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11514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域网核心交换机测试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1.1测试拓扑

5.1.2包长测试

测试编号:

5.1.2

测试组:

10GE以太端口性能测试

测试项目:

包长测试

测试依据:

RFC1242,RFC2544

测试目的:

测试不同PacketSize情况下的单端口包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

测试流程:

1、按网络结构图进行连接。

2、设置测试仪及被测设备端口的IP地址(相连端口要属于同一Subnet),设置全双工。

3、测试仪以线速发送测试流,包长分别设为46字节、64字节、65字节、128字节、129字节、256字节、480字节、512字节、1518字节和1800字节。

4、测出各种包长的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

5、记录测试结果。

预期结果:

测试准备:

交换机,TESTCENTER,PC机

测试结果:

测试说明:

5.1.3混合包长测试

测试编号:

5.1.3

10GE端口性能测试

混合包长测试

测试混合PacketSize情况下的单端口包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

1.按网络结构图进行连接。

2.设置测试仪及被测设备端口的IP地址(相连端口要属于同一Subnet),设置全双工。

3.测试仪以线速发送测试流模拟实际网络流量,混合包中各包长所占比例依次为40字节占42.85%,48字节占3.06%,52字节占7.46%,1420字节占2.81%,1500字节占12.24%。

4.测出混合包长的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

5.记录测试结果。

交换机,TestCenter,PC机

5.2GE端口测试

5.2.1

测试拓扑

5.2.2包长测试

5.2.2

GE端口转发性能

3.测试仪以线速发送测试流,包长分别设为64字节、65字节、128字节、129字节、256字节、480字节、512字节、1518字节字节。

4.测出各种包长的转发速率、时延、丢包率。

交换机,TestCenter,PC机

5.3QoS流分类能力的测试

5.3.1测试拓扑

5.3.2流分类测试

5.3.2

QoS测试

流分类能力测试

RFC1242,RFC2544,RFC2474,RFC2475,RFC2597,RFC2598

有选择的进行被测设备能根据IP包的源/目的IP、源/目的端口、协议号或者物理端口等识别流的类型并在每个流的DSCP域(或IPprecedence域)中打上相应标记的能力。

一、按IP五元组对流进行分类

2.配置测试仪和被测设备各端口的IP地址。

3.在Router和测试仪1B相连的接口上配置4条流分类规则

>

源IP地址:

20.1.1.2/24,匹配原则为DSCP值Mark为12。

(ToS值为48)。

源TCP端口号:

1001,匹配原则为DSCP值Mark为20。

(ToS值为80)。

源UDP端口号:

2001,匹配原则为DSCP值Mark为30。

(ToS值为120)。

IP协议号:

1,匹配原则为DSCP值Mark为46。

TOS值:

00148

4.让测试仪配置4条测试流Traffic1~Traffic4(1B发往1D),它们分别与4条流分类规则对应,包长128字节,大小均为3packets/sec。

5.在测试仪上1D上抓包分析流的DSCP值和IPPrecedence值是否正确被标记,记录测试结果。

二、将多条流进行正确规则匹配的测试

3.在Router和测试仪1B相连的接口上配置1000条流分类规则,将流分成8大类:

a)>

源IP地址为20.1.1.2/24mark成001100。

b)>

源TCP1001mark成010100。

c)>

源UDP2001mark成0111110。

d)>

IP协议号=1mark成101110。

e)>

TOS值001000mark成110000。

f)>

其他流mark成0000000。

g)>

目的IP地址为30.1.1.0/24mark成011100。

h)>

目的IP地址为21.1.1.0/24mark成101000。

4.让测试仪配置1000条测试流Traffic1~Traffic1000(1B发往1D),它们分别与1000条流分类规则对应,包长128字节,大小均为3packets/sec。

5.在测试仪上1D上抓包分析流的DSCP值是否正确被标记,记录测试结果。

6.在交换机上观察cpu利用率及端口QoS流量统计。

1.交换机应可根据IP地址、TCP端口号、UDP端口号和MAC地址等匹配规则将数据流进行正确分类;

