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方向_精品文档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8829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方向_精品文档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方向_精品文档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方向_精品文档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方向_精品文档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方向_精品文档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方向_精品文档资料下载.pdf

《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方向_精品文档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方向_精品文档资料下载.pdf(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方向_精品文档资料下载.pdf

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正式列入我国的“十五”计划纲要。

2002年朱镕基总理、温家宝副总理视察了东营市,要求治理好黄河河I:

1,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

一、黄河河口近期演变规律20世纪80年代,当时水利部的副总工徐乾清给我打电话,说林乎加同志要求了解黄河河口三角洲的演变情况,并且想了解黄河三角洲,黄河河口流路能否稳定,要求推荐一位专家。

我推荐了尹学良教授去汇报了情况。

尹学良教授说黄河河口可以稳定一个时期,没有问题。

林乎加同志听了非常高兴,他亲自批准列一个研究项目,当时由中国水科院泥沙所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立项研究,论证黄河VI稳定问题。

以后,又在“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措施”中进行研究。

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是:

黄河人海流路能否稳定,为什么能稳定,能稳定多久,其有利的条件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最后经过6个单位、80余位专家共同努力,回答了上述问题。

请看1855年以来黄河人海流路的变化(表1)。

从表1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1)流路变迁都是河道决口造成的,说明稳定流路的关键是河道。

要加强治理,坚决维护“河口段有一个良好河道”的治理思想,开拓河口治理的新途径,使河171的开发利用与河道的防洪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朝比较有利的方向发展。

(2)黄河河口变动频繁的原因,除了黄河河VI来沙量大,淤积延伸快等原因外,还要具体分析其变动改道的多种因素。

从各次流路的变迁情况看,很难说流路的变迁会有多长38表11855年以来黄河入海流路的变化改道年份流路历时实际行水年限序号改道地点人海位置改道原因(年月)(年)(ff)118558铜瓦厢肖神庙3419伏汛决口218894韩家垣毛丝坨86凌汛漫决318976岭子庄丝网口755伏汛决口419047盐窝老鸹嘴22175伏汛决口519267八里庄刁口33伏汛决IZl619299纪家庄南旺河54人为扒口719349一号坝老神仙沟209堵汉未合甜水沟垅改道1938年春,花园口扒口,宋春荣沟山东河竭9年。

1947年3月堵复819537小口子神仙沟105105人工弯并汉919641罗家屋子刁口河125125凌汛人工破堤有计划地人1019765西河口清水沟2626工截流改道的周期。

应该看到人为因素的干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流路实际行水年限是参差不齐的,长有26年短则3年。

对于某条流路的演变,其发育过程是有规律的:

黄河口的每一条流路,都是水行故道间的洼地。

由于黄河水少沙多,大水漫流时,呈冲积扇型淤积。

随着冲积扇向前扩展,河道逐渐从上到下并汉归股,形成单股人海河道。

单股河道形成后,大量泥沙输送到河口口门,河口海岸淤积延伸,形成河口沙嘴。

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就是这些沙嘴的连线。

在河IZl沙嘴突出向海中延伸的同时,上段河道不断淤积升高,平面河势不断地向弯曲发展。

河道向弯曲发展,坐弯塌滩,起到减小过洪能力的作用,为出汉改道创造了条件。

河口沙嘴三面临海,不仅海岸受海洋动力侵蚀严重,而且洲面潮水沟不断冲刷扩展,一旦沟汊与大河连通,分流淤积加重,河口泄流不畅,易造成上游决El夺流。

总之,黄河河口流路河道有自身的淤积、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包括了它的发育规律,也包含了人为因素的干预。

从以往流路的行河情况看,可以说各条流路都未得到充分行河,而是在中期就夭折了。

也可以说历史流路的改道基本都是决lZl、破坏性的,因此,寿命很短。

究其原因,显然是缺乏治理的结果。

黄河下游河道,从禹河故道两千多年记载是三年两决口,但是1946年以来,人民治黄50余年未决VI,这是新的历史篇章。

为适应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黄河河口河道的治理,提高技术水平,分析具体情况,掌握其个性和共性,因势利导,使现行河口流路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是完全可能的。

39二、为什么清水沟流路比较稳定的问题

(1)年平均来水量和年平均来沙量都偏小,比多年平均情况偏t|、l3。

清水沟流路时期基本上是枯水枯沙系列,所以利津站以下的河口河段的淤积量也比较小。

据统计,1976年6月至1993年5月,利津至西河口河段累计淤积量为009亿t;

西河口至清3累计淤积量为307亿t;

清3以下的断面观测资料范围内累计淤积量为135亿t;

利津以下(不包括滨海)累计淤积452亿t。

在此期间,利津站来沙总量为1114亿t,因而河口段河道淤积量只占来沙量的41,若以年平均计算,利津以下的河口段平均每年约淤积0266亿t。

(2)清水沟流路的河势演变,以流路的平面形态变化来看,利用卫片分析结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76-1981年为漫流人海阶段;

19811986年为自然状态下的单一归顺阶段;

1986年至今就是以人工干预下的单一归顺阶段。

分析1976-1992年期间的卫片资料说明,黄河尾阊河段一直是处于摆动之中,只是幅度大小不一,摆动点随河口延伸不断下移而已。

这说明这条流路的稳定是有人工干预的。

从图1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河流开始是分散的,然后才逐步归顺。

毋斤必么矿镌矮攥鬻爱。

,厂j一鬻国l1976-1992年清水沟流路河势髓(卫片分析)(3)海洋动力条件对稳定清水沟流路是有利的。

黄河河口虽然是弱潮河口,可是潮流场比较强,其分布的变化有三大特点:

