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221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docx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docx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1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

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

(引入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主题,进而以谈天说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

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

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

  (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

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

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读图指导)图1.2体现了宇宙是按一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

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描述层次要清晰。

如:

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

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探究引导]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

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讨论、点评]

  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

  (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

  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

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点评指导)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如,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

根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

最后,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特殊行星

  为何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宇宙中只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只提出,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

  [自学整理、交流点评]

  第一步:

读图表分析。

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第二步:

阅读、理解教材。

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

讨论交流评议。

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点评侧重分析探讨的角度(即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多学科知识的运用(注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利用图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描述能力(即条理性和科学性);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

  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指导探究)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

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以小组P.7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最后全班交流。

  说明:

这里所谓的“方向”,并不是“方位”,而是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方。

要分析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加以判断。

活动只是给出了一种思考的线索,同学们的思考要力争富有创意,敢于“异想天开”。

  [拓展]

  第一步,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第二步,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

根据条件许可,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初一上学期地理教案2

  一、课程标准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二、教学要求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从地图中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步骤

  [由历史事件导入]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_______)有幸成为登上月球表面的第一人。

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第一步时,他说“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一大步)E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句震惊世界的话。

其实太空第一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也说过一句同样有意思的话。

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

“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水星无水,地球少地,看来人类真的把地球与水星的名字给颠倒了。

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出示图2-1地球---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

  这是一张地球卫星图片,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出了什么?

  图上白色代表大气,黄色代表陆地,蔚蓝色代表的是海洋,虽然有的地方被云层遮住了,但还是能明显看出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

  从海陆分布比例来看,地球上几分是海?

几分是陆?

(可让学生看饼状图,也可以让学生从图2-4上估算一下。

  一、海陆分布(陆海三七分)

  那么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呢?

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

  只能靠远行:

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

  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那么分布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黑板出示《大洲和大洋》挂图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哪七大洲和哪四大洋?

  (补充: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西方日落之地”;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利加在希腊文中有“阳光灼热”的意思;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是以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澳大利亚拉丁语原意是“南方大陆”;直到19世纪初,俄国探险队首次进入南极圈,发现新大陆,南极洲意为“地球最南端”。

  ②七大洲中,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③南极洲呢?

  ④各大洲的大小关系如何?

  ⑤仔细看图,各个大洲的位置分布有何特点?

  ⑥读图活动:

说说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

谁能说一说我们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⑦学生活动(上讲台、边指图边讲):

以上面的历史事件(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为例,你作为事件中的主人公,请你说说你当时远行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到过哪些地方,还能讲讲你途中碰到过的事或物吗?

  ⑧你还知道如下一些事情吗?

印弟安人是如何到达美洲的?

泰坦尼克号是如何沉没的?

百慕大三角谜区在哪里?

等等。

  每一个大洲都是一个整体。

大洲内部我们又可以分几部分来认识。

看图2-3

  大洲由哪几部分组成?

  大洲〓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