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行业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590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行业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低碳行业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低碳行业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低碳行业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低碳行业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行业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低碳行业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行业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碳行业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三、低碳政策23年:

从意识苏醒走向共识5

1、国际:

联合国促成下的全球协同减排5

2、国内:

对外“响应”,对内“自律”7

四、碳市规模展望:

从几亿到几千亿7

1、碳交易实务:

交易啥、谁交易、如何交易8

2、欧盟碳市:

“鼎盛期”年交易规模近6,000亿元人民币10

3、国内碳市:

年交易规模不到10亿元,远期空间600~4,000亿元11

五、哪些企业受益:

低碳主题投资5大逻辑12

1、减排项目企业12

2、碳资产管理公司13

3、碳排放权交易所13

4、替代技术企业14

5、节能公司15

一、低碳概念

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简称GHG),是指大气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产生的能够吸收和重新释放红外辐射的微量气体成分。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氟化气体等。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变化,会影响大气与陆地、海洋、太空的能量交换,导致全球变暖(即所谓的“温室效应”)。

CO2是最常见、占比最大的温室气体,被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计量单位,其他气体可根据全球升温潜值(GWP),换算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以实现计量单位统一。

从全球、我国的现有的碳交易市场来看,CO2也是最常见的交易品种。

过去40年碳排放责任追溯

中国2014年排放量全球居首

截至2014年底,全球前3大碳排放主体是:

中国(占28%)、美国(占17%)、欧盟(占10%)。

2014年,全球碳排放量合计35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中国:

2014年碳排放量98亿吨,全球居首。

碳排放量持续提升,且自2000年以来进入快速增长期——1965~2014年期间(过去49年),碳排放量年复合增速为6%,而2000~2014年期间(过去14年),碳排放量年复合增速达到8%。

►美国:

2014年碳排放量60亿吨。

于1995年起,碳排放总量企稳、不再大幅上升。

►欧盟:

2014年碳排放量37亿吨。

于1979年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后续呈平稳小幅下降趋势。

美国远超他国

若看过去40年的人均累计碳排放量(即,一国1965~2014年碳排放量合计/该国最新人口数),美国达到了856吨/人,远超世界平均的158吨/人;

其次是日本(439吨/人)、欧盟(424吨/人);

而中国、印度仅为123、29吨/人。

从意识苏醒走向共识

联合国促成下的全球协同减排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开启全球碳减排的序幕。

1997年,多国达成一致,签署《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做出明确的碳减排承诺,有效期为2008~2012年。

根据2012年的多哈气候大会,全球计划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峰会上,达成覆盖全部国家的碳减排协议。

过去5年,全球气候大会的大国谈判代表均不包括最高领导人。

据法新社10月27日报道,巴黎气候大会举办方已收到80份确定前来的答复,其中包括美国总统、中国国家主席、印度总理、南非总统、巴西总统和加拿大总理,法国外交部长表示欧洲领导人也将出席。

对外“响应”,对内“自律”

2011、2014年,我国分别出台自愿性质的碳减排规划:

“十二五”规划、以及2014~2020年的行动方案。

2014年以来,陆续和美国、欧盟、印度、英国、法国等大国(或地区)签订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我们理解,本届政府对待碳减排态度积极,考虑巴黎气候峰会旨在达成多国的碳减排一致性行动目标,上述各排放大国在会议之前达成默契,有利于推动谈判结果落地。

从几亿到几千亿

截至2014年底,全球的碳交易市场可分为三类:

1)跨国区域型:

如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EU-ETS),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2)国家型:

如新西兰碳排放交易市场(2008年启动)、瑞士碳排放交易市场(2013年启动);

3)小区域型(一国内):

如美国的加州、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中国的7个试点省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广东、湖北)碳排放交易市场。

交易啥、谁交易、如何交易

交易标的:

分为碳配额、碳信用两类。

一类是碳配额,即分配给控排企业的初始碳排放额度;

另一类是碳信用,即,减排项目企业(包含新能源发电等)其主业生产过程产生了能量、但不产生碳排放,这个量可以单独核算并抵消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称之为碳信用,具体类型包括CDM机制下的核证减排量CERs、JI机制下的ERUs、以及我国自愿减排机制下的核证减排量(CCERs),等等。

