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7303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名师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信息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的准确解读。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其强调的是修身养性。

下列与之类似的是

A.“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B.“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C.“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谓之一”

D.“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A

【解析】曾子说:

“我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

我为别人办事有没有不忠实的呢?

我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呢?

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有没有不去温习呢?

”可见曾子非常重视诚信和温习旧知。

A项强调珍惜学习时间,强调的是修身养性,A正确;

B选项大意是:

不使百姓富裕,就不能调养百姓的性情;

不对百姓施教,就不能提高他们的素质,指富民是教民的基础;

C项承认对立,承认矛盾,重视对立面的统一,重视矛盾的同一性,D项强调管理者要端正自身;

所以B、C、D与修身养性无关,排除。

3.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这一主张尽

A.要求君主熟悉法律B.体现王在法下

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D.突出依法治国

【答案】C

.....................

4.“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

”下列思想最能说明这一现象是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尚贤”思想

C.道家“无为”思想D.法家“法治”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

”出自于《墨子·

尚贤中》。

材料讲的是由于舜是一个有才能、有贤德的人,后尧得知,将天下禅让给他管理。

这与墨家“尚贤”思想相符,所以答案选B选项。

本题要是没有“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这段材料,就可选A选项;

材料并没有体现道家和法家思想,排除C、D选项。

5.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

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

《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

这说明汉代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即通过儒学思想巩固君主专制,说明汉代将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故答案为A项。

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6.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

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班眩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

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葛洪的主张

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解析】葛洪强调“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B项正确;

三教合一在材料中未体现,A项排除;

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7.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

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

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女权意识的日益觉醒B.反映了明清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C.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反映理学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

【解析】据材料“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节妇是理学纲常伦理的产物,节妇逐渐增加说明理学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故D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女权意识的日益觉醒,故A项错误;

明清社会动荡与节妇逐渐增加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不是节妇逐渐增加的原因,故C项错误。

故选D。

8.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

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

这反映出心学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

题干中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

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

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9.黄宗羲认为,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材料说明黄宗羲

A.反对私利,推崇公利B.主张保障“万民”的平等

C.具有近代民主法治观D.主张立法必须“以天下为主”

【解析】:

材料中讲到“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公利’、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再结合所学知识:

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可以确定本题选D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黄宗羲反对私利的主张,可排除A项;

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

10.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

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

A.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B.反对述信,强调自由

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D.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说明保守派反对智者派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只注重强调人的重要性而忽视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最终会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答案选A选项。

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

C选项没有理解指着学派的主张;

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

11.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负能量”,造成很坏的风气。

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

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

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

他们师徒的共同之处在于

A.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

C.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D.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思想家,从材料来看,他们讲学是为了抑制社会“负能量”,因此体现出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

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教育和哲学结合的特点;

D选项错误,苏格拉底是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的。

12.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

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解析】“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突出了人的地位与价值,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故D正确;

A、B材料未体现,排除;

14世纪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非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排除C。

13.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

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

这说明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D.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解析】根据“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可知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D正确;

A不符合史实,错误;

“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并不能说明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B错误;

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思想,基督教不能助力文艺复兴,C错误。

【点睛】

抓住解体的关键信息“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分析解答。

14.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

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这一行为表明马丁·

路德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B.践行“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D.主张政教分离

【解析】马丁·

路德的这一举措是符合他的新教的观念的,他主张“因信称义”,不在乎形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不是这要目的;

C选项说法错误,马丁·

路德并没有抛弃自己的信仰;

D选项与此无关。

15.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

下列对这场改革的解读,正确的是

A.起因是教皇以修缮西斯廷小教堂为名大量兜售赎罪券

B.马丁·

路德据个人观点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开始的标志

C.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有利于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

D.受中国雕版印刷术影响的欧洲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这一运动

A选项错在这只是马丁·

路德改革的导火索;

B选项错误,这门著作不仅仅是马丁·

路德的个人观点;

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选项错误,应该是活字印刷术的影响。

16.“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B.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启示

C.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D.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

【解析】“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兴起的文化基础,启蒙思想家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启示,故B正确;

A不符合事实,排除;

马克思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启蒙思想家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C错误;

D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