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基础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纲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3738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大学基础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扬州大学基础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扬州大学基础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扬州大学基础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扬州大学基础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大学基础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纲要文档格式.docx

《扬州大学基础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纲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大学基础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纲要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扬州大学基础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纲要文档格式.docx

2.科赫与疾病的病菌说

(1)建立了疾病细菌说;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1905年获诺贝尔奖)c)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则

(2)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3.贝耶林克加富培养根瘤菌、固氮菌、硫酸还原菌等。

4.维诺格拉斯基a)土壤微生物研究的生态学观点和原位研究路线。

b)提出化能自养的概念,证明硝化作用的本质。

四.成熟时期(分子水平)

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分子生物学电子显微镜DNA的发现等

特点:

一是从分子水平去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二是人们能更主动地自觉地有效地利用微生物为人类服务。

1890VonBehring制备抗毒素治疗白喉和破伤风;

1892Ivanovsky提供烟草花叶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证据;

1928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

1929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4Avery等证实转化过程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953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1970~1972Arber、Smith和Nathans发现并提纯了DNA限制性内切酶;

1983~1984Mullis建立PCR技术。

第二章微生物细胞

3.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其相应功能

一、基本结构

1、细胞壁(包在细菌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质膜的、较为坚韧、并略具弹性的结构。

(1)细胞壁的功能a.保护作用b.鞭毛运动的支点c.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与细菌的抗病性、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2)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结构

a.化学组成:

磷壁酸,肽聚糖(两种氨基糖+4种氨基酸组成的坚韧的多聚体结构,占40-90%)

b.结构:

两种类型:

单层较厚、比较致密的结构(20-80nm);

两层膜结构(10nm)

2、原生质体

(1)细胞质膜(5-10nm):

质膜、细胞膜

a.质膜的组成:

磷脂分子和蛋白质

b.质膜的功能1.渗透屏障的功能2.参与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载体脂类)3.参与能量的产生(电子传导系统)4.鞭毛着生点,与运动有关

(2)中间体(内膜系统):

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

(3)细胞质(包含在细菌细胞质膜以内的所有部分称细胞质)

a.细胞质区:

核蛋白体(或核糖体):

直径10nm,沉降系数为70s的颗粒,由核糖核酸(RNA,占2/3)和蛋白质组成。

功能:

蛋白质合成场所。

构成核糖核蛋白体的三种RNA:

16SrRNA、23SrRNA、5SrRNA,比例为1:

1:

1

b.核区(原核、类核或染色质区):

一条紧密而有规律缠绕的环状双链DNA丝处于细胞质中部的絮状的区域。

质粒:

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附加体:

附着在染色体的质粒。

细菌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c.内含体:

①气泡:

2nm厚,由蛋白质组成。

光合细菌和水生细菌的特征,每个细胞含几个到几百个;

使细菌具有浮力,趋向于光强度和氧浓度的区域;

②聚羟基丁酸盐(PHB):

碳和能源的储藏物质,可制成可降解塑料;

③多糖类贮藏物:

包括糖原和淀粉类;

④异染粒:

其功能是贮藏磷元素和能量,并可降低细胞内的渗透压;

⑤藻青素:

一种内源性氮源贮藏物,兼贮存能源;

⑥磁小体:

起导向作用;

⑦羧酶体:

在一些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关键作用;

⑧硫粒;

⑨载色体

二、特殊结构

1、荚膜:

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部分细菌能够向细胞外分泌一些胶粘性的物质,并附着在细胞的表面,这类物质称之为荚膜。

不同细胞的荚膜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内含多个菌体的胶团,称菌胶团。

荚膜的染色:

碳素墨水对产荚膜菌采用背景染色法------负染色法

a.荚膜的组分:

多糖和多肽

b.荚膜的主要功能:

Ⅰ.使细胞免受干燥的危害;

Ⅱ.病原菌的荚膜与致病能力有关;

III.荚膜多糖——信号物质;

Ⅳ.贮藏养料;

Ⅴ.作为渗透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

Ⅵ.堆积代谢废物

2、鞭毛

(1)形态特征:

鞭毛是从细胞膜内长出,穿过壁伸出体外,形成细长的丝(直径20-30nm)。

(2)功能:

细菌细胞运动的器官。

鞭毛的运动方式:

原核生物----旋转式;

真核生物----挥鞭式

(3)类型(根据鞭毛着生位置和数目来分)单生,丛生,周生

(4)趋向性

3.菌毛(菌须)

附着在细菌表面的短而僵直的丝状附着物。

(须)。

短、细、硬、多(150-500)

代表菌:

淋病的病原菌——淋病奈氏球菌

菌膜、性器

4、芽孢:

在细菌的生长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球形或卵形的、具有厚壁结构,抗性极强的休眠体,这种物质称为芽孢。

