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脂步骤及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27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脂步骤及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脱脂步骤及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脱脂步骤及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脱脂步骤及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脱脂步骤及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脱脂步骤及规范.docx

《脱脂步骤及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脂步骤及规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脱脂步骤及规范.docx

脱脂步骤及规范

1、清洗步骤:

 阀门的零部件在组装前必须经过以下过程处理:

1)根据加工要求,部分零部件需要做抛光处理,表面不能有加工毛刺等;

2)所有零部件进行脱脂处理;

3)脱脂完成后进行酸洗钝化(清洗剂不含磷);

4)酸洗钝化后用纯净水冲洗干净,不能有药剂残留(碳钢部件省去此步骤);

5)逐个零部件用无纺布进行擦干,不能有线毛等留存部件表面,或者用洁净的氮气进行吹干;

6)用无纺布或者精密滤纸沾分析纯酒精对逐个零部件进行擦拭,直至没有脏色。

2、装配要求

清洗干净的部件必须密封保存,以供安装。

对安装过程要求如下:

1)安装车间必须保证洁净,或者搭建临时的洁净区域(例如用新购的彩条布或者塑料薄膜等),防止在安装过程中有灰尘进入。

2)装配工人必须身着洁净的纯棉工作服,头戴纯棉帽,头发不能外漏,脚穿干净鞋子,手戴塑胶手套(脱脂)。

3)装配用工具必须在装配前进行脱脂清洗,保证洁净。

3、 其他要求

1)装配完成的阀门用氮气至少吹扫1分钟。

2)气密试验必须是用纯净的氮气。

3)气密试验合格后进行包封,用干净聚乙烯帽密封,聚乙烯帽使用前应用有机溶剂浸泡,擦拭干净。

4)然后用真空袋进行密封。

5)最后装箱。

6)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保证包封不破损。

4、验收要求

验收遵循HG20202-2000《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装配前每个零部件均用干净的精密滤纸进行擦拭(选择部件死角),滤纸不变颜色为合格。

 

调节阀脱脂处理

一般规定

1条需要脱脂的仪表、调节阀、阀门和管子,必须按照设计规定进行脱脂处理。

2条

用于净脱脂的有机溶剂内的含油量不应大于50毫克/升。

含油量50~500毫克/升的溶剂可用于粗脱脂。

含油量大于500毫克/升的溶剂必须经过再生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3条脱脂溶剂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一、工业用二氯乙烷,适用于金属件的脱脂。

二、工业用四氯化碳,适用于黑色金属、铜和非金属件的脱脂。

三、工业用三氯乙烯,适用于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脱脂。

四、工业酒精(浓度不低于95.6%),适用于要求不高的仪表、调节阀、阀门和管子的脱脂,也可作为脱脂件的补充擦洗液用。

五、浓度为98%的浓硝酸,适用于工作介质为浓硝酸的仪表、调节阀、阀门和管子的脱脂。

六、碱性脱脂液(配方见附录二),适用于形状简单、易清洗的零部件和管子的脱脂。

4条脱脂溶剂不得混合使用,且不得与浓酸、浓碱接触。

5条采用四氯化碳和二氯乙烷、三氯乙烯脱脂时,脱脂件应干燥、无水分。

6条接触脱脂件的工具、量具及仪器,必须按脱脂件同样的要求预先进行脱脂。

7条仪表、调节阀、阀门和管子经脱脂后,必须封闭保存,安装时必须保持干净无油污。

8条已由制造厂脱脂合格并封闭的仪表及附件,安装时可不再脱脂,但应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有油迹等有机杂质时,应重新脱脂。

9条脱脂合格后的仪表和管路,在压力试验及议表调校时,必须使用不含油脂的介质。

10条脱脂溶剂必须妥善保管。

脱脂后的废液应妥善处理。

脱脂方法

1条有明显油污或锈蚀的管子,应先清除油污及铁锈后再进行脱脂。

2条易拆卸的仪表、调节阀及阀门进行脱脂时,应将需脱脂的部件、附件及填料拆下一并放人脱脂溶剂中浸泡,浸泡时间为1~2小时。

3条不易拆卸的仪表进行脱脂时,可采用灌注脱脂溶剂的方法.灌注后浸泡时间不应小于2小时。

4条管子内表面脱脂时,可采用浸泡的方法,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也可采用白布浸蘸脱脂溶剂擦洗约方法,直至脱脂合格为止。

