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6109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教育学.docx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13:

30~14:

10(闭卷),14:

15~14:

55(开卷)

闭卷——4道概念题4道简答题

概念题: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

教学大纲

简答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如何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的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理解高等教师的作用

开卷——4道论述题

高等教育的目的

如何理解落实高等教学原则

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

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两大类题型:

名词解释和简答,各4道。

     名词解释:

心理发展、意识、群体、最佳刺激理论

     简答题: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教学测验的种类

     高等教育学,同样两大类题型。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功能、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教学管理

     简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教师的作用、教学能力包括那些内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经验:

只复习大纲的每章要点还不够,有些题目不在上面。

下面这个参考资料相对最全。

1、高等教育概念的基本点。

P5-7

1)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相比,最本质的特点是其学术教育的特点。

2)高等教育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相比较,是一种专业教育;3)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还是一种职业教育;4)从高等教育在现代学制体系中的地位看,高等教育是在基础教育或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最高层次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又属于第三级教育。

概括起来说,高等教育是承担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社会文化事业,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高深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的教育。

2、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

P5学术性3、高等教育的道德性。

P14

4、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P29-31四点5、高校教师职业的道德性。

P30-32

6、高校教师职业的专业定位。

P19-20

7、教师职业道德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区别与联系P36-37

8、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P37-40四条9、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属性。

P41三条

10、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P41-43六条11、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P44-47四条

12、教师生涯的可持续发展P52-57七条13、教师道德人格的职业境界。

P55-56

14、教师道德人格的事业境界。

P5715、教师道德人格的志业境界P58

16、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原则:

师德公益性原则、师德公正性原则、师德人道主义原则、师德主体性原则

17、师德公益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P63三条

18、师德公正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P65-66三条

19、师德人道主义的具体要求:

P71-72四条21、师德人道主义原则的依据:

P72-76四条

22、师德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P79-80四条22、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

P88-89

2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P99-101四条25、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

P109-111

24、严谨治学、探寻规律的道德要求。

P104-105三条26、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美德境界。

P112-113

27、高校教师“学术人”的角色、功能和作用P117-120两条28、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德性价值P133-134两条

29、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内涵、类型。

P146-14730、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德性价值P163-165三条

31、高校教师处校内尽职与校外服务的关系。

P162两条31、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德性价值P190-191

1、高校教师主要涉及的人际交往类型。

P172

2、高校教师与学生交往道德规范P176:

1)尊重信任学生;2)理解接纳学生;3)严格要求学生;4)公正对待学生

3、高校教师与教师交往道德规范P183:

1)融于集体,荣在集体;2)尊重互敬,平等互谅;3)取长补短,竞争共进

4、高校教师与领导交往道德规范P185:

1)服从支持领导;2)理解支持领导;3)配合协助领导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P198-199三条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美德修养的工夫。

P210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P200-2064、高校教师职业美德工夫的“觉解”四阶段。

P210-214

1、高教市场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P220-221两条2、市场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P223-225三条

3、高教国际化对高校教师角色嬗变P230-231三条4、国际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P231-233三条

5、高教大众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P237四条6、大众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P238-240三条

市委召开了全市乡科级主要领导干部集中学习班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启动会,根据会议安排,在镇党委统一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扣“天府六问”“果城十二问”

教育学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第一章,第4页)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P1页)

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第二章,第24页)

层次结构:

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教育水平及其受教育者的构成状态,是一种纵向结构。

因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办学水平或学术层次,所以又称为水平结构。

(第二章,第24页)

体制结构:

指宏观上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

它反映了高等教育行政主体、办学主体、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第25页)

科类结构:

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是一种横向结构。

它主要表现为校、系、科、专业的

结合形式。

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第26页)

形式结构:

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的办学形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

(第二章,第27页)

能级结构:

所谓能级,即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研开发方面所具备的现实或潜在的能量级别。

级结构又称院校结构,主要指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第二章,第27—28页)

地方结构:

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情况,即高等学校的数量、机构、类型、层次等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比例,

故又称为区域结构。

(第二章,第28页)

高等学校微观结构:

高等教育微观结构往往是对高等学校中相关要素的分析,是关系到学校层面的活动。

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等。

(第28页)

高等学校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高等学校内课程的组合、联结方式。

课程结构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

由于

各国各地区培养目标不一样,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也是复杂多样的。

按照专业深化的层次,大学的课程分为普通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

(第二章,第29页)

高等学校师资结构:

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是高等学校中教师群体的学历、年龄、职务等要素的构成状态。

高等教育功能:

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31页)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情所制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是

教育政策的概括。

(第三章,第51页)

教育目的:

简单地说,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

具体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

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对教育活动作用的目的领域;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的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的培养所确立的总要求。

(第三章,第51页)

教育培养目标:

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人才培

养要求或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

(第三章,第51页)

通识教育:

广义的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即大学给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包括专

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

狭义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是指大学生均应该接受的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艺术等基本知识的教育。

(第三章,第65页)

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中的基层目标。

(第69页)

高等学校专业培养规格:

高等学校的专业培养规格是指在高等教育完成以后,大学毕业生所应达到的要

求和能从事的工作。

(第三章,第69页)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第四章,第91页)

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第四章,第95页)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具体包含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体制、内部管理体制等。

(102页)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领导和教职工民主参与

下管理学校,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的一种学校领导制度。

(第109页)

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就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高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

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第五章,第111页)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执行、控制目标来进行领导和管理部署。

它包括初期的目标制定、中期对目标的有效控管、末期的成果考评三个阶段。

(第五章,第111页)

高校教学管理: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114—115页)

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学计划管理的作用在于:

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过程和效果与学校管理的总体目标相统一,并协调教学管理系统内各层次的目标、任务和行为。

教学计划管理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第五章,第115页)

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教学质量的设计、控制和改进(115页)

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科学管理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校的任务,对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进行规划与组织,对人际与人事关系进行指导、协调和控制,以达到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高效率、高效益之目的。

(第五章,第116页)

高等学校学制:

即高等学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