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大一轮生物复习资料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11499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大一轮生物复习资料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步步高大一轮生物复习资料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步步高大一轮生物复习资料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步步高大一轮生物复习资料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步步高大一轮生物复习资料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大一轮生物复习资料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

《步步高大一轮生物复习资料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大一轮生物复习资料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大一轮生物复习资料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文档格式.docx

(2)类型

①增长型:

种群中________个体很多,_______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_______。

②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_______,种群正处于________时期。

③衰退型:

________个体较少,而___________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_______。

想一想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

(1)方法: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___形式对事物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____________。

(2)意义:

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

(1)条件:

_________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__________等。

(2)数学公式:

________________。

(3)特点:

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呈“J”型。

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自然界的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2)概念: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_______的增长曲线。

(3)K值:

又称____________,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___。

(4)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即环境最大容纳量)后将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动动脑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S型增长”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点一 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

分析完成种群数量特征模型、理解种群数量特征:

思维拓展

1.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首先依据的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

2.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比较

类型

图示

种群特征

出生率与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长型

幼年个体数多于成年、老年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

增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

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

衰退型

幼年个体数少于成年、老年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

减小

探究示例1

 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

听课记录:

探究点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取样调查法

完成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填空,并加以理解:

1.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范围:

________的种群密度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的密度调查等(这些生物运动能力________,活动范围________)。

(3)方法步骤

准备:

观察地形,注意安全

 ↓

确定调查对象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并记录

计算种群密度:

某植物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

2.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____________分布)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活动能力____、活动范围____的动物。

(3)计算公式

探究示例2

 (2011·

南京调研)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探究点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完成“J”型曲线、“S”型曲线对比表: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条件

理想状态:

(1)食物、空间条件充裕

(2)________

(3)没有敌害、疾病

现实状态:

(1)食物、空间____

(2)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增长速率

增长率

曲线

特点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Nt=__________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

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探究示例3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

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

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

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的

实验探究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____________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________________曲线。

2.实验流程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计算1mL菌液的数量。

探究示例4

海南卷,2)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题组一 种群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1·

海南卷,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2.(2011·

盐城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

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3.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4.(2010·

山东理综,8)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5.下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上升

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降低

题组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探究

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只

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8.(2011·

江苏卷,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题号

1

2

3

4

6

7

8

答案

题组三 综合题

9.(2010·

东城区质检)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

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

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

(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3)请根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