5条采用擦洗法脱脂时,不应使用棉纱,应用不易脱落纤维的布和丝绸。

脱脂后必须仔细检查,严禁纤维附着在脱脂表面上。

6条经过脱脂的仪表、调节阀、阀门和管子应进行自然通风或用清洁无油、干燥的空气或氮气吹干,直至无溶剂味为止。

当允许用蒸汽吹洗时,可用蒸汽吹洗。

检验

1条仪表、调节阀、阀门和管子脱脂后,必须经检验合格。

当采用直接法检验时,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应视为合格;

一、当用清洁干燥的白滤纸擦洗脱脂表面针,纸上应无油迹。

二、当用紫外线灯照射脱脂表面对,应无紫兰荧光。

2条当采用间接法检验时,符合下列之一规定者应视为合格:

一、当用蒸汽吹洗脱脂件时,盛少量蒸汽冷凝液于器皿内,放入数颗粒度小平1毫米的纯樟脑,樟脑应不停旋转。

二、当用浓硝酸脱脂时,分析其酸中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应不超过0.03%。

 

磷化处理

 总述:

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

磷化的目的主要是:

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

磷化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己有9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奠定磷化技术基础时期、磷化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和广泛应用时期。

  云清提供技术支持

  磷化膜用作钢铁的防腐蚀保护膜,最早的可靠记载是英国CharlesRoss于1869年获得的专利(B.P.No.3119)。

从此,磷化工艺应用于工业生产。

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磷化处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许多重大的发现。

一战期间,磷化技术的发展中心由英国转移至美国。

1909年美国T.W.Coslet将锌、氧化锌或磷酸锌盐溶于磷酸中制成了第一个锌系磷化液。

这一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磷化工艺的发展,拓宽了磷化工艺的发展前途。

Parker防锈公司研究开发的ParcoPower配制磷化液,克服T许多缺点,将磷化处理时间提高到lho1929年Bonderizing磷化工艺将磷化时间缩短至10min,1934年磷化处理技术在工业上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即采用了将磷化液喷射到工件上的方法。

二战结束以后,磷化技术很少有突破性进展,只是稳步的发展和完善。

磷化广泛应用于防蚀技术,金属冷变形加工工业。

这个时期磷化处理技术重要改进主要有:

低温磷化、各种控制磷化膜膜重的方法、连续钢带高速磷化。

当前,磷化技术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围绕提高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能源进行。

  

(二)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换膜处理,主要应用

  于钢铁表面磷化,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

  (三)磷化基础知识

  磷化原理

  1、磷化

  工件(钢铁或铝、锌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换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

  2、磷化原理

  钢铁件浸入磷化液(由Fe(H2PO4)2Mn(H2PO4)2Zn(H2PO4)2组成的酸性稀水溶液,PH值为1-3,溶液相对密度为1.05-1.10)中,磷化膜的生成反应如下:

  吸热

  3Zn(H2PO4)2Zn3(PO4)2↓+4H3PO4或

  吸热

  吸热

  3Mn(H2PO4)2Mn3(PO4)2↓+4H3PO4

  吸热

  钢铁工件是钢铁合金,在磷酸作用下,Fe和FeC3形成无数原电池,在阳极区,铁开始熔解为Fe2+,同时放出电子。

  Fe+2H3PO4Fe(H2PO4)2+H2↑

  FeFe2++2e-

  在钢铁工件表面附近的溶液中Fe2+不断增加,当Fe2+与HPO42-,PO43-浓度大于磷酸盐的溶度积时,产生沉淀,在工件表面形成磷化膜:

  Fe(H2PO4)2FeHPO4↓+H3PO4

  Fe+Fe(H2PO4)22FeHPO4↓+H2↑

  3FeHPO4Fe3(PO4)2↓+H3PO4

  Fe+2FeHPO4Fe3(PO4)2↓+H2↑

  阴极区放出大量的氢:

  2H++2e-H2↑

  O2+2H20+4e-4OH-

  总反应式:

