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6133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doc

《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doc

《航道与引航》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130101603

课程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适用专业:

航海技术

总学时:

38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该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的拓展课程之一,是依据市场调研、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2010)》的规定而开设的。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内河航道、河流水文要素、内河助航标志及安全标志、航行图与航行安全信息及引航等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大纲(2010)》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拟定合理航线,制定切实可行的航行计划;

2、准确定位与确定航向;

3、掌握各种条件下的航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变决策能力。

(三)素质目标

1、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2、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3、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服从意识;

4、具有团队意识,良好的与同事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以学科体系为主体,而以各个工作环节为主线,设计对应的工作任务,以完成某一工作任务为单元设计教学模块(知识模块),这样教学内容不但针对性强,而且更适用于培养学员的适任能力,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在探索中学”、“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互相促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课程设计标准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大纲(2010)》要求和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化船舶的航海技术应用型人才相一致;以学员是否具备熟悉内河航道和驾驶内河船舶的适任能力为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依据。

2、课程设计主要思路

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实践性非常强),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授课方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为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达到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只能通过发展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手段来解决。

目前,本课程已经完成多媒体教学的全部课件,由传统的板书形式改进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2)利用案例教学法,通过DVD、以及视景驾驶台演示进行教学

为弥补实操环节的欠缺,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穿插内河河流要素的flash动画、录像资料等,达到模拟现场实际教学的效果,加强学员对河流要素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进程安排

学习模块

学习单元

学时

(理+实)

1

内河水道

单元一内河水道的概况

4+0

单元二内河水道的概念与尺度

单元三内河航道的等级

2

河流水文要素

单元一比降

8+0

单元二流速

单元三流向

单元四水位

单元五流态

单元六潮汐

3

内河助航及安全标志

单元一内河助航及安全标志概述

2+0

单元二内河航标的分类

单元三内河航标配布类别及方法

单元四内河交通安全标志

4

航行图与航行安全信息

单元一比例尺与图式

3+1

单元二航行图种类、组成

单元三航行图使用、保管和改正方法

单元四航行安全信息

5

引航基本要领

单元一航行条件分析

6+0

单元二航路选择

单元三船舶定线制

单元四吊向点和转向点选择

单元五船位摆法

单元六船舶避让

6

不同类型河段的引航

单元一顺直河段的引航

4+2

单元二弯曲河段的引航

单元三浅滩河段的引航

单元四桥梁河段的引航

单元五河口段的引航

7

特殊情况下的引航

单元一雷雨大风天的引航

2+2

单元二夜航

单元三能见度不良时的航行

8

雷达助航技术

单元一雷达图像的识别

2+2

单元二雷达定位方法与航线选择方法

单元三雷达避让方法

总计

31+7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习模块名称

模块一内河水道

课时

 4+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内河水道概况、内河航道概念以及内河航道等级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航道尺度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确定和运用富裕水深,能够正确计算跨河建筑物剩余高度

素质目标

具备良好的安全、遵章使用内河航道船员基本素质

学习单元

单元一内河水道概况

单元二内河航道

单元三内河航道等级

相关知识

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或黑白板

考核评价

课后小结或习题测验

学习模块名称

模块二河流水文要素

课时

 8+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比降、流速、流向、水位、流态以及潮汐的基本概念及其对船舶的影响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水位计算实际水深;潮汐推算。

素质目标

 具备根据航行环境预控船舶风险的素质

学习单元

单元一比降

单元二流速

单元三流向

单元四水位

单元五流态

单元六潮汐

相关知识

 

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或黑白板

考核评价

 课后小结或习题测验

学习模块名称

模块三内河助航及安全标志

课时

 2+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内河助航标志的作用、配置原则;熟悉内河助航标志的作用

能力目标

 能够读懂内河交通安全标志

素质目标

 具备遵从交通安全标志驾驶船舶的基本素质

学习单元

单元一内河助航标志概述

单元二内河航标的分类

单元三内河航标配布类别和方法

单元四内河交通安全标志

相关知识

 

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挂图或黑白板

考核评价

 课后小结或习题测验

学习模块名称

模块四航行图与航行安全信息

课时

 3+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航行图比例尺的概念和航行图的种类、组成;理解水深、水区障碍物等图式的判别

能力目标

 懂得航行图使用、保管和改正方法

素质目标

 具备根据航行安全信息评估航行风险的基本素质

学习单元

单元一比例尺与图式

单元二航行图种类、组成

单元三航行图使用、保管和改正方法

单元四航行安全信息

相关知识

 

