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100题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100题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100题1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
5.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医院感染。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败血症除外)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均属医院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亦称医院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性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的感染。
⑹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6.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7.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对于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才属于医院感染。
8.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9.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10.何谓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1.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主要是:
(1)掌握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基础特征,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
(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
(3)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
(4)利用监测结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及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据性。
(5)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12.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哪几类?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类。
(1)全院综合性监测:
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2)目标性监测:
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13.消毒灭菌的原则?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可复用诊疗器具使用后应先清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3)根据物品性能选择消毒灭菌方法,首选物理灭菌方法(高压灭菌)。
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时间以及使用方法。
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6)对已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应妥善包装保存,防止再污染。
14.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哪三类?
分为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1)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高度危险性物品使用前必须进行灭菌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达到中水平以上的消毒。
(3)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
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15.消毒灭菌水平分哪几级?
(1)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2)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3)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4)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等方法。
16.医疗机构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如何管理?
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有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17.外来医疗器械如何处理?
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18.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紫外线消毒前,首先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室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2)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3)室内紫外线消毒时间应至少30分钟,定期测试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当强度<70μW/cm2时应更换灯管,使用时间超过产品规定时限时也应更换灯管。
更换紫外线灯管应有记录。
19.使用中消毒剂卫生学标准?
使用中消毒剂卫生学标准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0.使用中的灭菌剂卫生学标准?
使用中的灭菌剂卫生学标准是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1.需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
需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项目有:
(1)使用中的消毒剂。
(2)紫外线辐照强度。
(3)消毒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
22.需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
需要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项目有:
(1)使用中的灭菌剂。
(2)各种灭菌设备。
(3)灭菌后物品,如灭菌内镜、内镜附件等。
23.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有哪些?
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主要有: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血液净化透析液及透析用水、口腔用水等。
24.何谓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5.医疗机构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应如何报告?
当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在调查确认后2h内向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当属于法定传染病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
26.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什么?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
(1)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
(2)切断感染途径。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
(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
(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27.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
(1)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2)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28.何谓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摸,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9.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什么?
(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传染源,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似或确诊有感染。
(3)目的是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
30.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1)洗手及手消毒。
(2)戴手套、帽子、口罩、防护眼罩或面罩、穿防护服。
(3)医疗器械及设备清洁消毒灭菌。
(4)环境清洁消毒。
(5)防止锐器伤,正确地处理医疗废物。
31、什么是保护性隔离措施?
保护性隔离措施:
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32、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护目镜?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在有可能发生喷溅而污染医务人员头面部皮肤黏膜时应戴护目镜。
33.何谓手卫生?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4.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
)
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5.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洗手或手卫生的指征?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6.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什么?
“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
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
37.如何正确地洗手?
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
在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臂、手指和指缝;
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