国际上配额、碳信用的交易量均较大,我国7个交易试点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配额,碳信用刚起步,量还很小。

交易主体:

控排企业、减排项目企业、金融机构等。

1)控排企业获取当年的配额后,若实际产生的碳排放量小于配额量,则多余的配额可以出售给其他控排企业;

2)减排项目企业即碳信用的出售方,可以将核算、认证后的碳信用卖给控排企业;

3)金融机构等,可参与期货等衍生品的买卖,利用价格的波动赚取投资收益。

交易过程。

1)在试点区域,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为政府免费发放,配额量根据企业历史的排放量确定,未来每年发放的量逐步降低,以达到减排约束效果;

2)控排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需要雇佣独立第三方的机构进行碳盘查;

3)多余的碳配额在各个交易所匹配交易。

我国的7个试点交易所,目前暂不可跨区域交易碳配额。

“鼎盛期”年交易规模近6,000亿元人民币

欧盟碳市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其期货交易量远大于现货交易量,且超过每年实际的碳排放量。

回顾2006年以来,交易量高峰期为2012年,全年的配额、CER期货交易量达到65、16亿吨,分别占全年欧盟碳排放量的162%、39%。

价格方面,配额、CER的期货交易均价最高分别达到157元/吨、124元/吨(2008年)。

按量、价数据推算,欧盟碳市的碳配额、碳信用的期货交易规模最大达到5,000亿元、900亿元(2011年)。

(以上价格数据均为人民币标价,按2015年11月10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换算)。

年交易规模不到10亿元,远期空间600~4,000亿元

我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对应7个现货交易所,分别于2013~14年间先后启动,主要以配额的现货交易为主。

2013~15年,7个交易所的交易量合计35、1,177、2,596万吨,其中累计成交量最大的是湖北交易所;

成交均价最高到67元/吨(2013年深圳交易所)。

2013~15年上述7个交易所的交易规模合计仅为0.2、4.4、6.4亿元。

目前7个试点城市控排覆盖的碳排放量约10亿吨/年。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的公开发言,若全国碳交易市场成立,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可能涉及30至40亿吨,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达12~80亿元;

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额将大幅增加,达600亿~4,000亿元。

低碳主题投资5大逻辑

1、减排项目企业

减排项目企业是指,通过自身的业务模式,可以核算出碳减排信用的企业,即碳信用(CER、CCER)的卖家,常见的包括新能源发电企业等,如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

粗略测算,假定碳信用价格按目前配额的价格(20~30元/吨)出售,典型生物质、垃圾焚烧项目的利润有望增厚10~20%。

2、碳资产管理公司

碳资产管理公司的实质是中介服务商,提供包括碳资产开发、管理、撮合出售等一揽子服务,其客户主要是减排项目企业(碳配额或信用的卖家)。

由于单个碳资产项目开发的服务费用金额不大(几十万元),因此多数国内知名的碳资产管理公司利润规模都不超过千万元。

3、碳排放权交易所

国内目前只在7个试点城市有碳排放交易所,其盈利模式主要是收取交易的佣金或手续费。

7大交易所的佣金比例平均在0.5%左右,交易所的盈利规模取决于碳交易市场的交易规模。

4、替代技术企业

替代技术主要指碳的捕集和封存(CCS),通过将高耗能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减少向大气层中排放。

根据美国能源协会执行会长在2015发电峰会上的演讲,全球CCS项目已投运14个、在建8个,合计年储存CO2达4,000万吨;

此外,后期开发阶段项目14个,年可储存CO2量2,000万吨,前期开发阶段项目19个,上述项目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联酋、中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巴西、荷兰、挪威等地。

目前在全球来看,CCS尚未实现商业化普及,一方面是成本因素,增加了CCS之后的电厂,发电成本比原有值平均高出30~50%,另一方面是碳减排的政策约束力度不够。

长期来看,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费体系中仍将占有半壁江山,低碳约束强化的背景下,CCS具有普及的可能性。

5、节能公司

节能公司是碳减排背景下的间接受益方。

高耗能控排企业减少碳减排的一个途径是,对主体工艺进行节能改造,这样就使得节能工程、服务运营的公司面临更多的市场开拓机会,如余热利用、余压利用等合同能源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