  吸热

  3Zn(H2PO4)2Zn3(PO4)2↓+4H3PO4

  吸热

  吸热

  Fe+3Zn(H2PO4)2Zn3(PO4)2↓+2FeHPO4↓+3H3PO4+2H2↑

  放热

磷化分类

  1、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1)高温型

  80—90℃处理时间为10-20分钟,形成磷化膜厚达10-30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为1:

(7-8)

  优点:

膜抗蚀力强,结合力好。

  缺点:

加温时间长,溶液挥发量大,能耗大,磷化沉积多,游离酸度不稳定,结晶粗细不均匀,已较少应用。

  

(2)中温型

  50-75℃,处理时间5-15分钟,磷化膜厚度为1-7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为1:

(10-15)

  优点:

游离酸度稳定,易掌握,磷化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耐蚀性与高温磷化膜基本相同,目前应用较多。

  (3)低温型

  30-50℃节省能源,使用方便。

  (4)常温型

  10-40℃常(低)温磷化(除加氧化剂外,还加促进剂),时间10-40分钟,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比值为1:

(20-30),膜厚为0.2-7g/m2。

  优点:

不需加热,药品消耗少,溶液稳定。

  缺点:

处理时间长,溶液配制较繁。

  2、按磷化液成分分类

  

(1)锌系磷化

  

(2)锌钙系磷化

  (3)铁系磷化

  (4)锰系磷化

  (5)复合磷化磷化液由锌、铁、钙、镍、锰等元素组成。

  3、按磷化处理方法分类

  

(1)化学磷化

  将工件浸入磷化液中,依靠化学反应来实现磷化,目前应用广泛。

  

(2)电化学磷化

  在磷化液中,工件接正极,钢铁接负极进行磷化。

  4、按磷化膜质量分类

  

(1)重量级(厚膜磷化)膜重7.5g/m2以上。

  

(2)次重量级(中膜磷化)膜重4.6-7.5g/m2。

  (3)轻量级(薄膜磷化)膜重1.1-4.5g/m2。

  (4)次轻量级(特薄膜磷化)膜重0.2-1.0g/m2。

  5、按施工方法分类

  

(1)浸渍磷化

  适用于高、中、低温磷化特点:

设备简单,仅需加热槽和相应加热设备,最好用不锈钢或橡胶衬里的槽子,不锈钢加热管道应放在槽两侧。

  

(2)喷淋磷化

  适用于中、低温磷化工艺,可处理大面积工件,如汽车、冰箱、洗衣机壳体。

特点:

处理时间短,成膜反应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且这种方法获得的磷化膜结晶致密、均匀、膜薄、耐蚀性好。

  (3)刷涂磷化

  上述两种方法无法实施时,采用本法,在常温下操作,易涂刷,可除锈蚀,磷化后工件自然干燥,防锈性能好,但磷化效果不如前两种。

磷化作用及用途

  1、磷化作用

  

(1)涂装前磷化的作用

  ①增强涂装膜层(如涂料涂层)与工件间结合力。

  ②提高涂装后工件表面涂层的耐蚀性。

  ③提高装饰性。

  

(2)非涂装磷化的作用

  ①提高工件的耐磨性。

  ②令工件在机加工过程中具有润滑性。

  ③提高工件的耐蚀性。

  2、磷化用途

  钢铁磷化主要用于耐蚀防护和油漆用底膜。

  

(1)耐蚀防护用磷化膜

  ①防护用磷化膜用于钢铁件耐蚀防护处理。

磷化膜类型可用锌系、锰系。

膜单位面积质量为10-40g/m2。

磷化后涂防锈油、防锈脂、防锈蜡等。

  ②油漆底层用磷化膜

  增加漆膜与钢铁工件附着力及防护性。

磷化膜类型可用锌系或锌钙系。

磷化膜单位面积质量为0.2-1.0g/m2(用于较大形变钢铁件油漆底层);1-5g/m2(用于一般钢铁件油漆底层);5-10g/m2(用于不发生形变钢铁件油漆底层)。

  

(2)冷加工润滑用磷化膜

  钢丝、焊接钢管拉拔单位面积上膜重1-10g/m2;精密钢管拉拔单位面积上膜重4-10g/m2;钢铁件冷挤压成型单位面积上膜重大于10g/m2。

  (3)减摩用磷化膜

  磷化膜可起减摩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