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1156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这一报告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1981年出版的《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比《增长的极限》涉及的领域更广泛,意义也更深远。

  把熵的概念引入对世界的认识中,远远扩大了它在物理学上的意义。

熵定律不仅适合于地球,而且适合于整个宇宙。

地球上的有效能量有用尽的时候,宇宙的有效能量也有用尽的时候。

有效能量用尽,称之为“热寂”,到那时,一切能量差别都趋向于零,所有有用能量已消耗一空,到处是永恒的死寂。

宇宙正无可挽回地走向死亡。

这就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资料显示屏]

  想象把一杯水放在桌子的边缘上。

稍微推一下杯子就会落到地面上去——无疑杯子会被打成许多碎片,水会溅到相当大的面积上,或许会被地毯吸收,还会流到地板的缝隙去。

我们这一杯水在这里只不过忠实地遵循着物理的方程罢了。

牛顿的描述即已足够。

杯子和水中的原子独立地遵守牛顿定律。

现在让我们把这图像在时间的相反方向表演。

由于这些定律的时间可逆性,这些水可以一样很容易地从地毯和地板缝隙中流出,流进一个由许多碎片拼凑而成的玻璃杯中,再整体从地板上刚好跳跃到桌子的高度,然后它停在边缘上。

正如杯子落下打碎的过程一样,所有这一切又都和牛顿定律相吻合。

……由牛顿力学推导而来的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时间对称的。

第一定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玻璃和水,从而排除碎片聚集成杯子,并且充满水后奇迹般地跳回到桌面上的可能性。

……为了聚集玻璃碎片并收回所有溅开的水,而且最后优美地跳回到桌子上,必须以不可思议的精确度把它们的运动协调起来。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协同的运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皇帝新脑》

  煤比木材更难开采、加工,因此把它转化到有用状态要耗费更多的能量。

这一点也可以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作用中找到答案。

世界上的有效能源不断被消耗掉,而最先消耗的总是最容易得到的能源。

后一个能源环境所依赖的能源总要比前一个能源环境的主要能源更难获得。

煤的开采和加工比树木的砍伐更困难,而石油的开采和加工还要困难。

分裂原子以获得核能就更麻烦了。

  ——《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一、导入新课

  地球(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宝库,我们常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

这能量宝库真的就没有用尽的那一天吗?

读了《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一文之后,我们就会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二、指导阅读

  在第一个教师节,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同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青团中央、全国教育工会等单位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庆祝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万里在会上发表讲话,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热烈祝贺节日。

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1.速读课文,解释“熵”的含义。

  2.再读课文,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能量耗散的问题,一是能源危机的问题。

  明确:

能量耗散意味着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而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是在消耗能量,哪怕在你点燃一支烟的时候,世界上的有效能量也在减少。

加之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可以再生的能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会面临能源危机。

当然我们可以回收利用,但要做到百分之百地回收是不可能的,而且回收本身也都要消耗额外的能量。

当宇宙的有效能量耗尽时,就不会有任何可以做功的能量,也就更不会有生命。

  3.把熵与能量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对世界产生一种新的认识,也就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4.阅读目光要敏锐,阅读感知也要敏锐。

在两次阅读中,一定要把熵、能量消耗、能源危机等关键词语找出来,并能作出准确的解释。

  设计B

  导课可以采用设计A,指导阅读可以变化为问题思考式。

  1.在学生阅读全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文章的大致理解。

  2.教师可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们思考讨论,从而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一:

第一段结尾说,如果你听说过“你不可能不劳而获”“覆水难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谚语,并且有过亲身体验的话,那你就懂得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了。

为什么这样说?

请谈一谈你对这些谚语意思的理解。

因为可以用这些谚语来表达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义。

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认为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当能量从一个较高的集中程度转化到一个较低的集中程度时,它就做了功”,而且,每当能量转化后,我们就会“得到一定的惩罚”。

这个惩罚就是已经作了功的能量,再也不能做功了。

也就是说,尽管能量的总数没有变,但做功之前是有效能量,做功以后就变成无效能量了。

因此,每一次能量转化都意味着有效能量减少,无效能量增加,也就是熵的增加。

作者引用的谚语就是这个意思。

“你不可能不劳而获”是说要想有收获,就一定得付出劳动,正如做功就得消耗能量一样;

“覆水难收”是说倒出去的水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正如做功消耗的能量就不能再做功了一样;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说法网虽宽,却不会让一个坏人漏网,在这里强调的是无一例外,即做功就要消耗能量,消耗了能量熵就要增加,这是宇宙万物谁都逃不脱的定律。

  问题二:

为了阐述科学道理,文章运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说明。

请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例子来,分别说说它们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1)“高楼拔地而起”“青草的生成”→都是能量的转化,都要消耗有效能量。

