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考前复习资料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货币银行学 考前复习资料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 考前复习资料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形态上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一、实物货币
●一、实物货币
●贝——最早的货币
●货、财、贸、贱、贷、贫
●刀、布
●帛、丝、五谷
●豕——猪、牛、羊、牲畜
●实物货币的特点:
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现代社会中的实物货币(特例)
●二、金属货币(币材)
●铜制:
贝币——刀币布币(如图)——圜钱(圆形圆孔、圆形方孔—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通宝”
●几千年铜质货币的历史,“铜臭气”
●自宋始有白银流通,非标准化,需称量。
●西方金银铸币流行较早
●铸币带有国家色彩,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货币发行权一般统一于国家。
●贵金属固定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
●价值量高(反例:
铁钱)
●北宋蜀地流通铁钱,铁重值小,一匹丝制的罗20000铁钱,重130斤
●易于分割(反例:
豕)
●易于保存(帛、五谷)
●便于携带
三、代用货币/表征货币
●足值货币的代表物
●银行券,以可兑换的居多
●辅币
●启示:
不足值的代用货币也为人们普遍接受,国家可以发行不足值的货币或根本无价值的纸币来获得铸币税。
四、信用货币
●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符号
●价值符号,不可兑换
●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
●铸币税:
原指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贵金属铸币的面值与其贵金属材料的实际价值之差。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铸币税指政府通过发行无价值的货币符号所获得的收益。
●货币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五、电子货币
●以电磁符号形态存在,记录债权债务关系,通常有实物载体。
●银行借记卡
●货币的新形态,货币形态也在与时俱进。
●货币的外延在扩大。
通货的概念
●流通中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
●狭义货币:
M0、M1
●M0=流通中现金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
M2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准货币near-money/quasi-money
●货币层次分类标准:
流动性
●流动性:
变现能力
●判断流动性有两个因素:
变现成本和变现速度
●资产流动性判断
●现金活期存款股票房产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职能
●定义:
当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发挥的作用。
●一辆Rolls-Roycephantom608万元人民币
●1、作用:
●从质的角度肯定商品具有价值
●从量的角度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2、特点:
概念的非现实的,足值的
●3、派生概念
●价格: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标准:
国家用法律规定的含有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简称货币含金量。
●足值但抽象的货币即可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格
●4、几个重要的经济关系:
●a.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正比
●b.货币价值(购买力)与价格
●反比
二、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充当媒介时发挥的作用。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1、特点:
现实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
●(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
●2、作用:
●a.克服了商品物物交换的三个矛盾——
●时间上的不一致
●空间上的不一致
●双方量上的不一致
●b.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3、货币流通规律:
●研究在一定时间内货币需要量变化的规律:
●a.一定时期内货币必要量
●=价格*商品供应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b.启示:
货币流通取决于商品流通,为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提供依据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三、支付手段职能
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发挥的作用。
货币的转移的同时没有商品的相向运动。
克服社会流通手段不足的困难;
为信用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四、贮藏手段职能
当货币退出流通,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发挥的作用。
足值且现实
●纸币没有贮藏功能,只有储蓄功能
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五、世界货币职能
●当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充当流通手段。
●不是任何货币都能担当世界货币职能。
●20世纪70年前的黄金和之后的美元、到再后来的英镑、日元、欧元
●外钞和外汇
●第四节、货币定义的回顾
●马克思观点
●货币选票论
●货币金属论
●货币名目论
●货币层次
第五节货币制度
●一、定义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
●构成一种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种货币制度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度的标志。
●金属,判断发展途径
●贱金属贵金属
●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2、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名称/单位元,镑,法郎,比索等,见附件
●单位货币含金量(价格标准、货币价值)
●在信用本位制度下,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货币单位与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币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如元、角、分。
●货币和货币之间的兑换问题
●汇率问题
3、规定各种通货铸造,发行、流通程序
●
(1)本位币(主币)
●我国的本位币是“元”。
商品本位下,国家关于本位币的规定:
●A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
公民可以拿货币金属要求国家铸币厂铸成本位币,国家不收或收取少量费用。
●国家集中铸造原因?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象征,能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和统一。
●——货币铸造权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权利,国家集中铸造可以维护主权完整。
●国家集中下的自由铸造有什么意义?
