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定稿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7558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定稿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定稿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定稿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定稿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定稿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定稿1Word下载.docx

《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定稿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定稿1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定稿1Word下载.docx

3、措施:

(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完善学校教育制度。

4、影响:

(1)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中国——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

(起因、时间、领导人、主张、结果、影响)(见八上教材P33页)

(2)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建立了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2、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开始:

1898.6.11,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2)内容:

(P34页第三段,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共四点,要注意分析每个方面的作用)

(3)性质:

既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4)影响:

(见八上教材P35页最后一段)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下的美国,由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为了尽快摆脱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新”的本质体现):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内容:

(九下教材P50页,财政、工业、农业共三方面,同时请同学们关注措施中有关民生的问题)

5、作用和影响(评价):

积极作用:

(1)经济:

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直接作用)

(2)政治:

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缓和了阶级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道路(间接作用)

(3)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深远影响)

局限性:

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危机。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

(一)伟大历史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领导基础:

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复出;

思想基础: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2、内容:

(八下P46)

3、影响(意义)(八下P46)

(二)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

内容:

P50—51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3)国家还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意义:

P50—51见书上笔记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所有制结构改革:

国家重新明确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2)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突破口:

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

3、对外开放:

(1)过程:

见教材笔记

(2)意义:

P59—60页(三点)

B、知识拓展: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为我们的启示。

(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2)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2、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哪些启示?

(1)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2)新政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1)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4)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不断改革,国家才会有活力;

(5)改革要与时俱进,善于吸收世界的先进科技文化,不断创新;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6)中国的改革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专题二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古代对外关系史实——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丝绸之路的开通——张骞出使西域是这条重要道路开通的关键和标志。

1、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葱岭

西亚欧洲(结合地图)

2、意义:

(1)它是古代中国和世界重要商路,促进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2)是重要的古代文明通路,沟通了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互相渗透。

(二)汉与朝鲜(朝鲜半岛)的交流:

略(主要是中国经济文化对朝鲜影响)

(三)汉与日本的交流:

1、西汉时,日本列岛有30多个国家曾派使节到中国,从那时起,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

2、东汉光武帝时期,日本倭奴国派使者来到中国,光武帝赠送:

“汉委奴国金印”一枚,见证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

(四)汉与欧洲的交往:

1、东汉时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甘英到了波斯湾。

2、166年,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二、近代中国的外交

(一)晚清时期:

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带来的主要危害: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1、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二)民国时期:

1、一战后中国的外交

(1)巴黎和会;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收回青岛主权和山东权益,但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无视中国的正义要求,《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2)华盛顿会议;

美国主导,1922年签订《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公约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得中国由一战时期日本独霸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二战时期中国的外交:

(1)二战中参加了开罗会议;

(2)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通过决议:

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该协定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3)1945年,中美英发表《伯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三)新中国外交:

1、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在中印双边谈判中周恩来提出。

第二年在中印、中缅政府分别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2)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与会国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

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2、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外交政策:

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经济组织活动。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

1、外国列强从不平等的条约中获得的特权及其对列强和中国分别产生的影响

特权: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

①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掠夺了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财富,输出了大量商品,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中国由于这些条约的签订,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2、中国近代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对外开放的本质区别。

①前者是中国被迫,便利外国资本输出,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进行经济掠夺,具有强迫性、侵略性;

②后者是中国主动,便于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具有主动性、主权性。

3、近代开放政策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比较:

项目

近代开放

新时期对外开放

背景

西方列强侵略下被迫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主动开放

国家行使主权情况

关税自主权等主权受损

中国依法行使主权

内容

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如:

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影响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

根本原因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归功于我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5、新旧中国的外交的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发愤读书,准备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等。

专题三民生问题(包括三农问题)

一、中国:

(一)古代史部分

1、孔子(春秋时期)

(1)思想上:

提出“仁”的学说;

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2)教育上,创办私学;

编订教材;

因材施教。

2、孟子(战国时期):

主张“仁政”

3、民生工程:

(1)都江堰:

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组织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它最大的特点是无坝引水,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2)郑国渠:

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使关中成为粮仓。

4、商鞅变法: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

5、生产工具的改进:

战国前期,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6、重庆史部分:

(见重庆历史上册P10-11页相关部分)

(二)近代史部分:

1、孙中山:

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2、重庆历史相关部分(如陶行知的教育主张和举措)

(三)现代史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