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7新课标卷第一次全国大联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207新课标卷第一次全国大联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207新课标卷第一次全国大联考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初唐四杰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
虽然见识了太多艰辛困顿,前途未卜,现实充满无法预见的种种未知,但他们却以超乎寻常的坚定与执着,自由驰骋在对理想的追逐和对未来的诗意想象之中。
诗歌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式,他们通过诗歌创作,把逐梦路上的艰难困苦以及壮志豪情化作永远的记忆。
历史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
几百年来的政治风云和民族融合,造就了唐代文化的博大与包容。
文人士子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
在政治风云中家道中落的旧族,因时事变幻而乘势突起的新贵,以及依靠创新制度和灵活政策而发家致富的百姓,都鼓荡起冲破现实改变命运的万丈雄心。
依靠门第与家世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新生的科举制度提供了依靠才学进身的仕宦途径,并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
是否科举及第已经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尺。
即如祖孙三代都担任最高层命令文字撰写之职的河东薛氏,到唐高宗时期担任宰相中书令的薛元超这一代,也要感喟自己未能科举出身的憾恨人生。
他曾说:
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
始不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参修国史。
科举制带来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价值追求,已经深植于各阶层人士的心中。
对于没有应举条件的士子来说,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
即使科举(包括各种科目)及第的文人,也都在同一个时期通过杨炯的诗句集体喊出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的豪言壮语。
堪称唐代第一代边塞诗人的骆宾王也写有《从军行》诗,表达了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豪情壮志。
四杰以旷达的心胸来面对辛酸的人生。
我们熟悉的骆宾王,曾给主持铨选的裴行俭写诗致意,虽然感叹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
他又以生不逢时的浮槎自况,一边失落地叹咏着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紧接着还不忘展望一下未来,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浮槎》)。
在那个时代,文学才华开始冲破门阀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在文士中间受到重视。
让杨炯不服气的王勃,出自儒学世家,六岁善文辞,长而好读书,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新唐书·
王勃传》)。
又如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狂妄自傲得令人称奇,《旧唐书·
杜审言传》谓其雅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
然恃才謇傲,甚为时辈所嫉。
唐高宗乾封年间,他参加完吏部的铨选考试之后,感觉自己发挥超常,一定会令主考官苏味道在看到他的答卷后羞愧而死。
以四杰为代表的文学史上的初唐士人,评论家们可以批评他们还缺少浑融的意蕴和秀美的风神,但是那种健全的欲望(闻一多语)、不甘沉沦、不惧艰险的精神,却推动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摘编自刘后滨的《初唐四杰的壮志豪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唐四杰通过诗歌创作将盛唐精神化作永远的记忆,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
B.唐代为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旧族、新贵和发家致富的百姓冲破现实改变了命运。
C.原有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导致唐朝必须依靠新生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D.在唐代,应募从军、立功沙场是很多文人士子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一种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薛元超一例,论证了非科举及第的人生是不成功的,分析具体,有说服力。
B.文章论证四杰心胸旷达,引用了骆宾王的诗句,分析紧扣第一段,结构严谨。
C.文章从多方面分析了初唐四杰产生壮志豪情的原因,论证结构十分清晰。
D.文章没有否定评论家们对四杰缺少浑融意蕴和秀美风神的评价,分析客观中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朝代的文化环境宽松,有利于文人士子追求理想,实现价值,改变命运。
B.科举制度在唐代对选拔官吏起了积极作用,因此它是一种进步的选拔制度。
C.王勃的文才、杜审言的诗名被文士看重,门阀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已受冲击。
D.盛唐时代的到来,与文学史上初唐士人的壮志豪情、无所畏惧密切相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
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
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
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
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
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
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
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
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
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
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
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
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
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
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和支持。
校园霸凌:
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
(Tellthemto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
(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
(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
(Tell
anadultyou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
(Finda
safe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
(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
(Find
opportunitiestomakenew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
B.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C.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
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或随之出现逃避、辍学甚至精神等问题。
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
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
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结伴而行;
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
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
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6.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
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最后一季豌豆
周大新
在诸种庄稼中,我最喜欢豌豆。
小时候,每到豌豆苗长得有筷子高时,娘总要让我拎个小篮,去豌豆地里掐一点豌豆叶回来,放在面条锅里当菜。
一大锅面条有这一把豌豆叶,就显出一股青鲜之气,我们兄妹几个逢着吃这豌豆叶面条,都要呼噜呼噜吞个肚子滚圆。
豌豆开花的时候,便是我们这些乡间孩子最快活的赏花日子。
在诸种庄稼中,只有豌豆开起花来最好看。
小麦花花朵太小,绿豆花颜色单调,玉米花香味太淡,唯有豌豆花又大又艳香味又好闻。
豌豆花大部分是红色,也有紫色和白色相掺其间。
红色中又分深红、浅红、粉红多种,一根豌豆蔓上常有几种颜色的花,一眼望去,真是五彩缤纷。
因在豆蔓上的高度不等,豌豆花常分几层,看上去如楼阁相叠;
又因豆蔓横爬在地的长度不同且互相纠结,花便分一簇一簇,瞧上去似花球相连。
豌豆花常常是在一个早晨陡然大放,一地的花朵猛然出现在人们眼前,浓浓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由不得人们不深深地呼吸,快活地揉着胸腹。
我们这些平日无缘赏花,根本见不到大片玫瑰、月季的农家孩子,常被这大片的豌豆花激动得嗷嗷乱喊,总要绕着豌豆地四周的田埂边跑边叫:
嗬,看那片!
哟,看这片!
豌豆角长出后,我们便要千方百计地去偷摘来解馋。
豆粒没长成、豆角还扁还嫩时,我们便把豆角整个地塞到嘴里嚼,直嚼得满嘴青甜,绿汁直滴。
待豆粒凸起还不老不硬时,我们便把豆荚小心地打开,凑到牙上用齿尖一捋,把那些青嫩的豆粒全捋进口中,又香又甜地吞咽。
豆角将熟未熟时,大人们也常摘些到家,在锅里带荚一煮,让我们剥荚吃豆,这时候的豆粒已是十分筋道分外香了。
待把豌豆收割下来拉到晒场上一打,我们便又可以吃到喷喷香的豌豆糕了。
娘做的豌豆糕最好吃,她总把豌豆磨碎成面,用细箩箩过了,而后拌了香油、花椒、茴香、盐、蛋清和酵子等,搅成糊状,摊在笼屉上放锅里蒸,蒸出后用刀切成方块,让我们用筷子夹了吃,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
经石碾碾压打净豆粒之后的干豌豆秧,除了可烧锅,还特别柔软好玩,我们常在豆秧上打闹翻滚游戏。
遇到家里来客床不够睡时,娘便在地上铺厚厚一层豌豆秧,让我盖了被在上面睡。
每当我躺在那柔软的透着香气的豌豆秧上时,总想起奶奶给我讲的那个神话故事:
老天爷为了使自己造出的人能在世上活下来,便叫自己的几个儿女各变成一种可供人吃的庄稼。
性情不好的长子变成了小麦,身上有芒;
身高体胖的次子变成了苞谷,棒子特大;
性情温顺、身子柔软的女儿变成了豌豆,所以豌豆全身没有一点坚硬刺人之处,而且通体溢着香气……
因了这些,我对豌豆怀了特别的喜爱之情。
去年初夏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