黄河三角洲沿岸存在M2分潮“无潮点”高流速场,流场速度大,最大的速度在12ms以上,并且相对稳定,影响着现清水沟河口的潮汐、潮流特性。

河口口门通畅,河口海岸突出时,流场强度大大增强,并形成新的高流速中心。

潮流为平行于海岸的往复流,能起到增强河口沿岸输沙能力,减缓河口淤积的作用。

黄河三角洲近海岸和海底的冲淤变化,已对海水动力条件产生了明显影响。

根据分析研究,认为M2分潮点已向东南移动了5km。

黄河口沙嘴东偏南新出现了一个强流区,这对减缓黄河河口沙嘴向东偏南方向延伸起重要作用。

拦门沙体的冲淤演变,与山、潮水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情况下,拦门沙体有洪涨枯退,涨潮拦门沙外沿冲刷、拦门沙40顶和内侧淤积,落潮拦门沙内侧河道冲刷、拦门沙顶及外沿淤积的特点。

拦门沙体动态变化剧烈的时期,出现在洪水期和强风暴潮、浪、流作用期。

风暴潮、浪、流对拦门沙沟、垅具有强烈的平整作用,因而对形成新河沟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这一海域强风暴潮、浪流的作用是偏东北向,因而拦门沙段偏东南一西北向的沟汉易被封堵,而对现行河道也产生了向南偏转的动力作用。

所以控制河口流路人海方向,充分利用风暴潮、浪和余流的作用,对河口的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黄河河口口门有十分有利的泥沙向外扩散条件。

黄河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域存在两个高流速区(见图2),它们分别位于神仙沟河口和清水沟河口附近。

洪水期枯水期图2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流场由于现行河口的不断淤积延伸,沙嘴较为突出,河口附近海底比降变陡,使清水沟口门区域流速增大。

在口门外某一距离内,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在该距离外,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

黄河河口的余流流速一般在20-30cms,且表层余流大于底层。

所以河流挟带的泥沙进入滨海区后,沿岸流挟带的泥沙由北向东运动,其他泥沙在洪枯季一般是向东北方向扩散,进入渤海中部地区。

南去的泥沙由于受莱州湾流场特性的影响,相当数量的泥沙最终也向东北方向输移,说明目前河口的流路对莱州湾影响不大(见图3)。

8。

118。

30119。

00己rA巍厂7嚷层-底层乏?

、j:

y-围3黄河口泥沙入海后运移途径示意三、黄河河口治理的方向

(1)根据“八五”攻关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清水沟流路可以再使用50年。

但是黄河河口的治理开发应该是整个治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口的治理一定要服从“黄河人海流路规划报告”,要加强科学研究,使整治疏浚等措施有利于流路中长期规划的实现,使各项治理工程有计划地得以实施。

我同意建立黄河河口的物理模型试验基地。

(2)河口清7以下,要允许河口流路有一定的摆动幅度,使泥沙呈扇形堆积,沙嘴不宜一直往前延伸。

否则将使河口段比降降低,行洪能力减弱,河道滩面比降和滩槽高差加大,不利于防洪安全和应付风暴潮的袭击。

(3)应该尽快使用北汉1、北汉2,结合油田的开发,填海造陆。

同时使油田的开采由海上开采变成陆上开采,以节省资金,并能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治理河口。

(4)河口地区可以将非汛期的淡水储蓄起来。

河口段沙嘴可能会蚀退,这对减缓河口延伸的速度会更有好处,同时淡水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

不仅在非汛期,甚至在汛期,含沙量较少的洪水期也可以将淡水蓄起来。

要寻求解决水的办法和途径,因为水是黄河三角洲建设优美环境和繁荣经济的关键,是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必需条件。

在研究节水措施的同时,也要研究海水淡化和利用问题,包括调水的问题。

我们过去说调水只是用来冲沙,现在来看,不光是用来冲沙,而是要用来开发三角洲和发展三角洲的高效生态经济,以及建设国家新粮仓。

(5)黄河河口水沙资源丰富,这是可贵的财富,需要进一步研究水、沙资源的综合利用。

使水、沙资源为农牧业增产服务,为改造沿海滩涂服务,这样对于延长河口,稳定河口流路也是有利的。

(6)要研究和制定黄河河口的蚀退和盐水入侵的对策。

20世纪50年代花园口平均年水量为475亿m3,平均年沙量为15亿t;

80年代平均年水量只有348亿t,年沙量只有77亿t。

利津站50年代平均年水量为464亿m3,平均年沙量为132亿t;

80年代平均年水量只有290亿m3,平均年沙量65亿t。

1991年以来黄河来水量持续偏枯,利津站年平均径流量只有1112亿m3,比多年平均减少了2235亿m3。

流域来沙量的锐减,必然使河口淤积延伸减缓,造陆面积减少。

20世纪90年代黄河下游的年引水量已达100多亿m3,年引沙量也是13亿t左右。

据推算2000年黄河下游的引沙可达15亿t。

另外,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其死库容76亿m3,可拦截泥沙近100亿t。

以32年拦沙期计算,下游河道每年减少来沙31亿t左右。

综上所述,今后来水来沙的趋势是减少的,尤其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人海泥沙量还会减小,有可能年平均的人海沙量减少到5亿t左右。

因此,预计今后河口淤积延伸速率减缓的趋势还会继续,可能比20世纪80年代后期更缓。

实际情况说明,19861998年为历史罕见的枯水枯沙系列,出现长时间断流无水人海,年均水沙量不足历年均值的12。

如1997年水量仅186亿甜,沙量为016亿t。

如按这一趋势发展下去,河口的蚀退、盐水的入侵叉将是个严重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