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影片观后感Word文档格式.docx
《《黄金时代》影片观后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金时代》影片观后感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来,萧红的才华横溢,让一家报社的人慕名而来,而他的第一个丈夫萧军,也因她的才华而与她在一起。
但萧军的心眼却很小,在一次聚会中,几个朋友夸赞萧红天赋极高,连萧军都有所不如时,顿时让他妒心大起,从此便和萧红日渐疏远。
当意识到之后,萧红问他:
“如果我没有你所期待的才华你还会喜欢我吗?
”他回答说:
“怎么会呢?
”虽然嫉贤妒能乃人性之常情,但如萧军这般妒到自己妻子身上的,说实话我第一次见。
而萧红的才华也同样得到了鲁迅先生的青睐,鲁迅先生曾多次邀“二萧”到家中做客。
他们间的关系可谓亦师亦友。
萧红在与第二个丈夫端木蕻良在一起后,产下了他与萧军的孩子。
在这之后不久,便染上了肺结核,在重庆辗转多家医院后去世,享年31岁。
尽管萧红的一生是悲惨的,但她的作品会像星辰一般,发出耀眼的光辉,永远被世人铭记。
《黄金时代》影片观后感2
今日终于看完《黄金时代》,我说过我不喜欢用比喻,写东西不喜欢用修辞,这本书的语言在平淡没有了,所以很合我的胃口。
故事情节可以说是荒诞也可以说是正常,当然要看是在什么年代的故事了。
虽然是小说,我倒是倾向于相信那些故事起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真的。
看此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是,似乎让我又重新体验了一边我的童年。
这本书让我记起了很多我在那个荒诞的年龄干的荒诞的事情,我以为我将它们都忘了呢,但当那一个个场景甚至气味都清晰的再现时,我realize到原来我还没忘,起码没有全部忘记,多好。
而我的黄金时代就我那荒诞的年龄里结束了。
此书(更多的是作者)让我对弗洛伊德产生了进一步的兴趣,早上视听说课上老师又刚好提到法学学生也要看看psychology的,于是晚饭后去图文找弗君的书,发现咱图书馆关于心理学的书还是不少的。
弗君的书摞起来大概有三本牛津辞典那么厚,下学期再拜读。
其实对于心理学我早就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前几天我借了几本心理小说,大概不能在考试结束前看完吧,谁知道呢,上学期考试前也借了一大堆小说,结果还是看完了。
Anyway,我还是觉得《黄金时代》让我记得了点什么,是关于自己的,至于书中的情节我想我已忘了。
《黄金时代》影片观后感3
中午没睡觉把朋友介绍给我看的《我的黄金时代》看完了,是一部中国大学校园的dv剧,很现实,很接近我们的生活。
以前从没关注过这样的电影,基本都是看些比较远离我们生活的片子,现在才发现,原来在现实中发现美好是多么的美妙!
前不久他介绍给我看的《我的太阳》和《十七岁的单车》也是这样的主题,也许这些影片中的色调有些“土气”,可是绝对掩盖不了它耀眼的光芒:
《我的黄金时代》的结尾黄鹤的第三个愿望就是,“我希望你能够幸福的活着。
”生活终究是生活,我们谁都逃离不开……蔡楠最后感概道,“我清楚的明白,我将和这个城市里大部分男人一样,结婚,生子,买房子,赚票子,按照王小波同志的说法,生活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这么说显得我层次不高,但是对于这一切,我,无能为力。
”大学毕业后对人生的迷茫,可能是每一位毕业生都不可避免的……影片的结尾重播了一段刚开始的镜头,寓意:
曾经的我们擦肩而过,曾将又有多少爱恨情仇,最后又有谁会记得?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故事中黄鹤和蔡楠的爱情其实是很美好,这段美好也许应该更长一点,只是傻傻的蔡楠刚开始一心要追求李若瑄,却没有发现一直默默地在他身边的黄鹤,现实中就是这样,有很多人在苦苦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却忽略了身边已经拥有的,有不少人为此错过了,失去了,后悔了,但一切已经是过去……黄鹤最后还是去了美国,之后在美国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与《我的太阳》的结局有点不一样,馨儿最后是没有去香港,留下和阿博在一起,但是现实中会有多少这样的呢?
