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3014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诗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诗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诗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诗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古诗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

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

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

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

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

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

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

“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

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

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新课标卷II)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

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

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

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考点定位:

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

《楚辞·

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

季氏》)

子曰:

“孰谓微生高直?

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公冶长》)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

(1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

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4分)

【注】①微生高:

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

醋。

21.答案:

猿声

解析:

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

22.答案:

?

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

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这是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都是表现手法,阅读时注意比较。

23.答案:

择友

这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如何交朋友,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

24答案:

第一问:

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

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

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理解分析为主。

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论的用意所在。

(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

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

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答案】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

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

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

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

同“翻腾”。

②凌波:

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

“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

“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

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

【1】韦曲: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

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

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

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

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

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