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为政以德重点版文档格式.docx
《论语选读为政以德重点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读为政以德重点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君子之德风,。
,必偃。
”
6、自古皆有死,。
7、百姓足,百姓不足,
三、字词注音:
众星共之(gǒng)道之以政(dǎo)冉有仆(pú
)庶矣哉(shù
)
千乘之国(shè
ng)将伐颛臾(zhuānyú
)焉用彼相(xià
ng)相夫子(xià
ng)
虎兕(sì
)出于柙(xiá
)毁于椟中(dú
)近于费(bì
盍彻乎(hé
)南宫适(kuò
)羿善射(yì
)奡荡舟(à
o)
禹稷躬稼(jì
三、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拱,环抱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导,训导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道=导,治理
2、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作解释:
(1)使民敬忠以劝劝:
努力,勤勉
(2)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不能:
能力差的人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
诸侯的封地。
家:
大夫的封地。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无耻:
没有羞耻心
(5)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
特指战争祭祀等军国大事。
(6)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
以(之)为,封……为
(7)既来之,则安之。
把他们招来之后,就要好好安顿他们
3、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词,说明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
”富:
形作使动,使……富裕
(2)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
形作使动,使……充足
(3)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
用作使动,使…来附,使…安顿
(4)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先:
用作动词,先做,把……放在前面
4、解释一词多义:
为: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
读wé
i,治理(国政)
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为:
封为,作为
③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为:
语气词,呢
④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成为
⑤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读wè
i,替,给
⑥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为:
政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
国政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政:
法制,禁令
信
①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
信任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③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信:
诚信,恪守信用
相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相:
扶盲人走路的人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相:
辅佐
过
①求,无乃尔是过与过:
责备,批评
②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过:
错误
5、解释其他字词: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齐:
整治
(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格:
至,来。
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
(3)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
“庶矣哉!
”适:
到,去。
庶:
人口众多。
(4)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必:
假如,如果
(5)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敬事:
做事严肃认真。
节用:
节约用度。
使民:
役使百姓。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
厌恶,憎恨。
辞:
找借口。
(7)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文德:
礼乐仁义的政治教化
(8)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萧墙之内:
内部
(9)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徒:
同一类的人。
攻:
批评,指责。
(10)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饥:
年成不好。
用:
用度。
(11)有若对曰:
“盍彻乎”盍:
何不。
彻:
十分抽一的田赋制度。
(12)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虽:
即使
(13)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就:
亲近
(14)草上之风,必偃。
上:
加。
偃:
倒下,倒伏。
(15)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敬:
忠:
做事尽心竭力。
劝:
做事勤勉努力。
(16)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举善:
选用优秀的人才
(17)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躬稼:
亲自耕种
(18)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社:
土地神。
稷:
谷神。
社稷:
代指国家。
四、虚词整理:
以
(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以:
用
(2)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以:
按照,根据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
把
(4)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以:
因为,凭
(5)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
来,用来
(6)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以:
来
(7)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以:
而且
(8)临之以庄,则敬以:
用
而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而:
表顺承。
可不译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而:
表转折。
却,但是
(3)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而:
表并列,并且,而且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而:
表转折,却
(5)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而:
表并列,并且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而:
(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
(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
(9)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而:
表并列,而是
(10)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而:
表转折,可是
(11)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表修饰,不译
(12)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表转折,却
(13)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焉:
(1)既庶矣,又何加焉焉:
(2)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焉:
疑问代词,哪里
五、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使民以时(状语后置句)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句)
(3)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4)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主谓倒装句)
(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介宾前置句)
六、思考题: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适卫,冉有仆。
”冉有曰:
”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
子贡问政。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哀公问于有若曰: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是否矛盾
2、谈谈你对“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看似矛盾,实则不然。
“富之教之”是就统治者的治国理念而言,作为统治者,应通过兴农桑等措施让百姓衣食丰足,然后再对百姓进行仁义礼乐的教化,提升民众的道德素养。
这样社会就能康乐安定。
“去食留信”是就民众的价值取向而言,作为精神性的个体,应该具有舍生取义的道德追求,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
2、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无粮顶多饿死,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根本就站不住。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百姓的信任与支持之于政府和国家的重要性。
而赢得百姓信任的关键就是要施行仁政,对百姓进行仁义礼乐的教化,以德治国。
这句话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文中的北辰和众星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2、怎样理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3、联系上述文字,说说政和德、刑和礼的区别主要在哪里
4、孔子是如何看待政刑和德礼的对孔子的观点你又是如何评价的
1、北辰比喻当政者,众星比喻群臣和民众。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把当政者比作众星环绕的北极星是希望当政者能主动成为道德楷模,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榜样。
当政者只有靠道德仁政,才能得到全民的拥护爱戴。
2、君子的道德好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
草受风的吹拂,一定顺风倒伏。
孔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君子仁德的感化力量。
3、政令与刑法是用刚性的条例规定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人们出于畏惧可能会遵从,但不会有羞耻心;
而德政与礼治则是通过教育与感化的力量来引导规范百姓的行为,政府通过富民、教民、举贤等举措来让百姓知荣辱、辨是非,懂得仁义礼乐,百姓自然心悦诚服。
4、孔子认为政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德礼治国,就可以取得人心诚服的理想效果。
孔子这一观点固然没错。
但在具体施政的时候要视社会情况而定,在人们的思想觉悟普遍较低的时候,仍需要政刑来维持社会秩序,也需要德礼来教化人心。
只有兼而用之,才有可能使社会清明、天下大同。
(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在“食、兵、信”三者中,孔子为什么极力推崇“信”
2、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尽相同。
这些不同的回答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3、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说说你的理解。
1、孔子在这句话中阐述了自己的为政策略,他认为治理国家,物质基础、军事实力非常重要,但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拥戴更重要。
取信于民,则民心归附,国家可垂拱而治;
否则,民心思变,则国将不国。
民心向背,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2、取信于民;
为政以德;
讲究礼节秩序。
3、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