]2-H+

【答案】C

【分析】

元素符号左上角是质量数;

比例模型是原子大小的关系图,没有成键结构;

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详解】A.核内质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的核素Ts表示为:

,A错误;

B.球棍模型主要体现的是分子的空间结构和成键类型,比例模型主要体现的是组成该分子的原子间的大小关系,B表示球棍模型,B错误;

C.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COCl2的结构式为:

,C正确;

D.H2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H

H,D错误;

答案为C。

6.某工业废气中的SO2经如图中的两个循环可分别得到S和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Ⅰ中,反应1中的氧化产物为ZnFeO3.5

B.循环Ⅰ中,反应2中的还原产物为ZnFeO4

C.Mn可作为循环Ⅱ中电解过程中的阳极材料

D.循环Ⅰ和循环Ⅱ中消耗同质量的SO2,理论上得到S和H2SO4的质量之比为16∶49

【详解】A.反应1为2ZnFeO4+H2

2ZnFeO3.5+H2O,氧化产物为H2O,故A错误;

B.反应2为4ZnFeO3.5+SO2

4ZnFeO4+S,还原产物为S,故B错误;

C.循环Ⅱ中电解时,阳极上Mn2+放电生成MnO2,若Mn作为循环Ⅱ中电解过程中的阳极材料,则阳极上Mn放电,得不到MnO2,故C错误;

D.循环I中总反应为2H2+SO2

S+2H2O,循环Ⅱ中电解过程发生反应为MnSO4+2H2O

MnO2+H2SO4+H2↑,吸收过程发生反应为MnO2+SO2=MnSO4,故循环Ⅱ中总反应为2H2O+SO2=2H2SO4+H2,循环I和循环Ⅱ中消耗同质量的SO2,理论上得到S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质量之比为16:

49,故D正确。

7.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

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l;

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

W>X

B.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Y<Z

C.化合物XZW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

D.Z的氢化物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均能与Y的氧化物反应

试题分析: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可知W的质子数为8,则W是氧元素;

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且原子半径比W大,可知X为11号元素,故X为Na元素;

Y的原子半径介于X和W之间,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所以Y是Si元素;

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原子序数大于Si,故Z为Cl元素;

A.O2-、Na+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O2->Na+,故A正确;

B.非金属性Si<Cl,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B正确;

C.化合物NaClO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Y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硅,Z的氢化物为HCl,X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故D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

【名师点晴】关键是根据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确定元素,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可知W的质子数为8,则W是氧元素;

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原子序数大于Si,故Z为Cl元素,据此解答。

8.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了下列过程(已知Fe3+在pH=5时沉淀完全).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步骤②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Fe2++H2O2+2H+=2Fe3++2H2O

B.步骤②不能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

C.步骤③用CuCO3代替CuO也可调节溶液的pH

D.步骤④为过滤,步骤⑤蒸发结晶

样品中含有FeO、Fe2O3和CuO,加入足量硫酸后,固体溶解转化为Cu2+,Fe2+,Fe3+,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亚铁离子氧化为Fe3+,调节pH=5,铁离子沉淀为氢氧化铁,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得到胆矾晶体。

【详解】A.步骤②中亚铁离子与过氧化氢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反应2Fe2++H2O2+2H+=2Fe3++2H2O,A正确;

B.步骤②若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会引入氯原子、硝酸根新的杂质,不利于胆矾的回收,同时造成环境污染,B正确;

C.步骤③用CuCO3代替CuO也可调节pH,碳酸铜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引入新的杂质,C正确;

D.步骤④为过滤,步骤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D错误;

答案为D。

9.下列叙述或书写正确的是

A.H2(g)+F2(g)===2HF(g)△H=-270kJ·

mol-1,则相同条件下,2molHF气体的能量大于1mol氢气和1mol氟气的能量之和

B.2H2(g)+O2(g)===2H2O(g)△H=-483.6kJ·

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kJ.mol-1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H=-57.4kJ·

mol-1

D.500℃、30MPa时,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H=-38.6kJ·

mol-1在此条件下将1.5molH2和过量N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19.3kJ

【详解】A.从热化学方程式H2(g)+F2(g)=2HF(g)△H=-270kJ·

mol-1可知,反应放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