这两个爱情故事的主角都有相同的一点,就是女的家庭背景比男的好,所以他们的爱情在父母看来就不一样了,他们会面对很大压力,这就是现实!
《黄金时代》影片观后感4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却是第一次有想要表达些什么的冲动。
提起萧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其短暂的一生所经历的波折感情。
对于萧红自己来说,感情也的确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文学创作方面。
电影《黄金时代》以萧红的一生为线,通过对她几段感情的再现,期间再加上众多角色的独白,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生动的、鲜活的萧红。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成功之一在于它并没有对萧红的感情有所遮掩,而是将其堂堂正正地表现出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在看时反而并不会有八卦的心态,而是很自然地把它当作萧红的一部分,以它作为一个窗口去走近萧红。
萧红的身上有着极强的传奇色彩。
她只活了31岁,但她所经历的,所承受的已然是完整的人生。
她的一生逃过婚,失去过未婚夫,换了三任男友(骆宾基的后人澄清萧骆二人并非恋人关系),送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影片里,许广平曾说萧红很擅长写饥饿和苦难,她写得令人触目惊心。
饭桌上的一位文人在评价萧军和萧红时提到萧红是靠天赋和感受去写作的。
天赋?
萧红的天赋是什么?
或许是丰富经历带给她的异于常人的生活体验吧。
一直在流浪,一直在寻找。
渴望自由,也向往稳定。
全片最令我动容的地方便是萧红与萧军的命定相遇。
“苍白色的脸,特大闪亮的眼睛,声音受惊而颤抖”,这是萧军第一次见到的萧红。
那时的萧红肚子里还怀着汪恩甲的孩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人夜里的相谈甚欢。
人与人之间的点燃,可能从见面的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未婚夫离开,留下六百多元的债。
萧军有心救助,却力量不足。
一场洪水给了两人希望,也让萧红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大的转变。
萧红遇见萧军,就像遇到了光。
她怀着大肚子从楼上窗户跳下来时,是笑着的;
和萧军租旅馆,房间简陋,因为穷困连铺盖都没有,她是笑着的;
去巷子里吃饭,多了一份带汤的肉丸子,她也在笑。
“电灯照耀着满城的人家,钞票带在我的衣袋里,就这样,两个人理直气壮地走在街上。
”那时的萧红令人羡慕,她拥有着简简单单的幸福。
不仅如此,萧军还带萧红去结识一众文人,在写作上帮助萧红。
好的时候,两个人是真好,一起聊天,一起写作,一起去拜访鲁迅先生,一起做很多事。
那是属于萧红的“黄金时代”。
后来,日子渐渐好了,两个人的距离反而远了。
在一次次的矛盾中积攒了越来越多的委屈与失望,最终她在分分合合中,选择了另一个人。
我相信不少人看到这儿,应该都会叹息。
萧军被萧红吸引始于才华。
萧红后来反问:
“如果我没有你想象的那种才华呢?
”那个时代给文学创造了一种成长的氛围。
越是压制,文学青年们自由的思想越是要冲破牢笼。
萧军和萧红的感情何以裂变,我们很难知晓其中细节,也不宜过分关注。
感情之事本就复杂,当事人都未必理得清楚,更何况他人。
他们二人留在那个时代的是属于自己的文学印记,这也是后人应更多去关注的东西。
《黄金时代》影片观后感5
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他的生活不如普通人。
他本可以接受父母的婚姻,过上普通人那时应该过的生活,但离家出走仍然是他最后的选择。
他不愿意被这样摆布。
她不想受封建制度的束缚。
也许这个角色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结局。
他是小红。
萧军曾经问过萧红,当他在一个小旅馆的仓库里浪费时间的时候,你为什么还活着?
