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川内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内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dé
)意的小草儿。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准确有误的一项是()
A.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B.“我早晚要收拾你!
”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C.何大学问好像苍老了几岁,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
D.芦荡如万丛大山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似乎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B.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开赛在即,赛场工人不畏炎热,正紧锣密鼓地安装各种设施。
C.长期的武装冲突使巴以双方两败俱伤,许多巴勒斯坦政治家在纪念第六十三个“灾难日”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不再坚持“将以色列赶入大海”。
D.李晓栓用电话振铃的方式,为渴望锻炼而又无法坚持的人提供叫醒服务,通过日复一日的叫醒,很多人爱上了晨跑,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因跑步变成了“一家人”。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20多年演艺生涯中,几乎没人记得费玉清在舞台上不穿西装的样子。
B.失事客机是一架萨博340型短程双涡轮螺旋桨的索尔航空公司飞机。
C.“红色经典”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讴歌中国革命、讴歌中国共产党,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主题的作品。
D.即便不是很喜欢语文,在临近中考的最后时刻不让语文拖后腿,也是一种成功。
二、文言阅读及诗词积累(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
A.录毕,走送之走:
走路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手:
用手
C.色愈恭,礼愈至至:
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通“披
”,穿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无从致书以观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何富贵也
7.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
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8.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
(二)古诗词积
累(6分)
9.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6空作答)。
(1)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2)海内
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二章》)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5)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思亲人、盼音讯心情的名句是:
,。
(6)古诗常以景寄情。
同是秋景,刘禹锡笔下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充满了豪迈乐观之情,而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却流露着淡淡忧伤之感。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
1那树立在那条路边
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当时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
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
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2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都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
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3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
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
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4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5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
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6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
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夜很有诗意。
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10、选文前5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
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
(5分)
11.“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12.第2段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据说”?
引用他人的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分)
13.日本福岛核泄露引发全球核电安全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人类在对付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时,该有怎样的态度?
(4分)
1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
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
B.那树具有高尚的品格,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价值,作者对它怀有深情,但它最终却遭受人类的算计。
C.那树虽然很久以来一直为人类默默奉献,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它早晚必然引颈受戮。
文章既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也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本文用语形象生动,而且充满感情,如“屹立不动”“炸开的火焰”“雨后滴翠”“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等都生动地描述了那树的形象,感人至深。
E.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
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四、
作文(50分)
15.《华西都市报》2011年1月26日消息,年关将近,在内江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许多工人在忙碌。
工人说:
“我们的老板非常‘仁厚’,他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给我们100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
我们也不能不仗义,不能在老板需要我们赶工期时请假回家。
”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立题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意的范围;
不要套作或抄袭;
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加试卷(60分)
一、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8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3-5题。
(11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
________
____义:
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音:
____________义:
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6—8题。
(10分)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
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
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