●保证货币金属能无限成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保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保证本位币自发适应流通的需要
B无限的法偿力
●无论一次支付多少,对方都不能拒绝,保证了本位币的权利。
C磨损公差
●当公差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可以到国家银行去换取等额新币。
(2)辅币
●本位币单位下的小额通货
国家关于辅币的规定
●A限制铸造
●辅币只能以贱金属铸造
●辅币只能由国家铸造,不能自由铸造
B只有有限法偿力
●超过一定限额,可以拒绝接受
●为了有利于商品和货币的流通
C可以与本位币自由的兑换
●保证主币和辅币按比例正常流通
4、规定国家金属准备金—历史性
●——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也叫发行保证制度、发行准备制度,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
197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
●——作为银行应付提款的准备金
●——作为世界性货币的准备金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区别货币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判断金属币材的发展轨迹
●在货币制度发展史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包括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度。
●当研究范围突破国界时研究货币体系就是国际货币体系。
1、银单本位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它是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货币制度。
●银单本位制特点
●白银是货币金属,银币是本位币。
●黄金不流通
银单本位制的缺点
●白银的价值含量低,不能适应大规模商品经济的交易需要。
●白银的价值不稳定。
2、金银复本位制
●复字何解
●黄金和白银两种货币同时充当本位货币。
●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
即劣币驱逐良币(badmoneydrivesoutgood)
●的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
●奸钱日繁,正钱日亡法钱不立---西汉贾谊
●格雷欣法则是货币制度倒退,又说明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不能同时流通两种货币。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价值低的被排挤出去。
原因?
●金属货币有贮藏手段职能,而信用货币没有。
3、金单本位制
●只有黄金这种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币材,享受本位货币待遇。
●根据本位币的形式不同,金本位制也有几种形式
(1)金币本位(goldspeciestandard)
●——最纯粹的金本位制
●——特点:
●黄金是货币金属,金币是本位货币
●银币只是辅币
●各国的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各国汇率安排
●英镑承担世界货币职能
——金币本位制对内使货币价值稳定
对外使外汇行市相对稳定。
被评价为货币史上的“黄金时代”——崩溃的原因:
●主观:
●黄金基础被破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黄金的流通量减少。
●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受到限制,在国际间自由转移被破坏。
●价值符号(代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的做法遭到破坏
●客观:
●黄金的产量与储备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换日益频繁,金币的磨损越来越厉害。
(2)金块本位制(goldbullionstandard)
●生金本位
●可向央行兑换金属块,但不能流通,且兑换有限制。
(3)金汇兑本位(goldexchangestandard)
●虚金本位
●代用货币和黄金之间不是本国中央银行,而是外国中央银行。
本国发行货币不以黄金为准备,而以外汇做准备。
●多用于战败国。
●而金块本位多实行于世界大战战胜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
4、信用货币制度
●当前的货币制度,货币完全不可兑换。
●货币价值量不固定,汇率浮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欧元
●当前美元的地位
第二章信用
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1、什么是信用
●以还本付息为前提的借贷活动。
不改变所有权为前提的一种资金使用权的调剂。
●信用,其实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内的资金使用权。
其代价就是支付的利息。
●本金、利息或两者的非货币形式
2、信用构成要素
信用主体
盈余部门、赤字部门、金融中介
这些部门可能是企业、机构、政府、个人
包括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信用关系
●信用主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资金和实物的融通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提供信用者为债权方,接受信用者为债务方。
●授信方受信方
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主要指期限和利率。
●其他信用条件有利息计算方式、支付次数、本金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