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或黑白板;各类航行图

考核评价

 课后小结或习题测验;实操评估:

航行图绘制、航行计划

学习模块名称

模块五引航基本要领

课时

 6+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航行条件概念及包含内容;航路选择基本知识;吊向点和转向点的含义及运用

能力目标

 具备航行条件分析的能力及正确采取船舶避让措施的能力

素质目标

 具备合格引航员所需的综合素质,做到“早、大、宽、清”及礼让

学习单元

单元一航行条件分析

单元二航路选择

单元三船舶定线制

单元四吊向点和转向点选择

单元五船位摆放

单元六船舶避让

相关知识

 

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或黑白板

考核评价

 课后小结或习题测验

学习模块名称

模块六不同类型河段的引航

课时

4+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顺直河段、弯曲河段、浅滩河段、桥梁河段以及河口段等航行条件分析及基本引航方法

能力目标

 具备在顺直河段、弯曲河段、浅滩河段、桥梁河段以及河口段独立引航的能力

素质目标

 具备在各种河段环境下保持引导船舶安全航行和高度戒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单元

单元一顺直河段的引航

单元二弯曲河段的引航

单元三浅滩河段的引航

单元四桥梁河段的引航

单元五河口河段的引航

相关知识

 

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或黑白板

考核评价

 课后小结和在模拟器上进行各种河段上操纵船舶实操练习及考试评估

学习模块名称

模块七特殊情况下的引航

课时

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雷雨大风天气、夜航、能见度不良等特殊环境下的航行要点及船舶应急方法

能力目标

 具备独立在雷雨大风天气、夜航、能见度不良等特殊环境下引航的能力

素质目标

 具备在雷雨大风天气、夜航、能见度不良等特殊环境下保持高度戒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单元

单元一雷雨大风天的引航

单元二夜航

单元三能见度不良时的航行

相关知识

 

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或黑白板

考核评价

 课后小结和在模拟其实进行特殊环境下的实操训练及考试评估

学习模块名称

模块八雷达助航技术

课时

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雷达图像的识别、雷达定位方法、雷达选航线方法及雷达避碰法

能力目标

 能够正常识别雷达图像,使用雷达测定船位及选择航线

素质目标

 具备精通助航设备操作及维护方法但不完全依赖助航设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单元

单元一雷达图像的识别

单元二雷达定船位和选择航线的方法

单元三雷达避让术

相关知识

 

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或黑白板

考核评价

 课后小结和助航仪器(雷达、磁罗经、AIS等)实操训练及考试评估

六、考核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评价相结合。

2.积极开发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建立课程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

4.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实训考核、现场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终结考试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5.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

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10%,阶段性考核成绩占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60%。

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细目详见下表。

课程考核方案

序号

平时考核比重

10%

阶段性考核比重

30%

终结性考核比重

60%

考核细目

比重

考核细目

比重

考核细目

比重

1

课堂考勤

3%

教学单元考核

内河航道与河流要素、标志、气象知识

10%

理论考核

60%

2

作业

5%

引航

10%

3

讨论

2%

标志、气象知识、助航标志

10%

七、教学条件

(一)实践条件

场地、设施、设备名称

要求

1.多媒体教室

1间能容纳40人

2.陈列室

1间

3.模拟操舵设备或模拟器

1套

4.全球定位系统接受机

1台

5.甚高频电话

1台

6.常用雷达

1套

7.测深仪

1台

8.磁罗经及其配件

1台

9.号灯、号旗

内河信号旗1套,信号灯或挂图1套

10.锚设备

典型的锚设备、挂图或实物

11.船体结构模型或挂图

1套

12.各类绳结样式或挂图

1套

13.各类钢丝绳、尼龙化纤若干及插接工具

1套

14.各类油漆、除锈工具

各2套

15.资料

常用内河航行图若干;教学用挂图1套;船员管理法规及技术规范

(二)师资条件

理论教师的人数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的要求配备,按照师生比1:

20配备实训教师;任课课教师应具有:

1、具有航海类中专及以上学历,并持有内河三等船长及以上适任证书;或者航海类院校驾驶专业教师;

2、熟悉有关船员培训和考试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3、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

八、实施建议

1、使用教材全称:

《航道与引航》

主编:

范晓飚

出版社:

大连海事大学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