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7569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文档格式.docx

《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文档格式.docx

(2)农业著作:

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生产方式:

明中叶以后,私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中叶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

(3)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

①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使用花楼机。

②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珐琅彩。

3.明清时期的商业

(1)货币金融:

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出现票号。

(2)农产品商业化:

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工商业市镇:

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

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

4.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主要内容:

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明朝:

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

禁海、迁界;

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阳明的心学:

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提出“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

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3)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人物

主张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

顾炎武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

王夫之

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文学艺术

(1)文学: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最为著名。

(2)戏曲

①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

②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粹”。

(3)绘画:

文人画成就突出,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等。

四、选修内容

(选修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

►时段特征概览

阶段特征

表现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明、清前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发展与迟滞:

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承古萌新:

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考向一 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1.调整中央机构。

如秦设三公九卿制;

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

明废丞相,设立内阁;

清设军机处。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秦郡县制;

北宋文官做知州、设通判;

元朝行省制;

明朝废中书省,设三司。

3.注重官吏的选拔。

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贵族世袭;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4.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明清的八股取士;

清朝的“文字狱”。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依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解题思路 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 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考向二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演变的特征

1.君主专制

(1)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

帝位终身制贯穿着宗法家长制的原则,体现了皇权的不可让渡性。

皇位世袭制表明了皇权的不可外移性。

(2)皇权没有约束,皇权不受监督。

体现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原则。

2.中央集权制:

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可言,必须严格地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

3.官僚政治

(1)官为君设,从而赋予官僚政治以浓厚的人治色彩。

(2)中国的官僚政治虽然有一套完善的考选官僚的制度,但是,无论是从考选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方式与程序上看,都体现了它的封闭性特征。

(3)“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赋予官僚政治以腐败性。

材料一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材料二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

“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1)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秦朝以后中枢机构的四次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2)你同意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汉武帝任用身边侍从,形成“中朝”决策机构,限制三公权力;

宋代三司分权;

明朝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

清朝增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顶峰。

(2)同意。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

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考向三 影响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

(1)土地私有制:

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

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

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结构因素

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

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

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业”为立国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材料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

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也许在马可·

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程度,那么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

斯密《国富论》

(1)亚当·

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

(2)如果你同意上题中“停滞性”的结论,请再指出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

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

解题思路 本题的难点是对材料中亚当·

斯密《国富论》的理解。

把握亚当·

斯密的观点:

法律和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

(2)同意;

原因: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

不同意;

理由:

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等。

考向四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

比较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欧洲的启蒙思想

性质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

政治上: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思想上:

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政治上提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社会蓝图。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上反对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制度,维护人权,提倡自由平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地位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作用

是儒学的新发展,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材料一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因之古之君主,受到人民爱戴:

“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二 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力全部交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

就是说,国家应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

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

民主政体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这一社会行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