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8225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见图1)

师:

工人们正在安装玻璃。

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和什么有关?

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关。

(二)出示课题

我们用这张平行四边形的卡片代替玻璃的形状,一起研究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想到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

(四)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拿出平行四边形的卡片,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一下它的面积。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想:

预设1:

底×

预设2:

它的邻边

你是怎样想到的?

学生能联想长方形面积说出自己猜想的根据。

在刚才大家的猜想中,都提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它的邻边。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给出这几个数据,算算每种猜想的结果是多少?

(出示图2)

学生算出每种猜想的结果:

高28cm²

它的邻边35cm²

到底哪种猜想对?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不同的情况:

学生引起争论,有人认为第一种猜想对;

有人认为第二种对。

大家一致认为第一种对。

引导学生实践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图查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

学生经历两个过程:

一是分析整理信息的过程;

二是物形分离的过程。

学生只有清晰这两个过程,才能正确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并产生要实践验证的愿望。

二、实践验证,推导公式

(一)介绍实验材料和要求

要实践就要有材料,拿出这个大信封看看选择哪些材料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汇报时要说清楚你们实验的结论和依据。

(二)小组活动

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要做到两方面:

1.了解学生数方格的方法和结果。

2.了解学生剪拼的方法。

(三)全班汇报

1.数方格的方法。

实物投影出示面积格纸和平行四边形卡片。

学生到大屏幕前边指边数方格,可能会先数出了22个整格。

数出22个整格,再怎么数?

把不满一格的合成一格继续数。

像这样把不满一格的合成一格就好数了。

刚才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有28个1cm²

的小方格,它的面积就是28cm²

,验证了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2.转化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不同的剪拼方法:

引导学生边演示边说明:

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拼变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28cm²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28cm²

长方形的面积是28cm²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28cm²

吗?

为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能想到:

因为剪拼的都是这一块,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看来整个图形在剪拼过程中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积是28cm²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是28cm²

,这个猜想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学生能想到:

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这样能简单的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这是旧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新知,把旧知转化成新知的方法叫做“转化”。

转化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

学生结合操作经验,回答。

沿着任意一条高都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四)引导反思

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这个猜想是正确的,而其他的猜想不对。

虽然这种猜想不对,但是同学们却敢于猜想,牛顿说过“只有大胆的猜想,才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

当然,光猜想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勇于实践验证猜想。

(五)总结公式

引导学生总结公式推导的过程。

课件演示。

(见图3)

学生观察,发现:

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长方形的宽

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根据大家的发现,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能结合实践经验想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

高。

引导思考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公式?

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到:

S=ah

这个公式中S、a、h各表示什么?

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

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重要条件?

只要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我们就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六)解决情境图的问题

学生口头列式,计算玻璃的面积:

1.2×

0.7=0.84(平方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选取材料进行实践验证,教师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

引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真正经历了像数学家一样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

计算下面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见图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见图5)

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草坪,中间有一条石子路(如图)。

如果铺1平方米的草坪需要12元,铺这块草坪大约需要多少钱?

3.拓展练习。

(见图6)

这座大楼的前面有一片草坪,什么形状的?

面积是多少?

学生观察,回答:

平行四边形的草坪面积是120m²

为什么不是8×

10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

8米的高是15米底边上的。

看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底和高要对应起来。

如果要在草坪上设计一条小路,从大楼到马路最近,怎样设计这条小路?

学生能在图中指一指,说一说:

这条垂直的小路最短。

如果不测量,怎样计算这条小路有多长?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计算出120÷

10=12(米)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拓展练习中提供了生活化素材,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怎样在草坪上设计一条从大楼通向马路的一条最近的小路?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学生需要调动已有的“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知识经验,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经验,想到这条垂线段设计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是多少,这道题目的设计体现了综合性、趣味性。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a×

h;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用到了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预设3:

学会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看来同学们收获还真不少!

不但谈到了学会什么知识,而且还谈到了掌握了一种方法——转化。

这种数学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它。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得到发展。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为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起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让他们动手实践,在做中学,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数格子法、平移重合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一、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充分地把握了教材的设计意图,以“激趣导入——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既尊重了教材,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学具,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导,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知识。

教师通过自学有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整节课,研究的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探究的方法是由学生决定,探究的过程是由学生来经历,规律的总结是由学生来完成,规律的应用是由学生来实现。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使用学具,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老师抓住变形过程中的“变”与“不变”,突出体现了在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图形的形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让学生站在辨证的角度看问题,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教师此时并没有急着告诉孩子们,这就是转化,你们要转化。

而是润物细无声地继续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转化”,这种渗透,不是急功近利的,不是教授式的,而是让学生真正地感受“转化”,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孩子们利用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正是这种渗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孩子们在用格子图时,用了割补平移的方法数格子;

在利用七巧板和剪拼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更是由学生们自主得出转化的方法研究新问题。

此时教师变为了导师,跟学生共同经历了转化的过程,感受了转化的意义,并且把等积变形这一关键点进行了夯实。

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课的结尾,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后,把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深深植根在学生们的脑海。

除了渗透“转化”的思想之外,老师在这节课中还渗透了“对应”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等等,凸显了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思想为主线,提高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三.有效设计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老师在问题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得到很好的效果。

首先,老师提问:

你们发现了吗?

在刚才图形的变化过程中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这一问题马上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这正是本单元的核心问题,也是转化的原则:

等积变形。

这一问题,就把本课的难点有效地进行了分解。

在有了猜测之后,老师马上引导式提问:

你们想用什么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孩子们想到:

用数格子的方法,用七巧板,用剪拼的方法等。

这个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得到彰显。

在本节课的关键点:

用剪拼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链:

1.你是沿什么剪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