小红回答:
“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事情让我死不瞑目。
”我们现在看到萧红说的让她死不瞑目的自然是旧的封建制度。
萧红不愿意平庸或平凡。
他想用他自己和他的笔来帮助被旧体制迫害的妇女。
当时,萧军也被萧红非凡的才华和勇气所感动。
然而,动力属于动力,天赋属于天赋。
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毕竟是悲惨的。
女性的悲伤不仅来自于当时人们的颓废思想,也部分来自于女性的情感大于理智。
一些情感上的摩擦足以粉碎他们。
女人生来就不是站得高的。
现在“女强人”这个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口中。
一个坚强的女人只在情绪控制上更优越。
她们的本质和其他女人一样。
他们外表像刺猬,傲慢好斗,但他们的心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外表而改变。
自古以来,女人不应该因为她们的一些缺点而受到不同的对待。
他们不应该站起来面对天空!
《黄金时代》影片观后感6
大多数人的是被时代推着走,而在这个电影里的萧红是走在自己的黄金时代。
有人说,电影里没有时代,只有人物。
这不正是编剧和导演所要的吗?
只是大家习惯了用男性视角看大时代,看大开大合,看热血沸腾。
而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就让大众觉得冗长、不适、冷淡。
她是如此追求自由,她背叛家族,她怀着孕抽烟,她跳窗逃走,她把第一个孩子送人,她给鲁迅寄去生死场,她只身去日本,她说她只想找个地方好好写作,她不想政治,她随意花钱给高额的小费,她第二个孩子的莫名死去,她为自己的肿瘤手术签字。
她有小女生的烂漫和脆弱,也有女人的坚韧和柔软。
她在漫天雪地里说,鞋带散了,带着少女的顽劣的态度。
她在火车的窗口深情地劝箫军跟她一起走,带着女人独有的温柔。
她挡在端木的前面,面对动手的箫军,带着她独有的侠女的气度。
电影里说,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个异数,大家都在写革命,她在写故乡。
而当多年后,人们远离了战争的满目疮痍,才发现这颗明珠般的作品。
电影里的萧红用一生都在证明她这种逆时代洪流的性格。
最开始,通过鲁迅讨论上海左倾作家就是墙头草的时候点了一次,当她在日本的“黄金时代”的时候,她说她在笼子里又点了一次,当她选择懦弱的端木的时候再凸显了一次,而对《呼兰河传》的评价继续点题。
记得妹尾河童在自传体小说里《少年H》有这么一段:
“H观察人们接下来会怎么做,发现众人都很巧妙地随波逐流。
就如同H潜入海中所见到的裙带菜一样。
裙带菜会随着潮流晃动而不抵抗。
可是根部仍然附着在岩石上。
或许应该活得像裙带菜一样才自然。
“不过我办不到,我不要当裙带菜,我又得继续当抵抗水流站立的木桩了,”H心里想。
现在我们也是一群裙带菜。
”
成长好像是一个妥协地过程,而在大时代里,萧红却没有做裙带菜,没有随波逐流,她安静柔韧地坚持自己的写作,像一个木桩一样。
尽管一路漂泊,从呼兰河—青岛—上海—日本—临汾—西安—武汉—重庆—九龙—港岛,她却一直没有改变,她还是凭借自己天生的才华谱写自己的黄金时代。
她也受了很重的伤,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她仍然坚强面对。
身体上她有肺结核,还有肿瘤。
心理上,在面对背叛、暴力、懦弱的时候,她还在婚宴上说:
“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
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
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她被许多人怀念人,热爱着。
有鲁迅,有作家,有编辑,有恋人。
虽然她说你们都是箫军地朋友,但其实大家更深深爱着这个才华横溢和敢爱敢恨的小女孩。
从这个角度,电影里采访式的镜头,正好从侧面说明了大家对萧红的爱,而镜头前最有力的两次哭泣也是为了说明所有与她接触的人都被她人格的魅力所感动,连吃下糖果都无法阻止由于失去她,带来的苦涩和泪水。
选择汤唯来演这个角色是绝妙的,她也不负所托。
萧红的安静、自由、任性、才华、美好、敏感和坚韧也一定程度上与汤唯的经历共鸣。
没有一定经历的女人,演不出“筋骨若是痛得厉害了,皮肤流点血也就麻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