抵抗逆境。

类型:

大小、着生部位(端位;

近端位;

中央位)

(1)特有成分:

DPA-Ca,即吡啶二羧酸钙盐

(2)杀死芽孢所需要的条件:

湿热灭菌时温度不能低于121℃10min。

热空气干热灭菌则温度在150-160℃下维持1~2h。

(3)芽孢的形态:

圆柱形、椭圆形、圆形等

(4)芽孢的染色方法:

孔雀绿染色

(5)芽孢的萌发:

促进萌发物质:

葡萄糖、表面活性剂;

抑制萌发物质:

D-丙氨酸和重碳酸钠等

5、伴孢晶体:

产生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用途:

生物农药-----细菌杀虫剂

4.革兰氏染色过程、结果及机理

过程:

(1)取细菌菌体做涂片、干燥、固定

(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色,水洗(3)用革兰氏碘液媒染、水洗(4)滴加乙醇脱色、水洗(5)用蕃红染液复染、水洗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

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

红色

机理:

(1)与等电点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pH2~3,阴性菌pH4~5,加I--KI媒染,等电点降低,阳性菌降低的更低,与结晶紫结合得更牢固;

阴性菌结合力弱,易被乙醇脱色。

(2)与细胞壁有关: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脂类物质高,易被乙醇溶解增加细胞通透性;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脂类物质含量低,肽聚糖被乙醇脱水使降低细胞通透性;

因此复染后表现不同的染色效果。

5.革兰氏染色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该步骤操作不当会产生什么结果?

脱色。

若脱色过当,阳性菌可被脱色而被误判为阴性菌。

若脱色时间过短,阴性菌可被脱色而被误判为阳性菌。

6.荚膜、芽孢的概念及杀死芽孢所需的温度条件,抑制芽孢和促进芽孢萌发的化学物质

荚膜:

芽孢:

杀死芽孢所需要的条件:

芽孢的萌发:

D-丙氨酸和重碳酸钠等。

7.芽孢、荚膜的染色法,荚膜的功能

芽孢的染色方法:

荚膜的染色方法:

c.荚膜的主要功能:

8.真核微生物细胞和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形态以及大小的区别

一、细胞的结构及组成区别

1、细胞壁

真核生物:

纤维素或几丁质

酵母细胞:

外层甘露糖、内层葡聚糖,中间夹着一层蛋白质,内含多种酶等,呈“三明治”状。

原核生物:

肽聚糖

2、细胞质膜

相同之处:

双层磷脂分子构成,蛋白质镶嵌其中

不同之处:

真核细胞含固醇类,如胆固醇;

而原核细胞不含固醇

3、细胞核

原核细胞:

没有完整的核

真核细胞:

具有完整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4、细胞器:

无细胞器

具有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5、鞭毛

鞭毛蛋白、中空螺旋、旋转式

微管蛋白、“9+2型”、滑动式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大小和形状的区别

1、大小的区别

原核生物:

直径或宽度在0.5-2.0um.

真核细胞:

达到2-200um.

2、形状的区别

细菌: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真核生物:

一般为椭圆形或柱状,部分种类分化成菌丝体、孢子等

第三章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9.微生物营养与代谢的概念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微生物代谢:

微生物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总和。

10.微生物营养物质的类型、各营养物质的功能和相应可被微生物利用的形式

1、碳素化合物(碳源):

是微生物细胞内碳素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的C的来源。

占细胞干重的50%。

(1)构成微生物体有机分子的骨架

(2)大多数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种类——非常广泛

 

2、氮素化合物(氮源):

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含氮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的N素的来源。

构成细胞物质,少数微生物的能源物质(硝化细菌——氨)。

微生物可利用的氮素化合物:

3、矿质元素(无机盐—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为机体提供了必要的金属元素。

主要功能:

a.构成微生物细胞的多种结构成分b.参与酶的组成,构成酶的最大活性(Mg、Mn、Fe)c.维持细胞结构的稳定性(Ca、Mg)d.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有利于物质的运输(K、Na)f.部分元素可作为少数类型微生物的能源(Fe、S)

P、S、Fe、Mg、K、Ca(大量元素)

Mn、Cu、Zn、Mo(微量元素)

4、生长因子:

是指微生物生长必需的但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的),需要从外界吸收的且需要量又很小的有机物质。

构成酶的辅基或辅酶

5、水分:

生长、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

a.机体内生理生化反应的基础

b.溶剂与运输介质

c.细胞体内温度的缓冲剂作用

11.生长因子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分类(化学结构、生理作用):

氨基酸;

核苷(或碱基);

维生素

(1)不同的微生物,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各不相同

(2)微生物生长需要的生长因子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对生长因子未知微生物的培养

12.微生物营养类型、概念及其划分依据、代表微生物

划分依据:

碳源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