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04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3923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2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解释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成语解释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成语解释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成语解释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成语解释04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解释04Word文件下载.docx

《成语解释04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解释04Word文件下载.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解释04Word文件下载.docx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

“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三国志·

魏书·

刘廙传》:

“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近义

  1.抱薪救火2.饮鸩止渴3.以汤止沸

反义

  釜底抽薪,抽薪止沸

例句

  对社会上的精神垃圾,我们不能用扬汤止沸的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辨析

  扬汤止沸和“饮鸩止渴”都有“只顾眼前”、“办法不彻底”的意思。

区别在于“扬扬止沸”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饮鸩止渴”则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严重后果。

  典故刘廙是三国时期魏国人。

他的哥哥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他便投奔曹操,在曹操部下当一名秘书之类的官员。

刘廙有才,干事勤勉,受到曹操及其长子曹丕的器重。

当时,有个名叫魏讽的人,反对曹操,进行袭击,被人告发后,曹操便把魏讽处死了。

而刘廙的胞弟刘伟,是魏讽阴谋袭击曹操事件的同党,因此也被曹操诛杀。

按照当时法律,刘廙因弟弟牵连,也当获罪,并应全家抄斩。

可是曹操爱惜人才,同时也了解刘廙的为人和他弟弟刘伟根本不同,据审查得知,当时刘廙还曾劝说刘伟别跟魏讽往来。

所以曹操下令,特别宽恕刘廙,不予判罪。

刘廙很感激曹操,他为此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我的罪,例应灭绝祖宗和家族,幸而蒙您‘扬汤止沸’救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这样的大恩,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今后我只有拼死为您效劳才是。

”“扬汤止沸”指播扬锅里的滚汤(开水),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是比喻宽缓急难的意思。

但后来人们在运用中,这句成语的愿意有了变化,一般来用比喻临时采取紧急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办法不够彻底。

00003矫枉过正

  词目矫枉过正(hypercorrect;

overcorrect)

  发音jiǎowǎngguò

zhè

ng

  释义矫:

纠正。

枉:

弯曲。

正:

直。

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

“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示例或有避其谤者,又每~,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细柳》)

  《超绝书》:

“至诚感天,矫枉过直。

  近义词过犹不及

  反义词恰如其分

语法偏正式;

作谓语、宾语、分句;

比喻纠正错误过度。

00004舍本逐末

  【汉语拼音】shěběnzhú

  【词语解释】抛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形容轻重倒置。

  【字词解释】

  舍:

舍弃

  逐:

追求

  本:

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末:

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 

舍本求末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另外写法】弃本逐末、舍近谋远[1]

成语出处

  1、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汉书·

食、货志下》:

“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3、《孟子·

离娄上》:

“道在迩而求诸远。

”《后汉书·

臧宫传》: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

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

中国古代以耕读为本,工商为末,所以“舍本逐末”也有舍弃耕读,从事工商的意思。

成语辨析

  1、不可读成shěběnzhú

omò

  2、“逐”不可写为“琢”。

  3、与“舍近求远”的区别在于,舍近求远更重于“近”和“远”,而舍本逐末在于“本”和“末”。

  4、与“贪小失大”和“本末倒置”的区别在于,贪小失大是写失去了,本末倒置是写把事物颠倒了,而舍本逐末写的是舍去根本的,追求末节的。

[2]

  1、清·

张春帆《宦海》第一回:

“不先去考察他们的程度,却只嫌着百姓们的程度不合,岂不是舍本逐末幺?

  2、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可见咱们天天是舍本逐末。

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成语典故。

  3、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十分开明的君主,他并不是舍本逐末,而是十分关照农民与农业,并不顾及自己。

  4、一个人如果想有成就,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而是要追根寻源。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酒家曰:

“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

“尔第不循我法也。

”其人曰:

“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

“可有米么?

”其人俯首思曰:

“是我忘记下米!

噫!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00005始作俑者

发音:

  shǐzuò

yǒngzhě

释意:

  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典故:

  俑:

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出处:

《孟子·

梁惠王上》: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

“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

“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

“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

“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

“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

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

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

“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解释:

根据孟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现在常被误用指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00006撕心裂肺

拼音

  sīxīnliè

解释

  撕:

动词

  心、肺:

人体器官

  裂:

使动用法,使...裂

  撕碎心,使肺裂,形容某事令人极度悲伤。

语法

  通常可做定语和状语

例句 撕心裂肺的哭声  哭得撕心裂肺

00007漠不关心

【读音】

  mò

 bù

 guānxīn

【释义】

  漠:

冷漠,冷淡。

(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形容词

【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问:

“到底人家的马,~,并不当心喂草喂料。

【示例】

  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漠不关心。

(叶圣陶《英文教授》)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近义词】

  漠然置之

【反义词】

  关怀备至

【语法】

  偏正式;

作谓语、定语、状语,后面不接宾语;

含贬义

00008欣欣向荣

  欣欣向荣(xīnxīnxià

ngró

ng)

  解释:

欣欣:

生机勃勃的样子。

荣:

茂盛。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又指花草树木生长旺盛。

  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用法:

偏正式;

作谓语、定语、状语;

含褒义

  示例:

周恩来《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

  近义词:

朝气蓬勃、方兴未艾、蒸蒸日上

  反义词:

日暮途穷、大势已去、死气沉沉

  故事: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官职,他对当时朝廷的官场黑暗非常不满,表示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

公元405年,他毅然辞官回乡,在回乡的途中,他把路途所见所闻写成《归去来辞》,描写欣欣向荣的春天的景象

  例句:

1.春风吹走了冬天的寒意,吹走了雪花的痕迹,山角下嫩黄的小花布满整个视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在其间欣欣向荣的,只有鲜花和绿草,这是比喻对于将来的希望。

00009熙熙攘攘

【注音】

  (xīxīrǎngrǎng)

【释义】

  熙熙:

和乐的样子;

攘攘:

纷乱的样子。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一派和乐又纷乱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用法】

  联合式;

作谓语、定语;

形容人多,十分喧闹、吵杂。

【示例】

  元·

王结《客船晚烟》:

“贾客轻生冒艰险,~亦堪怜。

  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车水马龙

  门庭若市

  门前冷落、门可罗雀

00010水到渠成

基本信息

  【成语名称】水到渠成

  【成语拼音】shuǐdà

oqú

ché

  【字词释义】渠,水道。

  【成语释义】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用法】 

用作褒义。

多用于劝人不要急于求成;

或说明某事的成功是因为客观条件成熟。

一般作谓语、定语。

  【感情色彩】褒义词

  【近义词】顺理成章、瓜熟蒂落

  【反义词】功败垂成

  【英文翻译】

  1、Successwillcomewhenconditionsareripe.<

whenwateflows,achannelisformed;

somethinghappenswithoutextraeffort>

  2.When water flows;

a channel is formed.[1]

  1.苏轼《答秦太虚书》:

“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2.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问:

‘如何是妙用一句?

’师曰:

‘水到渠成’”。

  1.李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