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628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docx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docx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

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申报表

(2011年度)

申报单位河北省盐山县小庄乡吉科中学

项目名称留守不等于失守

项目带头人李关勇

 

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制

2011年2月

河北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

申报单位

河北省盐山县小庄乡吉科中学

项目名称

留守不等于失守—留守学生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项目带头人

李关勇

职务

校长

主要贡献者

郑煜王玉凤何文敬

联系电话

0317—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盐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劳务输出已成为本县农民致富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子女受教育的主要经济来源。

但同时,打工农民的子女却因此远离了父母,于是,每一所农村学校总会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

我校2008年学生总数为668人,其中留守学生153人,占学生总数的22%;2009年,全校学生总数625人,留守学生176人,占学生总数的28%;2010年全校学生总数587人,留守学生204人,占学生总数的35%。

从这三年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留守学生的数量有逐渐连年上升趋势。

学生在农村老家或跟着爷爷奶奶,或被托付给亲戚朋友,有的甚至于让学生独自留在家中。

父母的关爱的不足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造成留守学生产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等心理病症,甚至逃学厌学,自暴自弃,沾染上不良习惯。

在为数不少的“留守学生”中,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在后进生当中,“留守学生”占了很大比例。

学校在对这些学生教育管理时面临着几大难题:

家长溺爱,难于管理、管护,学生安全有隐患;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隔代教育弊端多,缺少了家庭教育的环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功能很难在留守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留守学生的教育普遍存在着下列问题

一、学习状况一般。

由于这些学生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监护人文化水平往往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学习,重养轻教,面临现代人、现代社会形态以及现代社会背景,大多还是使用过去那套“只管学生吃饱吃好、穿好穿暖,其它一并放任。

”的老办法,好吃、好玩的给学生留着;天冷了或下雨了,给学生送衣、送伞;而对学生学业、行为习惯均无干预。

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的,不能标本兼治。

这样常常致使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二、心理情感不健全。

“留守学生”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学生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

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走同学的东西,其中最普遍的坏习性还是乱花钱。

外出做工的父母因为不在学生身边而对学生萌生歉疚心理,为保持这么一个心理均衡,在物质方面,就尽力满足学生的要求,最后结果滋生了学生乱花零用钱的坏习性,甚至造成有的“留守学生”形成盗窃、抢劫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留守学生思想中普遍存在。

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

使“留守学生”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针对上述情况,从2008年开始,我校就成立了由我(李关勇)自任组长,以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的“留守学生工作小组”,围绕着留守学生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经过多方面研究创新,在教育、管理、监护“留守学生”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班主任是留守学生责任人的观念,强化关爱意识。

班主任必须摸清留守学生的的情况,底数清、问题清、家庭教育状况及环境清、转化程度清,并每月向项目组汇报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情况的相关记录。

二、班级成立互助组。

互助是关爱留守学生的起跑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留守学生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学习上予以解疑答难,生活上予以爱护和尊重,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三、建立家、校一体制度。

班主任通过电话、座谈会和家访,与家长沟通,弥补父母“失察”对学生的管理、关爱,商议教育方案。

四、设立远程家长学校。

通过电话、网络等远程信息手段,给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时做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帮助监护人有效地对留守学生实施家庭教育。

下面是几则案例,具体介绍一下我们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

案例一

何春彦同学是我校七年级二班学生,父母都在杭州打工,其生活、学习皆由其阿姨监护。

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辞。

跟老师、同学交流较少。

上学期的考试成绩也不太理想。

在课堂上,胆子也很小,从不敢主动地举手发言,即使老师叫到他,也是常常脸红害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何老师找他谈了一次话。

起初他很紧张,半天也没讲一句话。

后来在何老师的不断鼓励下,他才开了口。

他说,自己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因此,上课很怕老师让他发言,怕大家取笑他。

何老师耐心地开导他,“每个人都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

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其他同学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你可以试着举手发言,你会发现,你可能学得更快乐”。

接下来,该生的课堂发言多了一些。

无论对错,何老师都鼓励他,慢慢地,该生课堂发言越来越精彩,答错的也越来越少,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也渐渐增多了。

其它任课教师又找他谈了几次话,他的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二

谢晖,八年级三班学生,父母均在外打工,现与爷爷在一起,饮食起居由爷爷照管,父母亲只偶尔来几个电话,或寄些钱来。

爷爷年纪较大,无力帮助他学习功课,双休日在家也因溺爱而任由其发展。

因此,他骄横、爱撒谎,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在一次傍晚放学时,就因他同桌的一句话“徐**骂我,你帮我教训他一下!

