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6217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Word格式.docx

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两个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下面,我就本册重点单元展开阐述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及读写、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难点。

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信息窗教材解读及学与教的建议

(一)信息窗1的学习

1、信息窗的解读。

情境图呈现的是农村的学生来到城里,从火车站——停车场——居民楼——街心花坛。

看到什么都感到新、奇、多。

这里有农村学生的新发现,有城里学生的主人翁介绍。

2、教与学的建议

(1)红点1的学习 

两点建议

摆一摆拨一拨数一数,借助百来认识千。

在摆之前先回忆一下所学的计数单位,在复习10个1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基础上,再用成板的方木块学具一百一百的边摆边数,摆出10个百,然后用计数器再一百一百的拨,当作百位上拨出10个珠子明确10个百后,拨去这10个珠子,在千位上拨上1个珠子。

从而理解“百”和“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总结出: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百。

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千。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百,这是理论上对千的认识,“千”在生活中到底有多大,一千到底是多少,这要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感受,如果把教学定位在仅仅会读、写的层面上,不仅数感不能建立,而且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也得不到培养,同时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价值不大的教学。

试想一下,学完了“一千”这个数以后,学生不知道“一千”有多大,不知道“一千”与生活中的哪些背景相联系,不能用“一千”来描述生活中的事件,这样的教学显然价值就会降低。

(2)红点2的学习。

在计数器上表达出125。

这道例题是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及各数位上数的意义,为便于学习,可在计数器上拨出125,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先试着读写再行讲解。

根据计数器数珠的情况,可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数读数,结合学生的读写情况,教师讲述写数读数的方法。

数位意义的学习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结合计数器进行。

如:

计数器百位上有1个珠子,表示一个百,十位上有2个珠子,表示2个十。

第二步:

弄清位数、数位、数字、意义、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

125是3位数,含有个位、十位、百位3个数位,个位上的数字是5,表示5个1,整个数由1个百2个十5个一组成

(3)绿点的学习。

放手让学生自己写。

鉴于前面的基础,可让学生自己试写三百和八百零八。

不要怕学生写错,有错误是正常的。

交流中学习0的写法。

300问题不大,808学生很可能写成8008或880,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最终使学生明白:

八百就在百位上写8,十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用0来占位,从而掌握千以内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二)信息窗2的学习

信息窗2是有关千以上数的学习,由于教材的编排结构与体例同信息窗1完全相同,所以3个例题的教学建议完全可以参照信息窗1的教学建议进行。

另外需要注意两点:

允许学生慢慢接受,不可操之过急。

如果说“千”学生还能够体会和理解的话,由“千”到“万”则是一次大的跨越,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数的理解更加困难一些。

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要进行总结。

教材在第8页作了这方面的提示,但没有像以往的教材那样呈现完整的读写方法,这正是新教材和传统教材的区别之一,教学时要从读写的顺序,0的读写,读写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总结。

自主练习的第4题是读数练习,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出各数,并说说数的末尾和中间的“0”的读法,然后再说说三个数中的“5”表示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三)信息窗4的学习

1、教材安排了2道例题

(1)红点1的学习。

同样是估计,教材的编排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整体性的大概的估,即有一百多人。

二是运用了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即先数出10个,然后看看大约有几个10,这正是本例题的目的所在,即估的结果是否准确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估计的策略、方法和依据。

教学建议为三点

感受近似数体会估计的现实性。

在学习之信息窗之前,教师可通过谈话举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确的数,一类是近似的数,而且很多情况下不需要知道精确数。

如一片森林的树木,草原上的羊群等。

从而感受估计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根据图示自由估。

出示第一幅情景图,先让学生自己估计大约有多少人在做操,一开始不要怕学生乱估,这是个必经阶段。

然后提使学生:

怎样估的更准确一些,你是乱估的还是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和窍门估的?

意图是引起学生对估计策略与方法的思考。

在交流中学习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交流要让学生知道:

要想估计一个整体,可以先估出其中的一小部分,然后再推想整体的数量。

即估计要有依据,要讲究估计的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估计的准确一些。

至于估计的结果是不是特别准并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是估计的策略,要千万防止学生用计算来替代估计的现象出现。

(2)绿点的学习。

三点建议

重点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估计的策略。

任务是估计8畦白菜的棵数,学生应该很快意识到应该先估即一畦白菜的棵数,教材作了这方面的引领。

扩展估计领域。

除书上内容外,可适当增加一些估计的素材,如估计书架上的图书、体育馆的座位、操场上的学生人数、一把大豆的粒数等等。

既可以由小到大的估,也可以由大到小的估,如面前放2个铁块,告知大的铁块重10千克,问小的铁块约重几千克?