  

(2)“烧掉一块煤”→能量并没有消失,只是转化了,不过不能再用它来做功了。

  (3)“点燃一支烟”→要消耗能量,有效能量就会减少。

  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如:

“餐具的使用”“把烧红了的火钳从火堆里取出来”“河水越过水坝流入湖泊”,都可以拿来分析,原来高深的道理就简单明了了。

  设计C

  1.从环境污染谈起,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应该为这个世界(宇宙)做些什么。

(要有环保意识和能量意识)

  2.从可持续发展谈起,联系现实,看一看我们已为这世界(宇宙)做了些什么。

(要有危机感和责任感)

  3.从本文内容谈起,开动脑筋,谈一谈对作者这种新的世界观的认识和评价。

(要有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

  《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

(二)

  1.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提要钩玄的能力。

  ?

?

2.理解本文对“熵”的说明。

3.体会本文节选部分对人类生存的新的哲学思考。

  由叶剑英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及工作人员30多人,于开训前集中在“衡阳八办”做筹备工作,编写教材、备课、试教。

游干班开训后,叶剑英率代表团去南岳,“衡阳八办”积极作好他们的后勤生活保障,使游干班的中共工作人员,能顺利开展工作。

1.研讨文章论述的观点,训练提要钩玄能力。

李昪(bià

n)出生于888年,小名彭奴,徐州人。

李昪出身寒微,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他的父亲李荣不知所踪,于是年幼无依的李昪在濠、泗一带流浪。

此后杨行密攻打濠州,将其收为养子,但杨行密的儿子们却不接受这个“兄弟”,杨行密只得将李昪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取名徐知诰。

2.学习用日常事例说明科学道理的写法。

3.把文章中所举的事例与有关“熵”的概述结合起来理解“熵”的含义。

教学方法

1.点拨引导法。

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点拨引导。

2.分组讨论法。

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质疑解难。

3.联想类比法。

让学生把文中所讲的道理与生活结合起来深入理解课文。

(解说:

以上三种方法分别适用于学生自学能力和整体水平下、中、上的三类学生。

由于此文难度较大,一般宜以第一种教法为主,交叉运用第二、三种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868年,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鲁道尔夫·

克劳修斯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让人费解的概念——熵。

“熵”这个概念谈的是热力学的第二定律。

曾有不少人对这个奇怪的概念不以为然,他们想制造出各种形式的永动机来证明“熵”这个概念的错误。

然而,100年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一个永动机能够永动。

人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熵”这个概念与我们的现实生存乃至我们的未来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致于1959年,在克劳修斯提出“熵”的理论91年后,英国著名作家斯诺在剑桥大学作题为《两种文化及再谈两种文化》的讲演时说:

一个作家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毫无所知,就等于一个科学家没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

那么,“熵”究竟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

“熵”又揭示了人类怎样的未来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里夫金和霍华德的文章——《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让我们一同走近科学领域中的“莎士比亚”。

梵蒂冈博物馆位于意大利罗马圣彼得教堂的北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始建于公元5世纪末,原为教皇宫廷,后改为博物馆,总面积万平方米,共分为12个不同类型的陈列馆和5个艺术长廊。

博物馆全称是“梵蒂冈博物馆和艺术陈列馆”,其中有世界闻名的西斯廷小教堂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之一的拉斐尔的作品陈列馆。

设计此导语,旨在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关联并直奔课文题目。

引用斯诺的话,意在激发学生对“熵”这个概念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里夫金和霍华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

1972年,西方著名的未来学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增长的极限”理论,提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必然耗尽世界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生存。

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向世人敲响了警钟,对近代西方文化中经济无限增长的观点作了批判。

一种新的世界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部学术著作。

这部学术著作指出科技的发展是一个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因而“熵”也不断增加的过程,得出了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倒退、逐渐衰亡的结论。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初步提取要点,理清全文的论述思路。

此步骤着意于培养学生“提要”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文中勾画概括性语句,将概述内容与段落形式结合起来理清思路,为分析文中的疑难点做好铺垫。

(2)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顺全文的论述脉络。

明确:

全文共15段。

第1段通过民谚引出了热力学定律,第2段用一句话表述了热力学的两个定律,引出了“熵”的概念。

第3、4段是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论述,为下文论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做铺垫。

第5段为过渡段,转入对熵的论述。

第6、7段是对熵下定义并做解说。

第8、9段进一步从能量耗散的角度论述熵的涵义:

能量平均状态是熵值达到最大的状态。

第10至15段从地球上能量来源、工业回收、物质衰变等角度探讨了能源危机,说明地球上的有效能量在不断减少,熵在不断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