”他二话不说,上前对准徐**的后背就是一拳,致使徐**向前跌倒,膝盖上擦破好几处。

当我第二天问起此事时,谢晖竟将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一味说是他同桌的不是。

班主任王老师以此事为契机,展开了对其教育、辅导。

一、使其认识自己的错误,他的辩解根本站不住脚。

虽然他同桌有错,但具体实施伤害的人是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联系家长,做好沟通。

通过电话联系,让家长多打电话与自己的学生沟通,并要求爷爷奶奶及时地向他们汇报学生的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夫不负有心人,谢晖慢慢进步了,责任心增强了,王老师让他负责班级日志的事情,他表现的很积极。

案例三

九年级二班有一男学生王猛,父母全部长期外出打工,在家监护人是奶奶,通过家访及周边了解知道该留守学生的奶奶只能保证其一日三餐问题,而对于他的日常行为及学习方面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指导,致使其平时在家基本不温习功课,作业也是匆忙应付,测评成绩很差,平时他经常拿钱向其他学生炫耀。

班主任郑老师了解到班上有几个学生利用星期天偷偷上网吧上网,就把他们带到办公室询问,得知是王猛出的钱,郑老师问他钱从哪里来的?

他说是奶奶给了一点钱。

郑老师又到班上落实情况,有一名学生透露,昨天王猛还在校外饭店请客,花了100多元,又经过多方了解,得知他这几天经常拿几张百元钞票向其他同学炫耀,郑老师再问这个学生哪来这么多的钱,该学生说是当时拿的是从公路上捡来的假钞,郑老师又问:

“假钞哪去了?

”他说:

“我今天上学时在路边扔掉了。

”再问:

“扔哪去了?

”他说:

“扔在上学路上的小沟里。

”郑老师让他捡回来看看,他又推脱:

“现在找不到了。

”郑老师观其言辞闪烁,内心猜想其中必有内幕。

就从这一次上网吧的人逐一落实,算出其花了多少钱,又得知他新购买了一张50元钱的冲值卡。

另外加上他这几天的购买零食请客的钱,总钱数达到90多元。

了解了这些情况,郑老师打电话到他家,得知其奶奶丢了五百元钱。

至此,他才承认是拿了家里的钱。

综合这些分析:

这个留守学生因为父母外出,是个缺乏父母的“温暖”和父母管教的学生,而爱请客,在班级上爱炫耀说明了他爱出风头,学习上不行,就从其他方面炫耀,说明还有自尊心。

通过其出入网吧并冲了游戏点数说明他迷恋网络游戏且对网络比较熟悉,因为玩网络游戏需要钱,没钱就去偷家里的钱,花钱也阔绰,而且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多次掩饰。

针对此种情况,郑老师实行了如下措施:

首先,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学生上网吧产生危害的新闻和资料。

在多媒体教室播放给学生观看,并举行了“上网的利与弊”的专题讨论。

让全体学生意识到上网吧是错误的,在家里、学校里要注意安全健康上网。

使学生知道村里的网吧多是黑网吧,中学生也不能上网吧。

并建立上网吧举报制度。

其次是针对该学生的情况,他还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家、校联络,加强对其日常行为的监督。

经常拨打他外地的父母的电话,通报其子女在家的情况,希望他们有空常打电话回家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电话沟通。

定期回家看望学生,并联系其奶奶,希望她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督促。

钱不能随意放置。

在学校也多留意观察他的动向。

二是关心、引导他。

平时多和他说话,让他知道老师们一直在关心他,并利用他爱出风头的习惯,对其平常的细小进步进行表扬,满足其虚荣心,其讲假话的习惯是在家养成了,因为其家长很少落实该生讲话的真实性,做了错事一句假话就给骗过了,从而养成了爱说假话的坏习惯。

在班级上郑老师并没批评他讲假话的坏习惯,以防其失去同学的信任,并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而是在班级上进行关于讲真话才能取得别人信任的教育。

他知道老师是在讲他,却没有点名,使其不会丢面子,从而对老师产生了一些亲近感。

郑老师课后多次和他谈心,了解他的一些想法,并且让他知道现在偷家里的钱,以后会造成多大的危害。

并且带其到学校电脑室,说是要考考他,让他查查有关沉迷网络游戏造成了危害的实例。

和他一起阅读了这些事例,使他有了一点感触,此外,还特许他中午有空可以到学校电脑室帮同学们查资料,帮助老师管理网络班级,但是就是不能打游戏。

他特意向老师表示再也不上网吧打游戏了。

三是用心辅导,平时先安排一些较容易的题目让他做,让他有学习的信心,并且查补其一些知识上了缺漏,在学习上帮助他。

使他成绩有一定的进步。

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

虽然成绩还是差,但是算是能认真完成作业,上课也专心了一些。

郑老师又适时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这些表扬对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这些典型案例,我校又精心研究,制定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其基本内容:

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根据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班级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

  二开通“亲情热线”。

学校特意安装了一部电话,定时为这些学生开通,把每周三下午定为这些学生和父母通话的特别时段,让他们互致问候,倾吐亲情。

在电话里,父母亲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一周的生活、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