2.交换机应可根据分类规则将多条流正确地分类。

交换机、TestCenter、PC机

5.4QoS拥塞管理测试

5.4.1测试拓扑

5.4.2测试方法

5.4.2

拥塞管理测试

带宽动态分配测试

测试交换机对不同优先级队列的带宽动态调度能力

1.按拓扑进行连接;

2.在交换机上进行QoS的Scheduler-Policy配置,将所使用总带宽设为100M;

3.EF继承Scheduler-Policy,Level为3(保证比其它Level优先得到服务),CIR=20M,PIR=60M(即保证EF占用总带宽的20%,但允许突发为60%);

4.AF继承Scheduler-Policy,Level为1,Weight=8(与BE处于相同Level,使它们共同根据Weight来分享剩余带宽);

5.BE继承Scheduler-Policy,Level为1,Weight=2(使它占用剩余带宽的20%),设置PIR=100M;

6.由Tester1向Tester2发送三条流,其中,EF=25M,AF1=50M,AF2=25M,记录各队列的时延;

7.由Tester1向Tester2发送三条流,其中,EF=50M,AF1=25M,AF2=25M,记录各队列的时延和丢包;

8.由Tester1向Tester2发送三条流,其中,EF=25M,AF1=50M,AF2=25M,记录各队列的时延和丢包;

1、EF应可保证带宽,并能抢占AF的带宽;

2、当EF抢占AF的带宽,应可保证不丢包;

3、当EF所发送流量介于突发带宽和保证带宽之间时,时延应相应延长;

4、当所发送AF带宽小于AF可利用最大带宽,应可保证不丢包;

交换机,TestCenter,PC机

5.5QoS包过滤能力测试

5.5.1测试拓扑

5.5.2测试方法

5.5.2

QOS测试

包过滤能力测试

确定设备在不影响线速转发前提下所能支持的包过滤规则数量(量级即可)

测试步骤:

1.按上面的拓扑图连接测试仪和被测试设备。

2.在Test1和Test2之间双向发送线速数据流,并记录下延迟和CPU利用率

3.在被测试设备的两个端口上同时激活4K条ACL。

4.从Test1和Test2上各发送4K条流,依次符合4K条acl条件。

5.记录下当前交换机的CPU利用率。

测试准备:

交换机、TestCenter、PC机

若干条标准的ACL测试通过。

若干条扩展的ACL测试通过。

可实现包过滤情况下的线速转发。

转发对CPU无影响。

5.6IGMPV2/V3协议测试

5.6.1测试拓扑

5.6.2测试方法

测试编号

5.6.2

测试项目

IGMPV2/V3协议测试

测试目的

模拟10万终端用户测试设备对IGMPV2/V3协议的支持以及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应用场景

测试步骤

1.按图建立测试环境;

2.用测试仪建立组播组,并发送IGMPV2数据流;

3.用测试仪建立组播组,并发送IGMPV3数据流;

4.在接收端查看是否能收到组播数据流。

预期结果

支持IGMPV2/V3协议。

测试结果

备注

测试人员签字

厂商人员签字

5.7PIM协议测试

5.7.1测试拓扑

5.7.2测试方法

5.7.2

PIM协议测试

测试设备对PIM-DM协议、PIM-SM协议的支持

2.用测试仪建立组播组,并发送PIM-SM数据流,令被测设备作为RP,测试仪的A口作为组播源,其它2个端口加入组播组;

3.在接收端查看是否能收到组播数据流。

支持PIM-SM协议。

5.8ACL支持组播组过滤

5.8.1测试拓扑

5.8.2测试方法

5.8.2

ACL支持组播组过滤

测试设备最大支持的组播数

1.按图连接设备和测试仪

2.被测设备打开IGMPSNOOPING协议,分别使用IGMPV1,2

3.端口A作为组播源,B作为组播的接收端口

4.B端口不断发出加入不同组播组的请求

5.用ACL对组播请求过滤

6.配置3层组播

7.配置acl,对3层组播源和加入请求进行过滤

5.9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

5.9.1测试拓扑

5.9.2测试方法

5.9.2

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