自主练习应让学生先自行估计,重点交流估计的方法。

第二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一、单元学习内容简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第二次学习长度单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难点:

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三、信息窗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1、情境图解读。

情景图所呈现的是一个梦境图,甜甜小朋友睡觉前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梦中又遇见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又遇见了神奇的金箍棒,在和孙悟空的交流中比起了两人本领的高低。

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图中金箍棒和热气球的高度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预示着1千米和1000米的对等关系,2千米的高度有2个1000米高,这预示着单位间的互化。

2、例题解读。

本单元就一个信息窗,编排了4道例题

认识毫米和分米是学生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新的计量长度的单位。

本节课的教育价值主要让学生真正建立“1毫米”和“1分米”实际长度的空间观念。

(1) 

红点1关于毫米的学习。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逐步进行体验学习的。

教学片段一 

感受毫米产生的必要性

(学具准备:

7毫米的小棒)

活动一:

测量(7毫米)小棒的长度。

生:

老师,这根小棒的长度太短了,还不到1厘米呢!

(同学们都有同样的想法)

师:

小棒的长度不到1厘米,用以前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我们没法表示出它的长度,怎么办呢?

找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很有数学家的头脑!

要想准确地表示这根小棒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

它是7毫米。

(有几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

该活动的测量活动是一个回顾知识的过程,唤起了学生对长度有关知识的感受。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了“7毫米”的小棒作为学具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体会到了要想表示出小棒的长度,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自然地就引出了对毫米的认识。

教学片段二 

毫米的认识

在直尺上找1毫米。

毫米就藏在你的直尺中,你能找出1毫米来吗?

学生找出多个1毫米。

(到台前指一指)

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活动二:

感受1毫米。

1分的硬币)

1、测量硬币的厚度,借助硬币来感受1毫米的长度。

2、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是厚度大约是1毫米。

活动三:

认识几毫米。

小组合作再次测量7毫米小棒的长度。

活动四:

小组合作探索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学生得出了结论:

1厘米=10毫米。

【反思】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1毫米,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孩子们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

从而真切感受到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空间观念。

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索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2) 

红点2红点3关于分米、千米的学习可参照红点2的进行。

长度单位的学习可并入本例题中。

因为红点3学完之后,作为常用长度单位的学习已经全部完成,可以作一总结,况且揭示了长度单位这一名词后,下面的绿点就是研究长度单位间的转化问题。

在长度单位都学完之后,可让学生实际测量

小小测量家

先估测,再进行测量,记录估测和测量结果。

1、数学课本的宽度。

2、铅笔盒的宽度。

3、课桌的高度。

【反思】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通过实践动手测量活动,不仅可以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活动中我发现学生的估测能力不强,有很多孩子一说估计就拿尺子进行测量,学生的估计意识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

(3)绿点的学习。

先让学生自己去推想。

2千米是多少米?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

在交流中学会换算的方法。

对于学生的推想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引领总结,即:

因为1千米=1000米,2千米里有2个1000米,所以是2000米。

从而掌握高单位换算成低单位的换算方法。

由低单位聚成高单位要进行扩展。

单位间的换算有2种情况,一种是高单位化成低单位,一种是低单位聚成高单位,两种换算两个思路,从运算的角度看,高单位化成低单位乘进率,低单位聚成高单位除以进率。

教学时可以10000米是多少千米为例,学习低化高的方法。

即:

因为1000米=1千米,10000米里有10个1000米,所以10000米是10千米。

适当增加练习量,形成一定的技能。

单位间的互化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考试的失分点,除掌握正确的方法外,适当的练习量是必要的。

一、 

素材解读

蜜蜂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小动物,蜜蜂的生活也是孩子们很愿意知道的事情,本单元从蜜蜂的分工、花粉采集、蜂王浆的生产等方面勾画出了一个童话的世界。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笔算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