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练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一轮练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练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 符合题干表述的是四合院。
四合院封闭式的住宅内一大家人可以安安静静地生活,长辈一旦有什么不适,哪怕刮风、下雨、下雪,儿孙们也可以沿着游廊到正房去问安,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民居的家庭观念。
答案 B
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解析 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
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4.中国姓氏产生的方式有很多,有以时令为姓的,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的,有以古分封的国名为姓的,有以封邑为姓的,有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的,有以赏赐的爵号为姓的,有以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的,有以谥号为姓的……就产生方式而言,下列四个姓氏中区别于其他三个姓氏的是(
A.齐
B.鲁
C.卫
D.司马
解析
A、B、C三厢是以古分封的国名为姓的,而D项司马是源于古代的职官名。
D
5.《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
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
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
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6.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
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
怀、宗、维、大,民国元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
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
A.小宗
B.大宗
C.嫡长子
D.族长
小宗是没有资格主持祭祖的。
A
获取最新高考资讯,关注“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QQ号80796072、微信号80796072、腾讯微博gaokaoge)
7.《左传》: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各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体现了“国”和“家”的关系,即相互依存的关系,从“家”的角度说就是宗法制,从“国”的角度说就是分封制。
故B项符合题意。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解析 A、B、C三项内容均从属于D项内容,作为程度式选择题应选D项。
答案 D
9.关于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图一 烧纸祭祖、图二 种树祭祖图三、网上祭祖
A.形式不同含义不同
B.均表达了对先人的哀思,和古代宗法制度有关
C.均是封建迷信,应否定
D.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利于政治建设的现代化
10.据《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载: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由“得免于战国”“自以为更生”等关键词可知,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1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直接史料;
二是间接史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
凡是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
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解析 第一手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本题中B、D两项为神话、传说,基本无史料意义,A项为间接史料,C项为实物,属于直接史料。
答案 C
12.据《齐鲁晚报
》载:
“十五”期间,山东省西部一些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全省二孩性别比达到1∶20左右。
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解析 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
B、C、D三项与重男轻女观念无关。
答案 A
13.明代王夫之说: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B.二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D.古今上下皆安之
郡县制的确立,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封建制度的基础,符合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勿能改”。
A
14.翻阅《汉书·
百官公卿表》,对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 )。
A.图一:
“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
B.图一:
“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
C.图二: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D.图二:
“太尉,秦官,银印紫绶,掌副丞相”
解析 图一上的字为“御史大夫”,不掌管“武事”,故A、B不正确;
图二上有“太尉”字样,太尉帮助皇帝管理军务,副丞相是御史大夫,所以正确答案是C。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
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答案
(1)原因:
王室的衰落;
宗法制遭到破坏;
礼崩乐坏;
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破解:
统一国家;
推行郡县制。
(2)变化:
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从世袭到任命;
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3)认识:
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
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
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
(不得照抄材料)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答案
(1)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
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这种变化的影响:
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
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的独裁);
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3)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
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
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有学者指出:
(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中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度
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斑马式”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