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项目方法确认报告(环境振动的测量 HJ 918-2017) - 副本.docx
《新项目方法确认报告(环境振动的测量 HJ 918-2017) - 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项目方法确认报告(环境振动的测量 HJ 918-2017) - 副本.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X有限公司
新项目方法确认报告
项目名称:
环境振动的测定HJ918-2017
项目负责人:
项目审核人:
项目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
HJ970-2018方法确认报告
环境振动的测定HJ918-2017
方法确认报告
1.方法依据及适用范围
本方法依据环境振动监测技术规范(HJ918-2017)。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振动的监测。
2.主要仪器
2.1AWA6256B+型环境振动分析仪,2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
XX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XXXX,检定有效期限:
XXX
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2.2温湿度计,1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检定有效期限:
XXXX年XX月XX日。
2.3气压计,1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
XXX,检定有效期限:
XXXX年XX月XX日。
2.4风速风向表,1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检定有效期限:
XXXX年XX月XX日。
3.测定条件要求
3.1测量过程中,振源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2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无强风的天气环境下进行。
3.3测量过程中,应当避免足以影响测量值的其他环境因素,如剧烈的温度梯度变化、强电磁场等引起的干扰。
必要时可考虑适当的遮挡(例如加防护罩等)。
3.4测量过程中,应当避免其他干扰因素,如高噪声、走动等引起的干扰。
4.测点布设要求
4.1测点应置于被测建筑物受振源影响相对较大的位置,可通过现场咨询或间隔一定距离布设多个试验点确定。
4.2测点与被测建筑物的距离按照GB10070的规定执行。
4.3室外测量过程中,测点下方有地下室、地窖或防空洞等情况时应尽量避开。
4.4必要时可以将测点置于建筑物室内地面中央,严禁放置于最底层地下室中。
根据实际情况,被测建筑物内房间的使用功能、尺寸(房间大小、楼板厚度等)、楼层等属性不同时应分别布设测点,其中包括受影响最大的位置。
4.5根据实际需求,不同属性建筑物(建筑物使用功能、建筑物高度等)可分别布设测点。
4.6当建筑物前地面不具备测量条件或受其他因素干扰时,可将测点布设在环境振动条件与该处相对一致的位置。
5.拾振器的安装
5.1拾振器的灵敏度主轴方向应保持铅垂方向,测试过程中不得产生倾斜和附加振动。
5.2拾振器应平稳地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如坚硬的土、混凝土、沥青铺面等),不得直接置于如草地、砂地、雪地、地毯、木地板等松软的地面上。
5.3拾振器的三个接触点或底部应全部接触地面。
当拾振器不能与地面紧密
接触时,应采用磁座吸附、快干粉粘结等刚性连接方式将拾振器固定在地面上,禁止采用橡皮泥等软连接方式固定拾振器。
5.4测量地点如为草地、砂地、雪地、地毯等松软的地面,需使用辅助测量装置,并在监测记录里说明。
辅助测量装置的三支脚要全部打入地中,使辅助测量装置的底面接触到地面,拾振器放置于此辅助测量装置中间位置。
辅助测量装置应用钢材制作。
5.5应采取措施将连接拾振器的数据线与地面固定,防止由于连接线晃动引起测量误差。
6.数据分析及处理方式
6.1测量仪器时间计权常数取1s,振动信号采样间隔不大于0.1s。
6.2用数采仪进行振动信号测试时,采样频率应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要求,采样频率与被测振源最高频率的比值宜取6。
6.3使用计算软件通过信号处理的方式计算振级时,应加窗函数。
对于随机信号处理宜选择汉宁窗,对于冲击信号的处理宜选择矩形窗。
7.测量步骤
7.1测量时段
在昼间和夜间分别选择能反映建筑物受环境振动影响最大的时段进行测量。
7.2测量量
7.2.1稳态振动
一般包括旋转机械类(通风机、发电机、电动机、水泵等)和往复运动机械类(柴油机、空压机、纺织机等)等所引起的环境振动,测量量取
等效连续Z振级VLZeq。
每个测点测量一次,取5s内的平均示数作为评价量。
7.2.2无规振动
一般包括道路交通、工业企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振动(冲击振动除外),测量量取累积百分Z振级VLZ10。
每个测点等间隔地读取瞬时示数,采样间隔不大于5s,连续测量时间不少于1000s,以测量数据的VLZ10值为评价量。
7.2.3冲击振动
一般包括锻压机械类(锻锤、冲床等)和建筑施工机械类(打桩机等)及爆破等所引起的环境振动,测量量取最大Z振级VLZmax。
取每次冲击过程中的最大示数为评价量。
对于重复出现的冲击振动,以10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
7.2.4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振动
7.2.4.1测量量取每次列车通过时段的最大Z振级VLZmax。
监测点位设在距外轨道垂直距离30m处,读取每次列车通过过程中的最大示数VLZmax,每个测点连续测量20次列车,以20次读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
7.2.4.2应选择对被测建筑物影响较大的轨道运行方向的列车进行监测。
8.方法精密度确认
由于环境振动目前没有标准器可以进行溯源,本单位在尽可能工况稳定情况下对某小区柴油发电机振动进行监测,连续进行6次测量,结果如
表1所示:
表1:
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
编号 1 2 3 4 5 6
测定结果VLZeq(dB)平均值(dB)
标准偏差S(dB)相对标准偏差RSD(%)
由表1可知,本实验室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精密度结果良好。
9.监测实例
9.1稳态振动
本单位实验室两组人员对某小区柴油发电机房正上方房间进行环境振动监测,监测点位设置在房间正中间,测定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2:
稳态振动监测实际振动测定数据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VLZeq(dB)平均值(dB)
人员相对误差(%)
由表2可知,本实验室两组人员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为XX%,小于10%,符合实验室人员比对质量控制要求。
9.2无规振动
本单位实验室两组人员对交通干线XX路进行环境振动监测,监测点位设置在人行道外侧0.5米处,测定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无规振动监测实际振动测定数据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VLZ10(dB)平均值(dB)
人员相对误差(%)
由表3可知,本实验室两组人员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为XX%,小于10%,符合实验室人员比对质量控制要求。
9.3冲击振动
本单位实验室两组人员对某小区建筑工地打桩时进行环境振动监测,监测点位设置在建筑工地垂直打桩机场界外0.5米处,测定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冲击振动监测实际振动测定数据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VLZmax(dB)平均值(dB)
人员相对误差(%)
由表4可知,本实验室两组人员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为XX%,小于10%,符合实验室人员比对质量控制要求。
9.4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振动
本单位实验室两组人员对某火车站火车进站进行环境振动监测,监测点位设置在距火车轨道约30米处,测定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
铁路振动监测实际振动测定数据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VLZmax(dB)平均值(dB)
人员相对误差(%)
由表5可知,本实验室两组人员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为XX%,小于10%,符合实验室人员比对质量控制要求。
10.结论
通过验证,依据《环境振动监测技术规范》(HJ918-2017)对环境振动进行监测,实验室设备、精密度、人员能力等均满足标准方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